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蒙古统一战争地图 蒙古统一战争过程

蒙古统一战争地图 蒙古统一战争过程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6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蒙古统一战争是蒙古帝国陆续消灭中国境内的各个政权以及征服中亚、东欧和西亚各政权的战争。

 战争背景

早期蒙古

蒙古原为森林狩猎部落,进入草原后,游牧畜牧业很快发展起来。在辽朝的统治下,他们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铁的输入,促进了蒙古各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氏族制度迅速瓦解,私有制日益发达。部落中的伯颜(富者,蒙语bayan的音译)多担任首领,社会分化成世代当首领的那颜(贵族,蒙语noyan的音译,意为“官人”)和依附于贵族的哈剌抽。贵族通过掠夺战争获得更多财富,并俘掳人口作为孛斡勒,世袭占有。有势力的贵族拥有从属于个人的那可儿大首领还组织了护卫军斡孛黑(氏族,蒙语oboq的音译)组织的形式虽还存在,但已不是原始的血缘氏族,其成员包括了贵族和来自不同氏族或部落的侍从、属民与奴婢。贵族的儿子继承父亲分配的一份属民和奴婢,分别自立家业,并继续扩展,由此不断分衍出新氏族。在频繁的相互掠夺战争中,一些氏族和部落为了保全自己,扩大势力,结成了联盟。约11世纪上半叶,蒙古部首领海都(成吉思汗六世祖)攻灭了斡难河南的强部--札剌亦儿部,从此“形势浸大”。海都次子察剌哈宁昆(又译察剌孩领忽)受有辽朝的“令稳”(即领忽,小部族官)官号,其子想昆必勒格升号“详稳”(即想昆,大部族官),父子相继任辽属部官。金初,全蒙古各氏族和部落组成大联盟,推举海都长子之孙葛不律(又译合不勒,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为汗(意为君主),蒙古部首领自此始用汗号。察剌哈宁昆的后裔号泰赤乌氏葛不律汗家族号乞颜氏,各自都拥有许多部众,成为蒙古部中最有势力的贵族。

蒙古统一战争地图 蒙古统一战争过程

统一蒙古

击败蔑儿乞

忽图剌汗死后,蒙古部落联盟分裂为泰亦赤兀惕和乞颜两大部落。蒙古乞颜氏的孛儿只斤氏贵族首领也速该.把阿秃儿,被塔塔儿人用毒药害死,其子铁木真在克烈部首领王汗和札只剌惕部首领札木合的援助下,打败了前来袭击的篾儿乞人,夺回了众多部众,力量逐渐壮大。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铁木真28岁,被乞颜氏贵族推举为可汗,成为蒙古乞颜部的首领。铁木真从属民及奴仆中选拔自己的亲信组成“那可儿”,这支以“那可儿”为核心的队伍,成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军事力量的基础。

十三翼大战

铁木真部族的强大,危及札木合的霸主地位,于是他联合泰赤乌等部,合兵3万人,以札木合部人劫掠铁木真马群被射死为导火线,向铁木真发起进攻。铁木真将自己的部众三万人组成十三翼,应战于答兰版朱思之野。铁木真战败,为保存实力退至斡难河的哲列捏山峡,扼险而守。此战史称“十三翼之战”。札木合虽然取得胜利,但其所属部落首领益恶札木合横暴,而铁木真对部众多施仁义,关怀笼络,故归心于铁木真。于是术赤台、畏答儿、晃豁坛、速勒都思(赤老温)等族人纷纷来附。此后,铁木真力量进一步壮大。金明昌七年(1196年),从属于金朝的塔塔儿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颜襄率军征讨。铁木真联合克烈部王汗,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率军在斡里匝河上游击溃了塔塔儿部,使塔塔儿部从此一蹶不振。战后,金王朝授铁木真糺军统领之职,使他可以用金王朝属官名义号令蒙古部众。金承安五年(1200年),铁木真与王汗会于萨里,大败泰赤乌与蔑儿乞联军,首领塔儿忽台等被杀,沆忽阿忽等遁入巴儿忽真隘。金泰和元年(1201年),铁木真又在呼伦贝尔海剌尔河支流帖尼河之野(亦称帖尼火鲁罕,即今海拉尔河支流莫尔根勒河),击败以札木合为首的塔塔儿、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联军,史称“帖尼河之战”。金泰和二年(1202年),铁木真与王汗联军又在阔亦田(亦称阙奕坛,今呼伦贝尔哈拉哈河上源一带)最终击败了札木合同乃蛮、泰赤乌、塔塔儿、蔑儿乞等联军,取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接着招降了呼伦贝尔一带的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西起斡难河上流,东至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铁木真控制了。从此,铁木真在争夺汗权之战中,他的领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数不服从他的人如札木合,不能立足,只好带着少数部属,离开驻牧地,往依王汗。此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进入第二阶段。

兼并克烈部

在第一阶段中,札木合势力的衰败,铁木真汗权地位的巩固,在蒙古草原上形成了蒙古部铁木真、克烈部王汗、乃蛮部太阳汗三足鼎立的局面。克烈部首领王汗在札木合的挑拨下,与铁木真的矛盾日益加深。金泰和三年(1203年),王汗率大军与铁木真战于合兰真(今流入贝尔池之哈驻哈河),铁木真因寡不敌众而败,但败而不馁,不久,又重整军马,乘敌不备突袭包围王汗的窝鲁朵城(今蒙古鄂尔浑河上游,哈尔和林之北)营地。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攻灭了强大的克烈部。接着,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次年,大会于帖蔑延客额儿(今土拉河上游,肯特山之西)商议伐乃蛮。王汗的覆灭,使太阳罕震恐;他急忙纠集被铁木真击溃的札木合残部及泰赤乌、蔑儿乞等部残余势力,共同进攻铁木真。

攻灭乃蛮

金泰和四年(1204年)春,铁木真率大军西进,太阳罕亦领兵东进,两军决战于蒙古中部的杭海岭(今杭爱山)察乞儿马兀惕,太阳罕受伤被擒,不久死去,乃蛮联军大败。铁木真攻灭乃蛮南部太阳罕部,乘胜追击太阳罕子屈出律、札木合、蔑儿乞惕。残余的蒙古部贵族的势力和蔑儿乞三部之余众,相继被征服。一直与铁木真为敌的札木合,被随从缚送铁木真,被铁木真赐以自尽;漠南汪古部首领遣使献降,斡亦剌部首领忽都合别乞也向铁木真投降。元太祖元年(1206年)春,又越阿勒台山(今阿尔泰山),进入乃蛮北部兀鲁黑塔黑地区(今蒙古科布多,巴彦乌列益等省)。其汗不欲鲁汗正猎于豁黑兀孙河(即索果克河)上,不意兵至,被擒,乃蛮北部亦亡。屈出律无所依,与脱黑脱阿西逃入额尔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至此,铁木真完成了中国蒙古草原的统一。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召开贵族官长大会,建立了蒙古汗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至此,蒙古高原都被铁木真控制了。最后平定蒙古高原,统一蒙古各部,建国大蒙古国(即蒙古帝国),后被尊称元太祖。

分封诸王

后来又划分了诸弟和诸子的封地。弟搠只哈撒儿封地在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儿河和阔连海子(今内蒙古呼伦湖)地区,合赤温封地在兀鲁灰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乌拉根果勒)南北,铁木哥斡赤斤封地在哈勒哈河以东,别里古台封地在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中游,总称东道诸王;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在按台山以西,总称西道诸王。分民和封地均由受封宗王世代承袭,管辖分民的千户那颜即成为所属宗王的家臣。大部分民户和蒙古中心地区归成吉思汗领有,按照传统的幼子守产习惯,由幼子拖雷继承。

周边局势

金国逐步统治中国北方后,迫使蒙古各部臣服,曾以反叛罪处死蒙古部首领俺巴孩等。金世宗时,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章宗之后,金朝逐渐衰落。铁木真统一漠北各部后,建立蒙古国,用军民合一的千户制组织百姓,扩充怯薛,组成一支强大的、长于野战和远程奔袭的蒙古军。为掠夺财富和扩张势力范围,借为祖先复仇之名,决计发兵攻金。西夏北接蒙古部,东邻金国,国力较弱,与金联盟。铁木真为消除攻金的侧后威胁,获取大量财物以增强实力,所以对西夏进行了长期的征战。蒙古灭金之后,南宋国势微弱,蒙古窝阔台汗、蒙哥汗进行长时间的征讨,最终忽必烈才得以攻灭南宋。

 战争经过

攻灭西辽

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屈出律投奔西辽,帝直鲁古可怜其父死国亡,遂留他下来。屈出律见直鲁古年老怠于政事,遂阴谋篡位,先取得信任,当了驸马,尔后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东)和别夫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境内,号召反攻复国,乃蛮旧众纷纷来附,实力大增。屈出律乘直鲁古秋天出猎之机,以伏兵8000将其擒获,表面上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当了西辽皇帝。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朝中都(今北京)后,得知屈出律逃至西辽并篡位,篾儿乞部也附属于他,聚集兵力图反攻复国。为解除后顾之忧,成吉思汗回蒙古本土后,于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派哲别将军率2万骑兵西征屈出律。派长皇子术赤和速不台率兵2万消灭篾儿乞部残部。哲别采取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兵至垂河(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楚河),屈出律闻风而逃。哲别向西辽广泛宣传信教自由,开放被封清真寺,反复申明,蒙古军只抓屈出律,不要任何东西。伊斯兰教徒纷纷起义,蒙古军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徒们消灭守军,大开城门欢迎。哲别宣布不抢、不烧、不杀三不政策,军纪严明。都城八剌沙衮及岭北诸城均不战而下。次年,哲别进军岭南。屈出律企图与哲别军在可失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决战,但西辽军士气已衰,伊斯兰教徒拒绝战斗。哲别军未至,屈出律即弃可失合儿西逃,从者仅三人,沿途居民无容纳者。哲别紧追不舍,并悬赏缉拿屈出律。屈出律逃入巴达哈伤境(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一带)河谷中,被猎人捕获,交哲别处斩。术赤、速不台率军在垂河流域全歼篾儿乞部,于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秋班师回国。蒙古人在灭亡西辽后,成吉思汗明确规定,一切宗教都应当受到尊重,不得偏爱,对于各种宗教的教士都应恭敬对待。成吉思汗在西域时就曾广邀各宗教的教士前来,让他们阐述各自宗教的教义教理。为了防止其后代改变他的宗教政策,成吉思汗还把他的规定记人了蒙古法令。

并吞西夏

西夏原与一北方游牧民族克烈部非常友好。但是统领乞颜部的铁木真于金泰和三年(1203年)灭了克烈部,使西夏失去了一部份蒙夏间的缓冲。金泰和五年(1205年),成吉思汗正式入侵西夏,发动第一次征夏战并洗劫了夏朝边疆的一些市镇。元太祖元年(1206年),蒙古帝国正式成立。成吉思汗为了征服另一个征服王朝——金朝,必须孤立金朝。而孤立金朝的方法就是消灭掉金夏间的联盟,因此成吉思汗决定先消灭西夏。元太祖二年(1207年),成吉思汗发动第二次征夏之战,进攻斡罗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境),但因西夏军队的抗击而以失败告终。元太祖四年(1209年),蒙古成功占领了高昌回鹘,这亦使西夏的河西地区失去蒙夏间的缓冲。后来蒙古第三次征夏,由河西地区开始入侵,攻击斡罗孩。西夏将领兼襄宗儿子李承祯战败,其大将高逸更加被俘。蒙古后来又拿下斡罗孩城,逼近克夷门——都城中兴府的最终防线。西夏大将嵬名令公虽然实行伏击计划,但仍然败给蒙古军队。因此,都城中兴府为蒙古军队所包围,且夏襄宗求救无门。最后,襄宗唯有给予蒙古大量赔款及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条件,蒙古才接纳其求和。西夏接受蒙古“附蒙伐金”的条件后,唯有攻击其原本的盟友——金朝。而这一连串的战争持续了逾十年,并大大的削弱了金夏的国力。而因此,西夏的人民亦因劳役导致生活困苦,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亦因劳役而大受影响。军队也因长期征战而十分积弱,且官场政治十分黑暗和腐败。夏襄宗本人更加昏庸无能,沉醉于酒色之中。而因此,齐王李遵顼得于元太祖六年(1211年)成功发动政变并夺权,为西夏神宗。但夏神宗亦不为一明智之帝,仍坚持攻击金朝。因此,国家变得非常不稳定,民变四起。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发动第四次征夏战,原因为1216年西夏拒绝协助成吉思汗进行西征。神宗因害怕蒙古大军,于是逃至灵州,却令太子李德旺留在都城中兴府。李德旺唯有遗使求和。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夏神宗传位予李德旺,原因为神宗不想成为一位亡国君主。而李德旺就是夏献宗。经历了蒙古的入侵,夏朝上下才真正明白蒙古的野心,献宗便决定再次使用“联金抗蒙”的政策,再度和金朝结盟。而西夏的策略便是藉蒙古大军西征期间联合蒙古周边各国攻蒙。可惜正在驻守蒙古的大将孛鲁发现了西夏的阴谋,便于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立刻自东西夏攻击西夏,并成功拿下西夏的银州,更加捕获西夏大将塔海。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回归后便立刻入侵西夏沙洲。西夏只好求和并答应蒙古的要求。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成吉思汗再度攻击西夏,原因为西夏违反了和约。这次战争最终灭掉西夏。领有主力军的成吉思汗首先拿下兀剌孩城以西的黑水城,后来又击败位于贺兰山的西夏大将阿沙敢不,最后才到达浑垂山。另一方面,蒙古大将阿答赤率另一支军队先后拿下甘州、沙州和肃州等要邑。虽然途中遇到西夏大将和典也怯律的抵抗,要由成吉思汗平定才行,但大致上蒙古的进攻也是顺利的。看着蒙古的步步进迫,献宗因此过度忧虑而死,而帝位只好让南平王李꾢登上,而夏末帝,亦即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元太祖二十一年(1226年)八月,蒙古大军实行“黄河九渡”,成功占领应理、夏州等地,并决定围攻灵州。西夏将领嵬名令公带领援军协助抗敌,但最后仍然失败抵抗蒙古的入侵,更加战败身亡。而后,蒙古大军十分顺利地攻占积石州、西宁等地。直到此时,蒙古大军只差西夏最后领土——都城中兴府仍未失陷。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西夏国主李睍投降。同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宁夏六盘山下的清水县行宫,由幼子拖雷监国。蒙古帝国灭西夏使金朝失去一盟友之余,亦使金朝失去西方一缓冲,导致金朝后来的灭亡命运。而蒙古亦因此能够进一步入侵中原,奠定日后统一中原的根基。

扫灭金国

成吉思汗建国以后,就开始向邻境发动掠夺性战争。1205年、1207年和1209年三次攻入西夏,迫使夏国称臣纳贡。西夏既降,接着全力攻打金朝。元太祖六年(1211年),成吉思汗统兵攻入金西北路边墙,取昌州(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九连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郊)、抚州(今河北张北)等山后诸州,于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西北)北击溃金三十万守军,追至浍河堡,歼其大半。元太祖八年(1213年),于怀来再灭金军精锐。因居庸关防守坚固,成吉思汗采用迂回战术,率主力从紫荆口入关,进围中都(今北京)同年,分兵三道南下,破黄河以北数十州县,大肆杀掠。元太祖九年(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金帛请和,乃退驻鱼儿泺(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金宣宗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驻守中都南的絿军叛金降蒙,蒙古军再入。元太祖十年(1215年),攻占中都,置达鲁花赤等官镇守,成吉思汗退回漠北。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统汪古、弘吉剌、亦乞列思、忙兀、兀鲁诸部军以及投降的契丹、女真、絿、汉诸军,专责经略中原汉地。木华黎逐渐改变以前肆行杀掠、得地不守的作法,着重招降和利用汉族地主武装攻城略地。自1217至1229年,除先已归降的永清土豪史秉直父子兄弟等外,易州(今河北易县)张柔、东平严实、济南张荣、益都李全等地方武装头目相继降蒙,两河、山东大部分地区为蒙古所占。蒙古对各地归降的官僚、军阀,多沿用金朝官称,授以元帅、行省等官衔,使世袭其职,在其所献地继续统军管民,称为世侯。监国三年(1229年),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即汗位。他率蒙古军队从南宋的统治区内通过,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一举攻占了汴京。元太宗六年(1234年),南宋和蒙古联军攻破蔡州,金朝灭亡。蒙古贵族占领了黄河流域,金灭亡后,蒙宋战争揭开了序幕。

囊括中亚

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花剌子模先后西灭塞尔柱王朝,东败西辽,称雄于中亚、波斯(今伊朗)。国王摩诃末闻大蒙古国强盛,遣商队和使者探听军情。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亦派商队赴花剌子模贸易,被其边城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长官所杀,货物被夺;遣使责问,又遭辱杀。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秋,成吉思汗以复仇为名,亲统约20万大军攻入花剌子模,兵分四路:一路攻取讹答剌城,一路南取忽毡(今塔吉克斯坦列宁纳巴德)及锡尔河上游诸地,一路北上取毡的及锡尔河下游诸地,成吉思汗自率一路径取其腹地大城布哈拉(今属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有军40万左右,摩诃末惧怕集中兵力抗蒙会导致军事贵族篡权,遂命各部分守城堡,结果被蒙古军各个击破。次年春,蒙古诸军合围其新都撒马尔罕,城民出降。摩诃末已先期逃遁,成吉思汗派先锋速不台、哲别等率精骑3万追击。摩诃末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上,不久病死,其子札兰丁继位。成吉思汗占领撒马尔罕后,命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合取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库尼亚·乌尔根奇),自与幼子拖雷略取呼罗珊(今阿姆河西南)诸城。冬,成吉思汗攻取阿姆河北岸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捷尔梅兹)等城,元太祖十六年(1221年)初渡河而南,谕降巴里黑城(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西),进围要塞塔里寒(在木尔加布河上游)。拖雷分军连破马鲁(今土库曼斯坦马里)、你沙不耳(今伊朗内沙布尔)、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等城后回师。秋,合兵攻克塔里寒。时札兰丁退守哥疾宁(今加兹尼),聚军约9万北上抵御,败蒙古军于八鲁湾川(今查里卡东北)。成吉思汗得报,率大军南越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败札兰丁军,追至申河(印度河)边,迫札兰丁渡河逃入印度。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春遣兵入印度追捕札兰丁,不获而还。秋末,成吉思汗回至撒马尔罕驻冬,设达鲁花赤监治西域诸城,后率主力班师漠北。速不台、哲别继续西进和北上,采取缔结和约、稳此击彼之策,先后攻破阿塞拜疆、谷儿只(今格鲁吉亚),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进攻钦察(里海、黑海以北之突厥语部族)。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夏,在迦勒迦河一带击溃斡罗思(俄罗斯)、钦察联军,深入克里米亚,次年经里海北东还。札兰丁闻蒙古大军离去,从印度回波斯重建花剌子模国,中心移至阿塞拜疆。窝阔台即汗位后,遣将绰儿马罕率大军再次征伐,于元太宗三年(1231年)灭花剌子模,并留镇该地。

占领东欧

元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以术赤子拔都为统帅,率皇子贵由、皇侄蒙哥等出征钦察、斡罗思等国,以速不台为前锋主将,史称"长子西征"。次年秋,诸军在押亦河(乌拉尔河)会师,速不台先取亦的勒河(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国,蒙哥率一军取钦察。元太宗九年(1237年)秋,诸路蒙古军入斡罗思,攻陷也烈赞(梁赞)。元太宗十年(1238年),分兵四出,连破莫斯科、罗斯托夫、弗拉基米尔等十余城。旋南下略取钦察西部地区,迫忽滩汗逃入马札儿(今匈牙利)。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蒙哥与贵由率军进攻太和岭北麓阿速国,破都城蔑怯思,迫其国主投降。是年冬,拔都长驱直入斡罗思南部,以巨型抛石机破契尔尼科夫等城。元太宗十二年(1240年)秋,进围乞瓦

蒙古进入东欧(今乌克兰基辅),遭该城军民顽强抵御,是冬蒙古军架炮猛攻,克之。继而西攻伽里赤国,破其都城,迫该国国王逃入马札儿。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春,拜答儿(察合台子)、拔都分别率军攻入孛烈儿(今波兰)、马札儿。拜答儿军在攻陷孛烈儿都城克拉科夫后,进入西里西亚,于里格尼茨击溃孛烈儿、捏迷思(日耳曼)联军3万。拔都所部也于撒岳河畔击溃马札儿军6万,克其都城马茶(今布达佩斯)。欧洲诸国闻蒙古军攻势迅猛,纷纷备战自保。蒙古军一部进至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达,被奥地利、波希米亚联兵击退。冬,拔都率军过秃纳河(多瑙河),攻陷格兰城。乃马真元年(1242年),拔都得窝阔台死讯,率诸军东还,抵亦的勒河下游营地。后来,拔都留此建钦察汗国,以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为国都。

招降吐蕃

从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前半期的三百余年间,处于分裂中的西藏社会逐步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此过程中,佛教在西藏再度兴起,形成宁玛、噶当、噶举、萨迦等众多教派。各地的世俗封建势力分别与不同教派结合在一起,相互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西藏人民迫切希望结束战乱,实现内部统一。但西藏各教派和世俗封建势力均没有力量统一西藏。元朝顺应形势要求,给予实力较强的萨迦派以积极支持,实现了西藏的统一。十三世纪,元朝实现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大统一。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藏民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征讨大理

元宪宗二年(1252年)七月,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征伐大理。老将兀良哈台速不台元帅之子总督军事,士人姚枢、刘秉忠等为随行参谋。云南地区早在唐代就由南昭国(乌蛮族,即今彝族人建立的政权)统治。宋时白蛮族(今白族)取得政权,建立了以大理为都城的大理国。其统治区域包括今云南、贵州、广西西部和四川南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的一些地区。主要民族为彝族和白族,还有摩些(今纳西族)、和泥(今哈尼族)、金齿、白夷(今傣族)和与他们杂居的汉族等。此时,大理国事衰微,有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正在游离大理国的统治。同年秋,忽必烈从蒙古挥师南下。翌年夏,忽必烈率军驻屯六盘山;秋季,部队通过临洮(今甘肃临洮),取道吐蕃(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区),到达忒剌(今四川松潘)。然后,兵分三路向大理进军。兀良哈台率军由西路晏当(今云南丽江北部)挺进;诸王抄合、也只烈率东路军白蛮境(今西昌、会理境)深入;忽必烈带领中路兵马,经过大雪山,跨越大渡河,穿行2000余里,抵达金沙江北岸。忽必烈军队分别招降了大理以北400余里的摩些等部。冬天,西路军也到此会合,并迅即渡过金沙江。忽必烈派使者前往大理招降。大理国拒绝投降并杀死蒙古使臣。于是,忽必烈与兀良哈台分兵进攻大理。十二月占领大理首府太和城(云南大理府)。大理国主段兴智与权臣高祥、高和兄弟弃城逃遁。忽必烈命姚枢裂帛为旗,写上禁止杀戮的命令,大理居民得以保全性命。

他又命姚枢等人搜访大理国图书典籍。此时东路军也已取道吐番到达大理。忽必烈命人追击高祥兄弟,擒斩于姚州(今云南姚安)。元宪宗四年(1254年)春,忽必烈率军北返,留兀良哈台戎守大理,并继续征服未降伏之诸部;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治理云南地区。忽必烈复经吐蕃,吐蕃降服,将十三部吐蕃交付八思巴统辖,率军回关中驻营。是年秋,兀良哈台继续向东追击段兴智,进取善阐(今云南昆明),城陷。段兴智逃到昆泽(今云南宜良),终于被蒙军擒获。兀良哈台遣送段兴智等首领去见蒙哥大汗。蒙哥施以怀柔,赐金牌,让他们回去继续管理原属各部。段兴智回部后,献出地图,并统率本族军队。亲自为先锋,引导兀良哈台去征服继续抵抗的各部。蒙古军经过两年的激烈征战,至元宪宗七年(1257年)初,相继征服了赤秃哥(今贵州西部)、罗罗斯(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和白蛮波丽国(今元江一带)。从此,大理五城的八府四郡之地和大部分乌蛮、白蛮部归附于大蒙古汗国。兀良哈台在云南设置统治机构,管理这一地区的事务。忽必烈通过武力征服和统一了大理各部,后又设置了郡县制度,在大理屯田,推广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传播科学与文化,使云南地区的经济一时得以快速发展。大理之归附,其历史意义更为深远,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征服西亚

元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汗继父祖之志,命弟旭烈兀统兵于次年启程往攻木剌夷国(亦思马因派王国,在今里海南)及阿拔斯王朝(都城报达,即今伊拉克巴格达)。木剌夷国皆山城,易守难攻,蒙古军先锋被阻于乞都不堡。元宪宗六年(1256年)夏,旭烈兀率大军到达,以炮手军攻之,迫降。旋炮击麦门底司堡,迫国王鲁克奴丁于是冬出降。不久,蒙古军攻破国都阿剌模忒堡等山城,灭其国,后处死鲁克奴丁。元宪宗七年(1257年)夏,旭烈兀遣使至阿拔斯王朝招降,被其哈里发谟斯塔辛拒绝,遂与拜住、怯的不花率军分三路进攻报达。次年春,蒙古军合围该城,以炮石、火箭破城,杀谟斯塔辛,灭阿拔斯王朝。1259年秋,旭烈兀又分兵三路攻入叙利亚。次年四月,克阿勒波、大马士革,追擒其国王。后得蒙哥汗死讯,遂班师至波斯,留怯的不花领兵2万继续征战。九月,该部被密昔儿(埃及)军击败。

攻宋战争

攻陷宋都临安

至元十一年(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今属江苏)等重镇后,元世祖忽必烈重新部署灭宋战争:命右丞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等取江西,以切断南宋东西联系;命中书左丞相阿术攻扬州(今属江苏),阻淮东宋军南援;命中书右丞相伯颜率元军主力直取临安。十月,伯颜于镇江分兵三路南攻;伯颜与同署行中书省事阿塔海率中路水、步、骑军向常州(今属江苏)、平江(今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宋廷得知常州危急,遣淮将张全率兵2000救援,知平江府文天祥也派尹玉、麻士龙等率兵3000随张全赴援。二十六日,麻士龙等于虞桥(今常州东南)战死。尹玉部与元军力战,杀千余人,但张全隔河不援,遂败。尹玉收集残部500人在五木(虞桥东)与元军鏖战一昼夜,仅数人脱险,余全部战死。元右路阿剌罕军自建康出发,先后克溧水(今属江苏)、溧阳,破银树、东坝(今高淳东),俘宋守将赵淮,进至护牙山(今安徽郎溪北)又败宋援军,乘胜攻下广德、四安镇(今浙江安吉北)等地。左路董文炳军占领江阴。宋廷大惧,急征15岁以上临安民为兵,同时从平江调文天祥军入卫临安。十一月十六日,伯颜率军至常州,与阿塔海会兵围城。招降不应,伯颜令运土筑垒与城齐,上置火炮,连攻两昼夜破城。常州失守,无锡、平江宋守军不战而降。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战争结果

南宋方面

南宋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为帝,文天祥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李庭芝在扬州虽遭元军围困,但坚持不降,后粮草用尽,于是突围,想去福州与陆秀夫会师,结果在泰州被元军打败。李庭芝虽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只得退到广东。后在广东潮阳被元朝大将张弘范抓获。虽然元朝百般诱惑和威逼,文天祥至死不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传诵的诗句和《正气歌》这样的光辉诗篇。最终,文天祥也被杀害了。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宋端宗赵昰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崖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西线方面

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摩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蒙古西征时集中优势兵力,如拔都西征就全是长子,窝阔台认为“长子出征,则人马众多,威势盛大”。骠悍的蒙古骑兵适合远距离作战,战斗力相当强大。而封建社会的欧亚各国则是分裂独立,如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公国,相互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花剌子模虽是大国,但分兵守城,消极防御,不能集中兵力迎敌。因此,在蒙古军队进攻下相继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