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在虎牢击败救援王世充窦建德大军、俘虏窦建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被迫投降。虎牢之战李世民一举消灭夏郑两个势力,为唐朝统一扫清了障碍。那么李世民是如何打败窦建德、王世充的

一,隋末天下大乱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隋炀帝即位后,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三次派兵远征高丽,结果劳而无功、损兵折将、民怨沸腾。同时大兴土木,派人营建东都、开挖大运河,但滥用民力,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使得民不聊生。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百姓的激烈反抗,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反隋,顿时天下大乱。

大业七年(611),窦建德起兵反隋,后来夺取河北。大业十四年(618年),窦建德称夏王,建立夏国。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次年攻克长安,称帝建国,建立唐朝。皇泰二年(619年),王世充强迫杨侗禅位,自立为帝,建立郑国,割据河南。

二,唐军伐郑

武德三年(620年),李渊派李世民征讨王世充。王世充劝李世民唐郑和好、分地而治,但李世民劝他投降,他于是率军抵御唐军。唐军屡战屡胜,王世充不敌,退守洛阳。

唐军攻打洛阳附近州县,河南州县见唐军势大,纷纷投降。王世充苦守洛阳,孤立无援,十分害怕,便派人向窦建德求援。

三,夏军救郑

建德中书侍郎刘彬说建德曰:“天下大乱,唐得关西,郑得河南,夏得河北,共成鼎足之势。今唐举兵临郑,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矣,不如解仇除忿,发兵救之。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唐师既退,徐观其变,若郑可取则取之,并二国之兵,乘唐师之老,天下可取也。”建德从之,遣使诣世充,许以赴援。(资治通鉴)

中书侍郎刘斌向窦建德进言:“现在唐、郑、夏三足鼎立,唐强郑弱,若唐破郑,必然攻夏。不如救郑,内外夹击,合力灭唐。若唐败而郑可图,则灭郑。合郑、夏之力灭唐,天下可定。”窦建德同意,认为郑夏唇亡齿寒,同意救郑。

窦建德决定先礼后兵,先派礼部侍郎李大师到洛阳,请求李世民退兵,李世民扣押李大师,不予答复。窦建德见李世民不肯退兵,于是调集大军,进兵洛阳。

四,唐军策略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2张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率十万军抵达虎牢关。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郭孝恪进言:“王世充势孤力穷,窦建德自投罗网,这是上天让我们一举消灭二人。应该凭借武牢天险,伺机而动,一定能消灭窦建德。”薛收进言:“王世充所部骁勇,因为缺粮,所以被我围困。窦建德救郑,所带的必然都是精兵。如果让二人合兵,窦建德用河北粮食支援王世充,那么此战必定旷日持久。应该包围洛阳,深沟高垒,不与王世充交战。大王则亲率大军占据虎牢关,凭借天险,以逸待劳,击败窦建德。窦建德一败,王世充必然丧胆。”李世民觉得二人说的有理,予以采纳。

李世民率3500精兵,驻守武牢,不久又率500精兵前往侦查窦建德大营。夏军发现李世民,派出5000精兵捉拿,李世民与尉迟恭射杀夏军十余人,夏军畏惧,不敢追赶。李世民又前往夏军营地挑衅,窦军出击,结果中伏,损失300人,夏将殷秋、石瓒被俘。李世民放了殷秋、石瓒,让他们带话给窦建德,请窦建德退兵,唐夏和好。

五,虎牢大战

凌敬言于建德曰:“大王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蒲津,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郑围自解。为今之策,无以易此。”建德将从之,而王世充遣使告急,相继于道,王琬、长孙安世朝夕涕泣,请救洛阳,又阴以金王啖建德诸将,以挠其谋。(资治通鉴)

窦建德率军攻打虎牢关,围攻数月不能攻克,众将都想退回河北。李世民派遣王君廓伏击夏军粮道,唐军获胜,俘虏夏将张青特。

凌敬对窦建德说:“大王应该率全军渡过黄河,夺取怀州、河阳,派重兵驻守。然后翻过太行山,进军上党,夺取河东。唐军见河东空虚,必然回救,王世充自然得救。”窦建德准备听从,但王世充的使者反对,并贿赂窦建德的部下,让他们诋毁凌敬,反对凌敬的策略。窦建德见众将反对,便没有听从凌敬之策而率军进兵武牢。

唐夏两军在武牢关前列阵交战多次,互有胜负。一天,夏军又在关前列阵,从早晨到中午,饥渴难耐。唐军则据守虎牢关,以逸待劳,到了中午,李世民抓住时机,派精兵突袭,夏军不敌,纷纷溃退。唐军大胜,俘虏窦建德。

李世民责备窦建德:“我征王世充,关你何事,你越界而来,冒犯我军威严!”窦建德说:“今日不自己来,恐怕有劳你远取。”王世充听闻窦建德战败,于是投降。不久窦建德部下,也献出河北投降。

六,唐军获胜原因

虎牢之战是唐朝统一天下最关键的一战,当时郑据河南,夏据河北,是唐朝统一天下的最大阻碍。虎牢之战,唐灭郑夏,扫清了最大威胁,为唐朝统一的铺平了道路。唐军获胜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武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倍,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武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何弊之承。吾计决矣。(资治通鉴)

虎牢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第3张

(1),李世民意志坚定,窦建德意志不坚。李世民采纳郭孝恪、薛收的建议后,唐将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人畏惧窦建德强大,劝他退兵,被李世民拒绝。窦建德采纳凌敬建议后,众将反对,他就听从众将,拒绝凌敬的意见。

(2),李世民策略正确,窦建德策略失误。李世民包围洛阳,占据虎牢关天险,使得夏郑无法会合。窦建德久攻虎牢关不克,凌敬劝他进兵河东,出其不意,他没听。后来他的妻子又劝他听从凌敬之言,他仍然不听。

(3),唐军以逸待劳,夏军疲惫不堪。唐军据守虎牢关,以逸待劳。夏军久攻虎牢关不克,屡次失利,将士思归,士气低落。

(4),李世民自信,窦建德志得意满。李世民充满自信,多次身先士卒,不惧危险,前往夏军营地侦查,能够抓住时机,突袭夏军。窦建德久攻虎牢关不克,也不着急,反而好面子,认为凌敬之言是畏惧唐军,不肯进兵河东,唐军突袭时,他又应变无方,惊慌失措。

总的来说,李世民善于纳谏,身先士卒,不惧生死,善于抓住时机,使得唐军大胜。窦建德若是采纳凌敬之策,趁唐军空虚,夺取河东,进逼关中,则未必不能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