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6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楚成王即位后,布施恩德,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以巩固王位,镇压夷越各族,大力开拓疆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楚成王与齐国争霸,后因忌惮齐国兵威,与其举行召陵之盟,暂时同中原诸侯和好休兵。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战中战败宋襄公,称雄中原。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是亚圣孟子对熊掌的高度评价。然而,熊掌虽然好吃,煮起来却极其麻烦。因为熊掌肉质紧密,要想烹饪至人们入口舒适的程度,就需微火慢炖,往往需要数个时辰才能煮熟。

著名的晋灵公就因吃到了没煮熟的熊掌,气得将厨子当场杀死,然后让妇人拖着他的尸体在朝廷上大摇大摆地走过。赵盾和士会看到后担心不已,上朝进谏,结果加剧了晋灵公对赵盾的仇视。两人最终决裂,赵盾设下圈套、杀死了晋灵公,然后另立晋成公为君。

这是熊掌在春秋时代引发的第二起血案。早在晋灵公之前,楚成王之死也意外地与熊掌扯上了关联。

楚成王是楚文王与息妫的次子。按《史记·楚世家》之说,他的同母兄堵敖继位刚三年,就被楚成王率随国人攻杀。之后,楚成王才自立为王。然而,《史记》记载的这段历史或许掩盖了另一个真相。息妫是在周庄王十四年(前683年)被楚文王强抢为妻,周惠王二年(前675年)楚文王去世,堵敖继位为王。这一年,堵敖最大不过六岁,三年后也不过九岁;楚成王是堵敖之弟,年龄应该更小——还是幼童的楚成王怎么可能主导这场夺位血案?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因此,所谓堵敖与楚成王兄弟的争夺王位,更可能是楚国大臣主导的权力争夺战。从楚成王继位之初楚国的权力结构分析,楚文王之弟子元很可能就是这场权力游戏的最终胜利方。

楚成王被扶上王位之时,年龄不超过十岁,令尹子元趁机独揽大权。以《史记·楚世家》记载来看,楚成王继位之初,采取了亲近周王室的策略。为此,周王室也显得极为高兴,不但赐予楚成王胙肉,还命楚国:“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这一外交策略无疑是正确的:能得到周王室的认可,对楚国将来发展必然助益良多。鉴于此时楚国由子元当政,交好王室之举应该也是由子元主导。相比较楚武王、楚文王二王无视周王室的种种行径,子元的国际政治视野明显要高上一筹。

可惜的是,子元的个人操守却存在问题。

因为长期独霸国政,楚成王又年幼,子元慢慢肆意妄为起来——开始频繁骚扰楚成王之母息妫。这引发了楚国公族若敖氏的极大愤慨,便在周惠王十三年(前664年)秋忿然杀死了子元。这一年,楚成王大约十五六岁。为感激若敖氏,楚成王任命若敖氏族人子文为令尹;并且,在他一生当中,令尹一职都是由若敖氏族人担任。

因此,楚成王的一生,可以说成也若敖氏,败也若敖氏。

子元一倒,楚国曾经的交好周王室策略就遭到了楚人忽视。这是楚成王始终无法称霸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在子元死后的头三十年里,其负面影响并不突出。这段时期内,东周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为人,好大喜功,虽然喊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内心对周王室却是极度鄙视。这导致周惠王异常愤怒,一度主动联合楚人来对抗齐桓公。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第2张

如果楚成王能趁这时加强与周王室的交往,必将对齐桓公霸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然而,楚成王在这一时期的策略却是要“里子”不要“面子”:只要土地,不要霸主的虚名。因此,他一方面与周王室虚与委蛇,另一方面疯狂地对外扩张——先后吞并了弦国(今河南潢川西北)、黄国(今河南潢川西)等等诸侯国。楚国频繁吞并中原诸侯国,周王室就算有心想投靠,也不敢公开承认了。所以,齐桓公称霸时期,尽管楚成王没能得到霸主的名声,但楚国国土却得到了大大扩张,这是得了“里子”。可在政治上,却因频繁入侵郑国、许国,灭弦国、黄国等等行径,自然而然地将自身与中原诸侯划出了一条深深的界线。

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不自量力,试图称霸东周。但楚成王凭借实力,在泓水之战中一举击溃了宋国军队,彻底打破了宋襄公称霸的白日梦。照理来说,此时楚国实力在东周独树一帜,完全可以乘机号令诸侯,填补齐桓公之后的空白,称霸成功。可此时周惠王已死,其子周襄王是齐国扶持起来,根本就不愿与楚国交往。东周诸侯虽然在实力上无人能与楚国相提并论,可他们对楚国更多的是惧怕,而不是心服。因此,除了郑国、蔡国主动投向楚国外,其他中原诸侯国鲜少愿意与楚国交往。这样的形势下,楚国国力再怎么强大,又怎么可能称霸东周?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第3张

泓水之战后,楚成王就开始由人生的巅峰走向下坡路了。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因为楚国围攻宋国,引来了晋国的干涉。晋文公组建三军共七百乘的兵力南下,与楚国决战中原。一开始,楚成王强硬地坚决不撤宋;可当他看到秦、齐二国被晋人拉入同盟阵营,顿时退缩了。他先是独自退到了南阳盆地内,并严命令尹子玉赶快撤军。

楚成王此举让人极为不解。

首先,作为一国统帅,要撤退怎么都应先和令尹商议,怎么能单独自行其是?其次,以楚军实力再加上众多的盟军,足以与晋、齐、秦、宋四国相抗衡,为什么楚成王会先望而生畏,如此来打击己方军队的士气?

楚成王之所以如此,其实由来已久:在与齐桓公对抗期间,楚成王就从来都不会与齐军展开正面决战,却频繁趁齐桓公不备时果断出击、攻城略地。楚成王从来都不愿冒着巨大失败的风险与强大敌人展开战略决战,更倾向于避开敌人锋芒,在敌人力量薄弱处发力以占得便宜。正因如此,当他看到晋、齐、秦三大强国联手来与楚国对抗时,也就本能地选择退却了。

可他没意识到的是,楚国实力已强大到可以通过一场战略决战来夺得霸主之位的程度。令尹子玉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坚决主张留下来,与晋人决一高下。见子玉不听命,楚成王极为气愤,只给子玉留下了少量兵马:除了参与围攻宋国的申、息之师外,只给他留下了西广、东宫及若敖氏的六卒人马。因此,参与城濮之战的楚国军队不过千乘左右;再加上郑、陈、蔡、许四盟国军队,总兵力也就两千四、五百乘。对比晋国一方,楚国已落在了下风。

楚成王在泓之战后称雄中原,却在城濮之战中遭遇滑铁卢 第4张

城濮之战成了楚成王的滑铁卢。但从城濮之战失利的原因来说,楚成王缺乏战略决战的勇气是其中一重大原因。虽然战后子玉自杀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但在楚人内心里,对楚成王的表现也是颇有微辞。

城濮之战后,楚成王威望大大下降,这是太子商臣能够弑君篡位的决定性因素。

周襄王二十七年(前626年),因为太子商臣得知楚成王即将更换太子,便立刻率领东宫之兵发动政变,围攻楚成王、逼他自杀。东宫之兵由太子直辖,兵力不过三十乘;而楚王直辖的东、西二广有六十乘。商臣能攻入楚成王宫殿,完全是趁其不备,才得以骗过王宫守军。楚成王深知这点,所以才在临死前提出想吃熊掌来拖延时间。只要等待熊掌煮熟的时间足够长,商臣造反的消息早晚会泄露出去。那么在王室亲兵卫队听到消息赶来,楚成王就能得救。可商臣显然不会给楚成王这个机会,便残忍地拒绝了。

最终,在亲儿子逼迫下,楚成王无奈地上吊自尽了。至此,商臣篡位成功,是为楚穆王。

从楚穆王篡位后楚人基本没有反抗来看,晚年的楚成王确实已经人心尽失了。这就是熊掌这一美食牵连到的东周第一次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