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法本公司全程 法本公司电话

法本公司全程 法本公司电话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9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法本公司,德国化工及制药综合企业,全称叫做“染料工业利益集团”,成立时间1925年12月25日,若干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即有紧密合作关系的大型化工公司合并组成。

创始成员

法本公司全程 法本公司电话

1926年法本公司的监事会, 有Arthur von Weinberg, Carl Müller, Edmund ter Meer, Adolf Haeuser, Franz Oppenheim, Theodor Plieninger, Ernst von Simson,卡尔·博施, Walther vom Rath, Wilhelm Kalle, Carl von Weinberg and Carl Duisberg, 其中4人为犹太人

法本公司创建于1925年12月25日,它是由6家公司合并而成的:

BASF

拜耳公司

赫斯特公司(包括卡塞拉公司和卡勒化学工厂)

爱克发·吉华集团

格里斯海姆电子化学工厂

韦勒化学工厂

历史

 法本公司的前身

在20世纪初德国化学工业在世界合成染料市场占据主导地位。BASF、拜耳和赫斯特公司作为三家规模较大的公司拥有几百种不同的染料产品,与之一道的还有爱克发·吉华集团、卡塞拉、卡勒化学工厂、格里斯海姆电子化学工厂和韦勒化学工厂这五家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韦勒化学工厂主营高品质的特种染料。1913年这八家企业的染料产量占据了全世界供应量的90%,其中它们80%的染料产品销往海外。三家主要企业已对产业链上游基本原料的生产做了整合并开始将业务扩展到诸如药物、摄影胶片、农用化学品和电化学产品等其他领域。与其他的工业领域不同,在这些当时先进的德国化工企业中企业的最高决策权握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而企业创始人和他们的家族对此的影响力有限。正因此经济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杜邦·钱德勒将这些德国的染料企业称为“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管理工业企业”。

法本公司全程 法本公司电话 第2张

  巴斯夫于1890年的靛蓝生产

随着全球合成染料和一些其他化工产品市场被德国企业主导,这些德国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开始展开激烈竞争。虽然有过成立卡特尔的尝试,但成立的卡特尔仅维持了几年。其他人则提议形成利润分享安排机制或利益集团。与此相反,拜耳的主席卡尔·杜伊斯贝格主张合并。在1903年春前往美国游历期间,他拜访了诸如标准石油、美国钢铁公司、国际纸业和美铝这几家美国的大型托拉斯。1904年回到德国后他在与赫斯特公司高级经理古斯塔夫·冯·布吕宁的备忘录中提出进行一次染料和药品生产商的全国性合并。 赫斯特和一些药品公司拒绝加入,而是在1904年通过与卡塞拉公司相互持股结盟。这促使杜伊斯贝格和BASF的主席海因里希·冯·布伦克加速了之间的谈判。1904年10月拜耳、BASF和爱克发·吉华公司三者间结成利益集团,这种商业合作的方式避免了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共同分享技术成果,与当时流行于美国的托拉斯相似。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加强对化学工业的军事指导,在德国政府授意下,另5家利用煤焦油制造合成染料的公司于1916年参加了这一利益集团,它们是:

卡塞拉公司/Cassella(Leopold Cassella & Co., GmbH, Frankfurt)

格里斯海姆电子化学工厂/Chem. Fabrik Griesheim-Elektron, Griesheim

韦勒化学工厂/Chem. Fabriken vorm. Weiler ter Meer, Uerdingen

赫斯特公司/Hoechst(Farbwerke vorm. Meister, Lucius u. Brüning, Höchst a. Main)

卡勒公司/Kalle(Kalle & Co. AG, Wiesbaden-Biebrich)

该集团内的各家公司都保持独立的地位,其股票单独交易,各自结算利润,但统一调配生产原料,垄断了德国的化学工业市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家卡尔·博施和弗里茨·哈伯发现了利用氮气制造氨的方法,大量制造炸药原料硝酸钾,其研究人员还研制出毒气。

法本公司的成立

1925年8月,在博施的提议下,8家公司正式组成了法本公司,即“染料工业利益集团”,博施担任董事会主席,购买了利用煤炭氢化法制造人工合成燃料的专利。1926年,法本公司在莱比锡附近的洛伊纳建造了第一家人工合成燃料工厂。1926年,法本公司有14亿帝国马克的市值和10万人的劳动力,其中有2.6%是受过大学教育,18.2%是受薪的专业人士,和79.2%的工人。巴斯夫是名义上的幸存者;股份全部为巴斯夫的股票交换。

法本公司大楼于1931年完成,它是设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集团企业的总部。

1938年,该公司有218000名员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在纳粹德国制定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和入侵波兰计划的过程中法本公司与纳粹政权密切配合,向纳粹指明哪些占领区的化学工厂应予保留并移交给法本公司。

1941年,美国对德国宣战后,因法本公司和当时的德国纳粹政府关系密切,所以美国政府没收法本公司的附属企业在美国的资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二战后,法本公司被盟国勒令解散,并于1952年清算,拆分为10家公司。

产品

法本公司出产的产品包括合成染料、丁腈橡胶、聚氨酯、百浪多息、氯喹和齐克隆B等。沙林也是由法本公司首次发现的。

法本公司的化学家在化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做出过基础性的贡献。1937年奥托·拜尔发现了通过加成聚合合成聚氨酯。包括卡尔·博施、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格哈德·多马克、库尔特·阿尔德在内的多位法本公司的化学家曾被授予诺贝尔奖。

参阅

法本公司大楼

参考书目

Aftalion, Fred; Otto Theodor Benfey, A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Industry, Philadelphia, P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1, ISBN 0-8122-8207-8 (英语)

Beer, John Joseph, The Emergence of the German Dye Industry, Manchester, NH: Ayer Company Publishers, 1981, ISBN 0-405-13835-0 (英语)

Borkin, Joseph, The Crime and Punishment of I.G. Farben, New York, London: The Free Press,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1978, ISBN 0-02-904630-0 (英语)

Borkin, Joseph, Die unheilige Allianz der IG Farben. Eine Interessengemeinschaft im Dritten Reich, Frankfurt am Main: Campus Verlag, 1990, ISBN 3-593-34251-0 (德文)

Chandler, Alfred DuPont,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0-674-78995-4 (英语)

Dubois, Jr., Josiah E., The Devil's Chemists, Boston, United States: The Beacon Press, 1952, ASIN B000ENNDV6(英语)

Hayes, Peter, Industry and Ideology IG Farben in the Nazi Era,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ISBN 0-521-32948-5 (英语)

Jeffreys, Diarmuid, Hell's Cartel-IG Farben and the making of Hitlers War Machine, New York: Metropolitan Books-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8, ISBN 978-0-8050-9143-4 (英语)

Kreikamp, Hans-Dieter,Die Entflechtung der I.G. Farbenindustrie A.G. und die Gründung der Nachfolgegesellschaften(PDF), Vierteljahr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 (Munich: Oldenbourg Verlag), 1977, 25 (2): 220–251 [2008-10-27](德文)

Plumpe, Gottfried, Die I.G. Farbenindustrie AG: Wirtschaft, Technik und Politik 1904–1945 Schriften zur Wirtschafts- und Sozialgeschichte, Berlin: Duncker & Humblot, 1990, ISBN 3-428-06892-0 (德文)

Tammen, Helmuth, Die I.G. Farbenindustrie Aktiengesellschaft (1925-1933): Ein Chemiekonzern in der Weimarer Republik, Berlin: H. Tammen, 1978, ISBN 3-88344-001-9 (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