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和东晋的区别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和东晋的区别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西晋(又称司马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古代上承三国下启东晋,由司马炎建立的统一王朝,定都于洛阳,与东晋合称晋朝。

 一、晋武帝立国与太子问题

西晋历史很短暂,从266年初建国,到280年统一,接着有一段太康(281-289)盛世,算是上升时期。但是,就是在这个时期,表面的光鲜之下,酝酿了天下大乱的种子。唐太宗给《晋书·武帝纪》写的评论说司马炎,统一之后,有“骄泰之心”,“居治而忘危”。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和东晋的区别

  晋武帝

吴主孙皓爱搜罗美女。平吴后,孙皓宫中美女5000人,被晋武帝(236-290)司马炎悉数收入宫中,面对数以万计的美人,司马炎不知道到何处过夜,竟然坐在羊拉的车上,任其所之,按照羊的兴致“海选”。司马光《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述的:“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 晋武帝的这个故事,创造了一个成语“羊车望幸”。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和东晋的区别 第2张

  羊车望幸

晋武帝荒淫,统治上层也“竞以奢侈相高”。石崇与王恺斗富,王恺以米汤(饴)刷锅,石崇用蜡当柴火。王恺用紫丝制成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织锦做成步障五十里。王恺用带香味的椒刷房子,石崇装修的时候就用色彩鲜亮、纹理细腻的赤石脂涂料。晋武帝不仅不制止,反而暗助舅舅王恺一臂之力。他曾经赐给王恺珊瑚树,高达两尺,是很稀罕的珍宝,王恺拿来向石崇炫耀。石崇顺手用铁如意打碎。王恺大怒,以为是嫉妒自己的珍宝。石崇从容说,你不要发怒,还你就是。让人拿出自己宝贝,三、四尺高的珊瑚树有六七株,像王恺那样二尺高的珊瑚树多的是。王恺这才感到怅然自失。太尉何曾一顿饭要花上万钱,满桌佳肴,还说没有什么可以下筷子的。你说他们是“土豪”,一个个都标榜是士族高门。你说他们是世族吧,却表现得如此没有文化修养。

西晋一等高门,是琅琊王氏。王敦与王导曾经参加富豪石崇的家宴。石崇是当时的一等富豪,他在洛阳附近的金谷园,据说是专门为宠幸的美女绿珠所建,奢侈豪华。石崇请家中美女侑酒,规矩在先,若客人不喝,就杀掉劝酒的美女;王敦就是不喝,石崇竟然杀死了数名美女!这已经不是土豪,而是野蛮血腥了。

司马炎最大的败笔出在立太子问题上。

司马炎有26个儿子,成活的有13人。皇后杨艳(238-274)生有三子,老大夭亡,老二司马衷(259-307)年长,却是一个智障儿。司马炎想换掉这个太子,担心“皇太子不堪奉大统”。皇后却认为:“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儿子的智障,本来就令做母亲的难过,她不愿再因为智障而剥夺他的皇位继承权,进一步受委屈。这确实是“妇人之仁”。晋武帝为什么也就稀里糊涂的答应了呢?

据说司马衷的儿子皇长孙司马遹(278-300),聪明颖悟,深得晋武帝的宠爱。其母谢玖本是武帝才人,司马衷结婚前,武帝派谢玖去侍寝,教以男女之事,却怀上了身孕。司马衷纳妃贾南风之后,有妾怀孕,遭到贾南风的迫害。谢玖害怕,请求回到西宫,获得晋武帝的同意。于是,谢玖又回到了武帝宫中,生下了武帝的孙子司马遹。司马遹长到三、四岁,司马衷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个儿子。有一次他来朝见父皇,在宫中与各位皇子拉手,拉到司马遹,晋武帝告诉他,“这是你的儿子!”这件事到真是有趣。自己的老婆跑到老爸家生了个儿子。

大约由于这层关系,晋武帝特别喜爱这位长孙,对人说,“此儿当兴吾家。”有一次,宫中失火,晋武帝在楼上观察救火,年仅五岁的司马遹拉着爷爷的衣裾说,事起非常,不要站在有亮光的地方,您站在暗处也能看见别人,别人却看不见你,这样安全些。又有一次,司马遹与爷爷一起观看猪圈,看见一只很肥的猪,说这头猪很肥,得吃多少粮食,不如杀了,以饷将士。司马炎很欣赏长孙的聪明伶俐,说他很像自己的祖父司马懿。有这样一个聪明过人的长孙,司马炎就想,即使儿子有些痴呆,传到孙子必兴吾家!

289年,由于过度纵欲,50多岁的司马炎患病,把朝政交给外戚杨骏打理。杨骏是现任皇后杨芷(259-292)之父。前任皇后杨艳的堂妹。杨艳见晋武帝内宠甚多,太子司马衷不惠,担心自己死后太子之位不保。因此,临终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晋武帝迎娶自己的堂妹杨芷入宫为皇后。晋武帝是一个心软的人,就答应了杨艳。此时的晋武帝,“惟耽酒色,始宠后党”,新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自然得到重用。杨骏虽然没有辅国之才,晋武帝确认这样杨骏就更要依靠宗室,不会专擅朝政。霍光王莽倒是有才,未必是国之大幸!司马炎想让皇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一道辅政。但是,杨骏却用阴谋手段排斥他人,还换掉武帝身边的所有侍从人员。晋武帝弥留之际,说“你怎么能这样?”(“何得便尔!”)已经无力改变杨骏的人事布局,只能带着无奈死去。史家说“帝宇量弘厚,明达好谋,容纳直言,未尝失色于人。” 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位皇帝确实有些窝囊。

二、贾南风专权与八王之乱

290年,司马炎去世后,智障儿惠帝司马衷即位,外戚与宗室的恶斗,就把西晋给玩完了。

杨骏攫取了首席顾命大臣的位置,却并不具备执政的能力。他的大权独揽,激起了司马家族的愤怒。惠帝的皇后贾南风(257-300)阴险狠毒,她利用司马氏的不满,引楚王司马玮入朝,先后诛杀杨骏及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又以伪造手诏罪名,诛杀司马玮。贾南风完全掌控着朝廷大权。在她掌权的10年间,西晋朝廷依然在奢侈中逐渐腐烂。鲁褒的《钱神论》把当时社会的腐败作了深刻的揭示。

西晋皇帝列表及简介 西晋和东晋的区别 第3张

  贾南风

西晋是被八王之乱所冲垮,然后被匈奴贵族刘渊所灭亡的。那么,怎么会有“八王之乱”呢?这还要从外戚专权谈起。

如前所述,惠帝长子司马遹从小聪明伶俐,深获祖父司马炎喜爱。司马衷之所以得保嗣君之位,跟这位长孙的得宠很有关系。贾南风生了三个女儿,却不生儿子,司马遹视作眼中钉,必欲去之而后快。她假装怀孕了,企图把妹妹贾午生的儿子当做自己生的儿子。以便取代庶出的司马遹。为此,她还设计了一个圈套。

贾南风请著名文人、美男子潘岳代笔写了一份祈祷词,其中涉及咀咒皇帝与皇后的内容:“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然后以父皇生病的理由,召见太子入宫,入宫后,太子司马遹被设计灌醉,然后,稀里糊涂要求他抄写这份祈祷词。有没有写全的字,还是找人补齐的。然后,贾南风拿出这个证据控告太子谋逆。傻子皇帝司马衷大怒,要给太子处以极刑。大臣张华等坚决反对。贾南风拿出太子往日的文字来对证,证明确实是太子笔迹。大臣们还是觉得不可思议,要求深入调查。贾南风怕夜长梦多,后退一步,只要求废除太子,软禁在首都洛阳西北的金墉城。

太子的部下对此十分愤怒,知道背后的黑手就是贾南风。他们策动赵王司马伦(司马懿之子)及其亲信孙秀,发动政变,杀死贾南风,营救太子。司马伦采纳了孙秀的建议,没有立即动手除掉贾南风,而是故意泄露废太子要报仇的信息,促使贾南风先期动手,毒死了废太子司马遹。在这种举国愤慨的情况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的名义,发动政变,诛杀贾南风及其亲党,从而掌握了朝廷大权。

301年,司马伦谎称宣帝司马懿托梦,要求他登基称帝,司马衷逊位。这就激起了司马家族其他诸王的反对。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联合起兵,长沙王司马乂举兵相应,杀向洛阳,杀死了司马伦。然后,这三人之间又发生了火并。皇帝先落在成都王司马颖手里,后来又杀出一个东海王司马越,以迎护惠帝的名义起兵,杀死司马颙与司马颖,掌控着朝廷政权。加上当年贾南风动员起来诛杀杨骏的司马亮、司马玮,共有八王陷入内斗,《晋书》将这八王列入一个传中,故史称“八王之乱”。

公元307年,惠帝司马衷中毒而死,皇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距离西晋的灭亡已经不远了。

 三、西晋灭亡原因的反思

八王之乱,彻底消耗了西晋的国家实力。其间,公元304年,在蜀中的成氏和在山西的匈奴八部首领刘渊,率先起来造反,揭开了“五胡十六国”天下大乱的序幕。十几年后,西晋怀帝和愍帝相继被俘,标志着西晋的灭亡。317年,镇守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在王导、王敦兄弟的拥戴下,建立了新朝廷,史称东晋。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爆发,表面看是由于贾南风的贪婪引起,其实,除了贾南风的政治操作引发危机之外,西晋立国以来的制度安排,也值得反思。

晋武帝建国后,接受了曹魏没有分封同室宗亲的教训。他既用外戚辅政,又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都是司马家的,建立诸侯国。这些诸王,可以选拔自己封国中的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还统领着军队。历史好像回到了刘邦初建国的时代。这样的制度留下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东汉末年,朝中有外戚宦官专权,地方有军阀割据,朝纲不正。曹魏接受这个教训,外戚宦官靠边站,宗室靠边站,最后就给了司马家族以篡权的机会。司马懿在中央发动政变,朝中无奥援,地方无屏藩,江山立即易色。现在司马氏分封了二十七个王,贾南风和杨骏这些外戚,也都参与到前台来干政,最后在外戚与宗室的内斗中,结束了司马家族的政权。

可见,制度本身无好坏,关键要看具体的历史条件。什么时候应该什么样制度,片面的接受教训,好像防范了前朝的问题,却引发了新问题。唐人赵蕤的《反经》(又叫《长短经》)等,对此有很多的讨论,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再好的制度,关键还是靠人,看是在什么样人的掌控之下。这就跟接班人的选拔密切相关了。在帝王时代,一个王朝的接班人,就是皇帝的儿子,他本身或昏或明,或贤或愚,对王朝的兴衰,国家的命运,关系很大。帝制就是这样子。晋武帝选了一个智商极低的儿子当皇帝。你设计的制度再好,他也没有能力掌控嘛!中央君主糊涂,地方诸王坐大,社会矛盾尖锐,加上对内迁少数民族的管理漏洞,西晋王朝坐在了火山堆上,自然无法逃脱迅速灭亡的命运。

我们发现,《资治通鉴》的这种叙事,虽然也有“臣光曰”之类的直接评点,但是它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从具体事情上记述和探究王朝的兴衰。如果非要深入探究人事背后深层次原因,什么土地问题啦,赋役制度啦,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是,那样许多问题就扯得很远了,等于推脱了当事人的责任。尤其是西晋,如果不是上层的生活靡乱,奢侈夸浮,那么皇帝弱势一点,大臣有为一点,也许还能够撑起来。

总之,在帝制时代,一个政权能不能找到优秀的接班人,对于王朝兴衰,至关重要。世袭制度下,能否在皇家子胤里找到优秀的接班人,本身就是疑问,何况还有立嫡以长的限制,选择范围更小。在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下,皇帝不行,就必须有一个贤能的宰相来帮衬,处理现实执政问题,儒家和道法家都讲“垂拱而治”,未尝不包含这层意思在内。如果辅佐大臣也昏庸无能的话,有什么机制可以纠正皇家子孙的不肖呢?昏君奸臣,两个叠加在一起,就必然会亡国。对曹魏来说,就是司马家族取而代之;对于司马政权来说,君主昏庸,辅臣不行,外戚也不行,就只有乱离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