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4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帝十三子胤祥,凭借着与雍正帝的亲密关系,在雍正帝即位之初便被加封和硕怡亲王,后因倾心辅佐雍正帝,当他于雍正八年(1730年)去世后,雍正帝又钦赐其世袭罔替之权。于是,怡亲王胤祥便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第九位铁帽子王,也是继清初八大开国功臣之后,清朝的第一位铁帽子王。然而,就是雍正帝钦赐的铁帽子王,在后世传承中却历经了两次被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铁帽子王”,清朝虽然也有世袭爵位,但却实行“降袭制度”,即只有一个儿子可以通过降一等的方式继承爵位。例如亲王去世之后,虽有一个儿子能够承袭爵位,但只能继承郡王爵位。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不过,有一种爵位比较特殊,那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铁帽子王”,他们可以由一个儿子不降级进行继承,整个清朝也仅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其中除了八位开国功臣之外(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整个清朝也只有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有这个待遇。

无论是在《雍正王朝》等影视剧中,还是在历史上,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开始,十三阿哥胤祥便是雍正的铁杆盟友,因此在雍正帝即位之后,当即便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且特许胤祥不必避讳,可以继续使用“胤”字。

虽然胤祥在辅佐了雍正八年后便英年早逝,但鉴于其对雍正朝的巨大贡献,雍正帝下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至此怡亲王成为了继开国八位功臣之后,清朝的第一位铁帽子王。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第2张

不过,作为“铁帽子王”的怡亲王爵位,在后世却先后遭遇了两次废黜:

第一次:因”辛酉政变“中被废。载垣在父亲去世后,于道光五年(1825年)二月袭封怡亲王爵位,成为第七代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弥留之际,立皇长子载淳为太子。

因载淳当时年仅5岁,于是又任命载垣与肃顺、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同时分别授予皇后钮钴禄氏和皇子载淳(由生母懿贵妃掌管)“御赏”和“同道堂”印章,并明确圣旨必须加盖两枚印章方能生效,从而对八位顾命大臣予以牵制。

然而,咸丰帝驾崩后不久,皇后钮钴禄氏(即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即慈禧太后)便因后宫干政问题与顾命八大臣矛盾激化。之后,两宫太后通过恭亲王奕掌握京城军权,进而发动“辛酉政变”,顾命八大臣惨败。

“辛酉政变”之后,由于载垣、端华、肃顺出身皇室,对两宫太后威胁最大,因而三人皆被各自夺爵后赐死。由于此事,怡亲王爵位被废为不入八分辅国公。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第3张

第二次:因支持义和团被废。同治三年(1864年),持续十余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清廷为此大赏天下,怡亲王爵位也因此得以恢复,不仅让胤祥四子弘晈的四世孙载敦承袭怡亲王爵位,而且一口气将载敦的曾祖父绵誉、祖父永福和父亲奕格全部追封为怡亲王。

光绪十七年(1891年),载敦去世,其长子溥静承袭怡亲王爵位,与一生谨慎的父亲不同,溥静承袭爵位后,开始积极参与朝政事务。数年后,“义和团”运动爆发,朝廷在缴抚之间摇摆不定,后端王载漪提议对义和团进行拉拢,借助其力量对付列强,怡亲王溥静与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等人纷纷赞同。

怡亲王胤祥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为何传承中两度被废? 第4张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借口清廷镇压义和团不利,“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并于同年8月攻破京城,慈禧太后慌忙带着宗室大臣西逃,其中就包括溥静。

由于不敌“八国联军”,清廷被迫向列强请和,先是于1901年1月15日接受了《议和大纲》,又于2月21日接受了列强要求处死的十二人名单,即载漪、载澜、载勋、英年、赵舒翘、毓贤、启秀、徐承煜、徐桐、刚毅、李秉衡、董福祥等。

虽然溥静没有在处死之列,但也被圈禁了起来,结果不久后便去世了。溥静去世后,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七月被追夺爵。

不过,溥静虽然在死后被夺去了王爵,但这个夺爵只针对其个人,怡亲王爵位并未被废除。溥静去世之后,其年仅两岁的侄子毓麒承袭爵位,作为末代怡亲王,虽然在清朝灭亡后其亲王爵位便已经失去了意义,但毓麒却一直活到了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