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策,外文名俄语Нова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политика,简称НЭП,前身是战时共产主义,发起人是列宁,终结者是斯大林,开始时间1921年3月。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新经济政策(苏联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引起农民为代表的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在战时共产主义实施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从而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完全归个人所有。从而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允许外资企业管理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就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

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历史背景

苏俄介绍

俄罗斯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俄。

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以及沙皇白军的残余势力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红色政权。1922年12月30日,代表广大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第2张

  十月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

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代表封建阶级的沙皇制度,但也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4月,列宁同志紧急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

9、10月,革命形势完全成熟,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从11月6日夜到7日晨,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水兵,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市的主要桥梁、火车站、邮电局、国家银行和政府机关等战略要地;7日上午九时,占领通往冬宫临时政府所在地的要道。

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会议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选举成立了工农临时政府人民委员会。

11月7日到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

1917年11月到1918年2、3月,首先从城市,然后到乡村,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实施前期

内战形成

由于在彼得格勒爆发的十月武装起义的胜利,无产阶级从而夺取了国家政权,布尔什维克党以执政党身份着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被革命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党派(君主派、立宪民主党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分子),以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结成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阵营。

最先打起白卫军反革命旗帜并挑起内战的,是前临时政府首脑、俄军最高统帅克伦斯基。在彼得格勒爆发的十月武装起义刚获成功,他立即命令各方面军和各军区司令、哥萨克军队的首领(盖特曼)派遣最可靠的部队,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进发,采取军事行动,推翻苏维埃政权。大部分士兵拒绝执行克伦斯基的命令。只有骑兵第3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将军率领了部分军队,开往彼得格勒。

当时,反革命组织“拯救祖国和革命委员会”正在彼得格勒秘密组织士官生举行武装叛乱。国内其它地区的反苏维埃势力也蠢蠢欲动。莫斯科军区司令官里亚布采夫上校在莫斯科发动叛乱。驻莫吉廖夫的旧俄军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卡列金、菲利莫诺夫、杜托夫等首领(阿塔曼)领导的顿河区、库班以及奥伦堡的哥萨克“自治政府”,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并且采取了军事行动。

国内战争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第3张

  誓死保卫苏维埃

11月20日,乌克兰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的中央拉达宣称自己为乌克兰最高权力机关,并与罗马尼亚方面军和白军的西南方面军的反革命指挥部结成了同盟。白俄罗斯的拉达,依靠多夫布尔·穆斯尼茨基将军的波兰军的支持,也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

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反革命组织了反对苏维埃的联合政府“南高加索委员会”,整个南高加索,除巴库地区以外,均为这个委员会所控制。巴库宣布成立了以邵武勉(见巴库委员)为首的巴库公社。在中亚的土耳其斯坦和西伯利亚也出现了当地的反革命“政府”

。国内反革命发动内战的第一批策源地,就这样开始形成了。所有的反苏维埃叛乱,都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当时还在打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法立即派兵援助俄国国内反革命。而且帝国主义者起初认为,苏维埃政权尚未巩固,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把它打垮。

但是,两个敌对的联盟(协约国为一方,德意志同盟为另一方)都同俄国国内反革命势力建立了密切联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他们援助和配合。12月23日,英法两国就各自军队将来在俄国领土上作战的地区问题签定了协定。协约国在策划武装干涉时,不仅打算把俄国革命镇压下去,而且还要肢解俄国,将俄国变为殖民地。摆在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面前的任务,是镇压反革命。

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了粉碎反苏维埃叛乱的斗争。为了使国家获得必要的和平喘息时机,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3月3日被迫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开展了大量工作。为了有效地指导国防工作,1918年3月4日,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该委员会隶属于人民委员会,履行武装力量统帅部的职责。

4月,成立了工农红军最高军事监察部。3月14日,建立了屏障军北线防区。

4月8日,又抽调共和国西部边境的军队加入屏障军防区。屏障军防区,由一名军事指挥员和两名政委领导。全国各地都在建立红军志愿兵部队。

4月,列宁批准了按统一编制建立百万红军的计划。并且,还拟定了以军区为单位的军事行政区划。

根据4月8日人民委员会的命令,又成立了地方军事机构一乡、县、省、区域的军事委员部。4月22日,开始实行劳动人民的普及军训,取消了指挥人员的选举制。此外,还规定了军人“宣誓”。

根据人民委员会的决定,陆军和海军大量吸收旧军队的军事专家参加工作。为了监督军事专家的工作,为了组织好军队的政治工作和官兵的教育工作,建立了军队政治委员制度,并成立了全俄政治委员局。所有这些措施,对于在劳动人民义务兵役制基础上,建立强大的正规化陆军和海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外国干涉

1918年春,德国军队利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占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英、法、日、美等国则以防止德国入侵为借口,出兵占领了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高加索和里海以东的地区。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第4张

  苏俄反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胜利

与此同时,顿河哥萨克统领、哥萨克白卫军军长克拉斯诺夫和白军南俄军司令邓尼金,在顿河流域和北高加索地区发动叛乱。对苏维埃威胁最大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这个军团由战俘组成,约5万人,于1918年5~6月在伏尔加河中游、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一带掀起叛乱。在捷克军团支持下,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分别建立“立宪会议成员委员会”和“西伯利亚临时政府”,公开反对无产阶级政权。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18年9月2日,宣布全国为军营,并成立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军事机关和各条战线。委员会主席是托洛茨基,总司令是瓦采季斯。11月30日,成立以列宁为首的工农国防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军事、政治和经济。随即,便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

战时共产主义

1918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其内容为:实行余粮收集制;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面对国内反动势力的施压,苏俄开始颁布余粮收集制法令,强制征收农民除维持生存量之外的所有粮食。实行实物配给制,食物与商品集中计划配给。

新经济政策内容 新经济政策影响 第5张

  英勇的红军士兵

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罢工者即行枪决。全国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政策的实质仍有争议,包括部分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内一些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目的,即为夺取国内革命的胜利。但另有观点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领导人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项尝试,并寄希望于通过的该政策实施,使经济产量大幅攀升。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帮助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而挺过了国内战争的危机。

鉴于该政策取得的成功,在1920年底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战时共产主义不但没有收缩,却反而被加强。而此时的俄国,已因多年的战争而民穷财尽,1921年的重工业产量只有一战前1913年的20%,1918年至1920年,彼得格勒失去75%的人口,莫斯科减少了50%。7年的战争和严重的干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

发挥了重大威力的战时共产主义,在和平时期再也无法推行,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举行罢工活动,甚至把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苏维埃政权出现的政治危机,震惊了革命的领导人列宁。

他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主要内容

直接目的

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部分恢复私营经济,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贸易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农业方面

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个年度减少43.3%。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工业方面

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1920年11月,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1921年5月,国家把一部分小企业发还原主经营。7月,又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合作社或个人。这些租让和租借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时,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流通方面

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在坚持国家计划领导的前提下,实行自由贸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补充内容

可以把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下列一系列措施:

1、粮食税取代粮食征收制

2、允许农产品自由买卖,从而承认了市场机制

3、在国家保持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

4、把大工业企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经济核算

5、取消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动员,按照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支付劳动报酬

6、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私人资本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中自由发展,鼓励合作社,农村雇工和租佃合法化

7、允许外国资本进入,实行租让和租赁;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

8、实行货币改革,取消苏维埃纸币,发行稳定的货币切尔文卢布

历史影响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由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现实意义

第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从而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第二、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三、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四、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根据俄国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国情,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新方法的伟大实践。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后者则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长期意义

在军事共产主义不适应新形势的条件下,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经验的基础上,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它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次大胆探索,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积极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现实启示意义。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灵活运用,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历史价值十分突出。

成果大多是通过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以及通过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

推断新经济政策的发展过程以及终结的原因,缺乏历史资料的支撑,缺少对新经济政策发展过程以及真正终结原因的确切研究,多数学者较多强调的是当时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条件,许多论著已分别从当时国内外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方面,作了大量分析,然而迄今研究者并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苏联解体后,长期封存的大批档案材料终于可以揭开其本来的面目,还历史一个真相。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新经济政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本文以俄罗斯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为基础,研究新经济政策这段历史,目的在于回顾这一段历史片段、审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根源、剖析其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整个国家的影响,总结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