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刘邦与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

刘邦与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萧何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刘邦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请听我详细道来。

一、

公元前204年,彭城大战,神勇无双的项羽硬是凭借着三万精骑,力克五十六万联军;

面对如此逆天的操作,被打蒙了的刘邦,甚至连子女都顾不上,直接丢盔弃甲,拔腿就跑······

好在,远在大后方的萧何依旧“同心同德”,立马从关中地区送来了大量的兵员和粮草,才使刘邦免去了成为光杆司令、进而引颈受戮的危险。

不久之后,由萧何鼎力推荐和支持的大将军韩信,也带来了大批人马前来汇合,窘迫不堪的刘老四才终于稳住了阵脚。

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

人啊!

刘邦与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

心气高的时候,即便是伤筋动骨,都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可是,一旦没了心气,打个喷嚏,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

很显然,被项羽打怕了的刘邦心态有点绷不住了,他开始变得疑神疑鬼起来;

夜不能寐之际,刘邦忍不住在想:如果彭城战败之际,萧何据关自守,任凭他刘某人自生自灭,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越想越后怕的刘邦,不好意思明说,便一波接着一波地派遣使者,前去慰劳萧何“定鼎之功”。

一边拿着算盘在筹划粮草税赋,一边在清点人头数的萧何,可谓当局者迷;

他很是纳闷:刘老大这是怎么了?那么豪爽的他,怎么突然间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了?

这时候,萧何的亲信鲍生就说了:这么明显的事情,丞相您还不明白吗?

汉王孤身在外领军作战,您却控制着他的大后方;如果您稍微有点想法,汉王不就完犊子了吗?所以,汉王此举,既是在安抚您,也是在试探您啊!

萧何一听,立马汗流浃背,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竟是如此尴尬!

随即 ,萧何听从鲍生的建议,将族内的所有成年男丁派去前线,给刘邦吃了一颗定心丸。

果然,看到萧何如此“懂规矩”,刘邦是发自心底高兴;在统一华夏之后,硬是力排众议将萧何定为功臣第一。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於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二、

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96年,一直被刘邦打压的淮阴侯韩信终于爆发,他串通钜鹿太守陈豨同时起事,准备里应外合,一举端了刘邦的老巢。

刘邦与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 第2张

当时,由于此时刘邦已经与陈豨交锋,且远在河北;

在长安坐镇的吕后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召萧何进宫,共商对策。

至于,当时吕后是怎么与萧何打开话题,进而确定立场、共商大计的,史书上没有明说。

在《史记·萧相国世家》里,司马迁只提了一句: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注意!

我特意标黑的那几个字——确定立场。

众所周知,韩信之所以从一个大头兵,一跃而起成为三军统帅,从而建立不世之功,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萧何的鼎力举荐。

毫无疑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萧何与韩信之间绝对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那么,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与其说吕后找萧何进宫是为了商量对策,还不如说是:吕后在排雷!

吕后首先要确定,韩信谋反到底有没有牵扯到丞相萧何?然后,她才好做下一步打算!

青史君相信:依着吕后那种“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性格,若是彼时,萧何在表态时,稍微有那么一丝丝犹豫,或许,等待他得就是刀斧手伺候了。

这并不是青史君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为,据史书记载:当远在河北平叛的刘邦知道,萧何“立场坚定”时,立马派人给其加官进爵,让萧何真正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很明显:刘邦很是关注,萧何在“诛灭韩信”行动中的一切表现!

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史记·萧丞相世家》

三、

在年轻的时候,刘邦有一次到咸阳出差,他看到始皇帝出巡时的排场与威严,忍不住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感慨!

然而,青史君相信:当刘邦真正成为了华夏之主、天下至尊时,他一定会怀念起以前在沛县的日子;

那时候,不管是谁,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后背交给对方。

可是,自从刘邦登上至尊之位那天起,“背叛”这个词,就一直如影随形。

韩信、彭越,这些曾经的“志同道合者”,卢绾、陈豨这些曾经的“肝胆相照者”,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背叛自己的道路。

公元前196年,远在九江征讨英布叛乱的刘邦,听到信使汇报说:丞相萧何,宵衣旰食、勤于政务、爱育黎首时,刘邦又有些坐不住了:这个老萧已经贵为相国,是绝对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还这么拼命,他到底想干嘛?

于是,刘又使出了老招式: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前去慰问萧何。

萧何一看:又来这一套?!!!

思来想去的萧何,没有办法最终决定“自污”,以求活命。

刘邦与吕雉对萧何进行了三次考验,分别是什么? 第3张

于是,他开始指使家奴仗势欺人,大量侵占、贱买贫民的土地,不惜将自己几十年的清誉毁于一旦。

拿到了“完人”的把柄,人主刘邦终于又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结语:

古代君主常常自称“寡人”,它的本意其实是一种自谦,表示君主才德不足;

然而,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讽刺:寡人、寡人叫多了,就难免真的成为了疑神疑鬼的孤家寡人。

要我说,得亏萧何是名好同志!不然,老刘两口子这么试探人家,有异心的人,早就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