首页 > 文史语录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谁写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谁写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48—1954年出版图书,外文名The Second World War,又叫做二战回忆录、从战争到战争、不需要的战争,作者是温斯顿·丘吉尔。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The Second World War)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一部书。

他以二战时期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与法国首相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谁写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内容简介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以二战英国首相的亲生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全书按事件发生时间分为六册:

《风云紧急》The Gathering Storm(1919年-1940年5月)

《最光辉的时刻》The Finest Hour(1940年5月-1940年底)

《伟大的同盟》The Grand Alliance(1941年)

《命运的关键》The Hinge of Fate(1942年-1943年5月)

《紧缩包围圈》Closing the Ring(1943年6月-1944年6月)

《胜利与悲剧》Triumph and Tragedy(1944年6月-1945年8月世界大战结束)

第一卷《风云紧急》(1919年一1940年5月)追述战争的根源与形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追述他在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到1940年5月10日他“临危受命”组织联合政府这段时间内,如何坚持不懈地敦促英国重整军备,帮助政府彻底认清了希特勒的真实面目,下定了同德国法西斯血战到底的决心,力挽狂澜,开始把英国人民引向了光明的胜利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谁写的 第2张

  第一卷《风云紧急》

上部《从战争到战争》追述第万友莎娜大战后,英法美为代表的“胜利的协约国”,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倒行逆施和违约行为,如何姑息养奸,丧失了和平的根基,无形中把自己推向了新的“战争的边缘”。他对张伯伦政府1938年9月炮制的“慕尼黑阴谋”深恶痛绝,不惜冒着被人视为战争贩子的政治风险,对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无情的抨击。

下部《晦暗不明的战争》,讲述了他在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后,他以新任海军大臣的身份在海军部最初几个月的视事情况。重点叙述了他如何不失时机地建立了商船护航制度,有效地减少了商船在海上的损失,捍卫了大英帝国的经济命脉,另外也谈到了挪威战事的失利。这时的战争之所以被称为“晦暗不明的战争”,是因为英德两个交战国除海上的潜艇战之外,在陆地上并无大面积的直接冲突。

结尾部分记述了1940年5月张伯伦内阁的政治危机和倒台、和他自己登上首相宝座后的踌躇满志。全卷的主题词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1940年5月一1940年底)追述1940年夏秋两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重点叙述纳粹德国对欧洲的征服,以及英国人民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抵抗。叙述丘吉尔面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如何以顽强的政治毅力激励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及其在荷兰、比利时相继落入希特勒的魔爪之后企图挽回法国败局的种种努力。

并详细叙述了他如何以“伟大的伦敦精神”顽强抗击德寇,打退了德寇的进攻,有效地捍卫了英伦三岛的独立和尊严,造就了20世纪英国史上这一“最光辉的时刻”。上部《法国的沦陷》叙述1940年夏季荷兰、比利时落入敌手之后,法国政府节节败北、束手无策的历史惨象。

丘吉尔为了挽回法国的败局,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曾前后5次抵法兰西同法国领导人磋商对策,由于法国领导人的怯懦,急于投降,对英法联盟积极倡议不该有的恶意,很快葬送了法国人民的抗敌意志,从而给英伦三岛带来了灭顶之灾。

由于丘吉尔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有效地保存了英军实力,在数月后的英伦之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卷《单独作战》重点描述了英德空军在空中的作战情况。多少年后丘吉尔在谈到英国空军的光辉业绩时,还不无自豪地说:“在英国史上从来没有过像这样如此多的人从如此少的人那里饱受恩惠。”(《序言》)另外还详细叙述了双方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雷达战和反雷达战的所谓“巫术战”的情况。

由于他们同仇敌汽的抗敌决心和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博得了世界上广大的反法西斯人民充分的同情和钦佩。这时,在罗斯福总统的努力下,美国国会毅然抛弃一贯的“隔岸观火”的孤立主义政策,通过了“租借法案”,大大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同时“英伦之战”的胜利也给一些战败国带来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该卷的主题词是“英国人民怎样单独坚守堡垒直至过去半盲的人们做好一半的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远东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谁写的 第3张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

第三卷《伟大的同盟》(1941年)叙述德寇进攻苏俄,日本偷袭珍珠港,致使英国政府同苏美两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结成强大的政治军事同盟,从根本上改变了同法西斯势力的力量对比。该卷的主题词是“英国人怎样历尽艰辛继续作战,直到苏联和美国参加这场大战”。

上部《德国东进》(1941年1月一6月)叙述不列颠怎样有效地扼制了德寇对英伦三岛点燃的战火的蔓延及其英军对意属非洲帝国的征服。由于非洲是英国和敌方唯一能够在陆地上周旋的一个地方。因此非洲战事便成为丘吉尔着意叙述的重点。这时他们诚意联合巴尔干诸国和土耳其共同抵御敌人。

6月22日德寇进攻苏联,致使战场由西线转向东线,丘吉尔抛弃同苏联意识形态的长期争执,发表广播讲话,支持苏联抗击德寇的斗争,揭露希特勒试图在打垮苏联后试图再调转枪头对准英国的罪恶阴谋,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不久,他便把美国人支援他们的物资调拔给苏俄,这无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丘吉尔在撰写本卷时对苏联抗战功绩的评价并不公正,尽管他承认“1941年和1942年俄国的英雄史实值得人们进行详细的、冷静的研究,并用英语记述下来”,他作为一个英国人叙述俄国人在东线战场的“痛苦与光荣”没有便利条件,情有可原。

但他把希特勒进攻苏联的那章命之为“苏联的报应”,不能不是他历史观的狭隘表现。他对苏联耿耿于怀的是,在英伦三岛日夜遭受德寇空袭时,苏俄却袖手旁观,同德国人打得火热,但他却忘了慕尼黑事件时苏联政府一再呼吁西方诸国一致行动,共同制止希特勒的野心时,他对苏联的意见置之不理,企图祸水东引,让德俄开战的所作所为。

苏联政府看穿了他们的政治阴谋,同德国人结盟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了。下部《战争临到美国》主要叙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政府开始直接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丘吉尔欣喜若狂。英美两个英语国家风雨同舟,终于并肩走在了一起,结成了伟大的同盟,使他的政府和人民看到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

这时,他不无得意地说:“美国是个巨大锅炉,只要在它的下面升起火来,就会发出无穷的热量。”另外这中还提到了《大西洋宪章》的拟定和英国军队在非洲重要的军事行动。

第四卷《命运的关键》(1942年一1943年5月)叙述1942年冬及1943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时盟国的命运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重打击后,有了决定性的好转。本卷之所以命之为《命运的关键》,丘吉尔在序言中说是因为他们“从此摆脱了源源而来的灾难,转到接连不断的胜利。

在最初的六个月里,诸事不吉;在最后六个月中,就凡事顺利了。而且这一可喜的转变继续到斗争的结束”。上卷《日本的猛攻》主要讲述英美军队在日军的猛攻中在东南亚地区节节败北的一系列军事挫折。尽管这时不乏“马来西亚的惩罚”、“新加坡的沦陷”、“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别进犯缅甸”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失败,也不乏“大漠上的挫折”的军事厄运,但由于国内民众对他出乎寻常的信任和爱戴,使他福星高照,提心吊胆地度过了一个个政治难关。

直到1942年6月美国人“中途岛”战役的胜利,才从根本上扭转了英美军队在远东的军事形势。下部《挽回非洲局势》重点叙述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的转折点之一。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为盟军进攻意大利扫清了道路。

1942年11月4日,丘吉尔禁不住胜利的喜悦,开战以来破天荒第一次命令全国鸣钟示贺。因为在他看来阿拉曼战役实际上就标志着“命运的关键”。他曾不无自豪地说:“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另外,还重点讲述了苏俄同西方盟国的复杂关系和“达尔朗插曲”事件。该卷的主题词是“伟大同盟的力量是怎样壮大起来的”。

第五卷《紧缩包围圈》(1943年一1944年6月)叙述盟国的战略反攻和咄咄逼人的军事形势和德意日轴心国的日益支离破碎。这时,“由于我们掌握了制海权,制服了德国潜艇,以及我们日益加强了空中优势,西方盟国终于攻克了西西里岛,对意大利发动了进攻,结果墨索里尼被推翻了,意大利倒向我们一边。

希特勒和他所占领的周围国家被孤立起来,加上苏俄又从东方大举进攻,这就更使他们完全陷入包围之中。与此同时,日本也被迫采取守势,再也无法保持它所侵占的大片领土了”(《序言》)。上部《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一11月)主要讲述了盟国获得制海权、攻克西西里岛、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停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同时还谈到了英国政府同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西方盟国同苏俄形成的“第三战场的僵局”和“魁北克会议”诸情况。下部《从德黑兰到罗马》(1943年11月一1944年6月)德黑兰会议的有关情况和“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丘吉尔参加完德黑兰会议后,来到罗马,受到意大利人民热诚的欢迎和爱戴。另外还谈到,南斯拉夫和希腊所面临的复杂的政治局势,对日作战的策略等等。该卷的主题词是:“纳粹德国是怎样被孤立和围攻的”。

第六卷《胜利与悲剧》(1944年6月一1945年8月)叙述1944年6月6日,英美部队登陆诺曼底之后14个月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这时,盟国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本卷的主题词是“各个伟大的民主国家取得胜利了,因此又可以再去做那些蠢事了,须知这类蠢事几乎断送掉他们自己的生命心习。

上部《胜利的浪潮》主要叙述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及其盟国对希特勒德国的胜利,被纳粹占领的大片领土和国家相继解放。这时盟国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烈,其斗争的核心是都想去各自的占领区和势力范围内建立同自己性质相类似的政权。丘吉尔对苏俄在南斯拉夫、波兰的做法颇有成见,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干涉希腊内政,最终把流亡在英国的希腊国王扶上宝座,在那里建立了傀儡政权。

下部《铁幕》叙述了雅尔塔会议的世界和平计划和德国投降的经过。这时,苏俄攻入柏林,纳粹德国受到瓜分和占领。

由于俄国人坚持要享受他们成功的抗战和反攻所获得的果实,丘吉尔开始试图在东欧实行实际上的绥靖政策。5月12日,停战生效后才刚刚3天,他在给杜鲁门的电报中就说“‘铁幕’业己拉下,把俄国势力范围内(就是说,从吕贝克到的里雅斯特一线以东的所有欧洲部分)的一切都掩盖起来”,并把苏俄看做是新的最危险的敌人。

为了对付苏俄,英美世界对德国人的惩罚刚刚开始,他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法德和解。刚刚从战火中爬出的英国民众由于怕被丘吉尔拉入新的战争旋涡,不等丘吉尔从美梦中醒来,便把他赶下了首相的宝座。波茨坦会议尚未开完,便由新首相艾德礼取而代之了。

作品目录

第一卷: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

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特勒

第05章 被蝗虫吃光的年代

第06章 日益阴暗的景象

第07章 空中均势的丧失

第08章 挑战和反响

第09章 空中和海上的问题

第10章 对意大利的制裁

第11章 希特勒动手了

第12章 用于重整军备的间歇期。

第13章 德国武装起来了

第14章 艾登先生担任外交大臣和他的辞职

第15章 强夺奥地利

第16章 捷克斯洛伐克

第17章 慕尼黑的悲剧

第18章 慕尼黑之冬

第19章 布拉格,阿尔巴尼亚,英国对波兰的保证

第20章 苏联之谜

第21章 到了战争边缘

下部

晦暗不明的战争(1939年9月3日——1940年5月10日)

第22章 战争

第23章 海军部的重大任务

第24章 波兰的覆灭

第25章 战时内阁的问题

第26章 法国前线

第27章 战斗加剧

第28章 磁性水雷

第29章 普拉特河口外的海战

第30章 斯堪的纳维亚。芬兰

第31章 一个黑暗的新年

第32章 风暴之前

第33章 海上的交锋

第34章 纳尔维克

第35章 特隆赫姆

第36章 在挪威的挫折

第37章 挪威:最后的阶段

第38章 政府倒台

第二卷:最光辉的时刻

上部

法国的沦陷(1940年5——6月)

序:最光辉的时刻

第01章 全国联合

第02章 法兰西之战

第03章 法兰西之战

第04章 向海岸撤退

第05章 援救敦刻尔克

第06章 竞相抢夺

第07章 再谈法国

第08章 本土防御

第09章 法国的痛苦

第10章 波尔多停战

第11章 海军上将达尔朗和法国舰队奥兰事件

第12章 反攻的利器

第13章 绝境

第14章 入侵问题

第15章 “海狮”作战计划

第16章 不列颠之战

下部

单独作战(1940年7月——12月底)

第17章 闪电战

第18章 “伦敦毫不在乎”

第19章 巫术战

第20章 美国驱逐舰和西印度群岛的基地

第21章 埃及与中东

第22章 取道地中海

第23章 九月的紧张局势

第24章 达喀尔

第25章 艾登先生的使命

第26章 同维希和西班牙的关系

第27章 墨索里尼进攻希腊

第28章 租借法案

第29章 德国与俄国

第30章 海上的灾难

第31章 沙漠中的胜利

第三卷:伟大的同盟

上部

德国东进(1941年1月——6月)

第01章 沙漠地区和巴尔干各国

第02章 战火蔓延

第03章 闪电战与反闪电战。

第04章 地中海战争

第05章 征服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

第06章 援助希腊的决定

第07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西部海口地区

第08章 大西洋战役(1941年)美国的干涉

第09章 南斯拉夫

第10章 日本特使

第11章 沙漠侧翼。隆美尔。托卜鲁克

第12章 希腊战役

第13章 的黎波里与“老虎”计划

第14章 伊拉克的背叛

第15章 克里特岛:危机临头

第16章 克里特岛:战役经过

第17章 “俾斯麦”号的命运

第18章 叙利亚

第19章 韦维尔将军的最后努力:“战斧”计划

第20章 苏联的报应

下部

战争临到美国(1941年6月——12月)

第21章 我们的苏联盟友

第22章 非洲战事的间歇托卜鲁克的防御战

第23章 我同罗斯福的会晤

第24章 大西洋宪章

第25章 对俄国的援助

第26章 波斯与中东1941年夏季和秋季

第27章 英国的实力日益增强

第28章 同俄国更密切的接触(1941年秋季和冬季)

第29章 前进之路

第30章 在陆地、空中和海上进行的“十字军战士”行动

第31章 日本

第32章 珍珠港

第33章 在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航行

第34章 我提出的作战计划和以后战事的演变

第35章 华盛顿和渥太华之行

第36章 英美一致

第37章 回到暴风雨中

第四卷:命运的关键

上部

日本的猛攻(1942年1月——7月)

第01章 大洋洲方面的忧虑

第02章 沙漠上的挫折

第03章 马来亚的惩罚

第04章 信任投票

第05章 内阁的变动

第06章 新加坡的沦陷

第07章 潜艇的乐园

第08章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失守

第09章 进犯缅甸

第10章 锡兰和孟加拉湾

第11章 缺少船舶的致命难题

第12章 印度:克里普斯调查团

第13章 马达加斯加

第14章 美国海战胜利珊瑚海和中途岛

第15章 北极护航运输船队

第16章 空中攻势

第17章 马耳他岛与沙漠

第18章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第19章 莫洛托夫的访问

第20章 战略的自然选择

第21章 隆美尔的进攻

第22章 第二次访问华盛顿

第23章 不信任投票

下部

挽回非洲局势(1942年8月——1943年5月)

第24章 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

第25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

第26章 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

第27章 莫斯科第一次会议

第28章 莫斯科建立了联系

第29章 回到开罗

第30章 “火炬”作战计划的最后形成

第31章 不安和紧张

第32章 苏联的“谢谢你”

第33章 阿拉曼战役

第34章 火炬点燃起来了

第35章 达尔朗插曲

第36章 胜利带来的种种问题

第37章 我们需要会晤

第38章 卡萨布兰卡会议

第39章 阿达纳与的黎波里

第40章 回国后的困境

第41章 俄国与西方盟国

第42章 突尼斯的胜利

第43章 第三次访问华盛顿

第44章 战争与和平的各种问题

第45章 向意大利进军

第五卷:紧缩包围圈

上部

战胜意大利(1943年6月——10月)

第01章 制海权(瓜达卡纳尔岛和新几内亚)

第02章 攻克西西里岛

第03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04章 向西去啊!人造港

第05章 魁北克会议:“四分仪”

第06章 意大利:停战

第07章 对意大利的进攻。重访白宫

第08章 萨勒诺战役。归航

第09章 忙于国内事务

第10章 与戴高乐将军的紧张关系

第11章 支离破碎的轴心

第12章 失去胜利良机的岛屿

第13章 希特勒的“秘密武器”

第14章 第三战场的僵局

第15章 北极运输船队的复航

下部

从德黑兰到罗马(1943年11月——1944年6月)

第16章 莫斯科外长会议

第17章 三国会议的产生。最高统帅问题

第18章 开罗

第19章 德黑兰:会议开幕

第20章 谈话与会议

第21章 德黑兰:难题

第22章 德黑兰:结论

第23章 重访开罗。最高统帅

第24章 在波太基古城遗址。安齐奥

第25章 在马拉喀什。疗养时期

第26章 铁托元帅和南斯拉夫

第27章 对安齐奥的突击

第28章 意大利:卡西诺

第29章 日益增强的空中攻势

第30章 希腊的苦难

第31章 缅甸及其外围

第32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第33章 “霸王”作战计划的准备工作

第34章 罗马

第35章 前夜

第六卷:胜利与悲剧

上部

胜利的浪潮

第一章 D日

第二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

第三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

第四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

第五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

第六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

第七章 罗马,希腊问题zh

第八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

第九章 华少的殉难

第十章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第十一章 在缅甸境内挺进

第十二章 莱特湾战役

第十三章 西欧的解放

第十四章 访问莫斯科的序幕

第十五章 10月在莫斯科

第十六章 巴黎

第十七章 阿登的反仆

第十八章 英国对希腊的干涉

第十九章 在雅典过圣诞节

下部

铁幕

第二十章 一个新的会议的准备

第二十一章 雅尔塔:世界和平计划

第二十二章 俄国和波兰:苏联的诺言

第二十三章 雅尔塔尾声

第二十四章 渡过莱茵河

第二十五章 关于波兰的争议

第二十六章 苏联的怀疑

第二十七章 西方在战略上的分歧

第二十八章 高潮:罗斯福逝世

第二十九章 跟苏联的摩擦不断增长

第三十章 最后的进军

第三十一章 亚历山大在意大利的胜利

第三十二章 德国的投降

第三十三章 一段令人不安的插曲

第三十四章 分歧的开始

第三十五章 联合政府的结束

第三十六章 一个命运攸关的决定

第二十六章 苏联的怀疑

第三十七章 击败日本

第三十八章 波茨坦:原子弹

第三十九章 波茨坦:波兰边界问题

第四十章 我的记载的结束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丘吉尔根据他作为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的亲身经历写成的。全书共六卷,约合中文360万字,于1948-1954年间陆续出版。作为盟国三巨头之一,丘吉尔得以站在最高点俯瞰二十余年的全球局势。其回忆录分析、展现了战争的起因和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战争进程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多国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书包括6大卷,除第一卷第一章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之外(移入本书时仅在结尾部分稍加修改),其他各卷主要创作出版于1948一1954年之间。它的创作像《世界危机》一样同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公司和英国卡塞尔公司预付巨额稿酬资助进行。由于作者英国战时首相的特殊身份,一开始便饱受人们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