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孙权伐魏时,为什么独爱两淮地区?

孙权伐魏时,为什么独爱两淮地区?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来征战,惹人关注的从来都是奇谋猛殊不知任何一场战争从决定开战就一定是始于地理,所有的战略战术都将围绕地理这个人力难以征服的因素展开。汉末三分天下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之外,孙权却也默默的六出两淮北伐,那么为什么孙权伐魏独爱两淮,其实这个问题以天下为棋盘来看就能理解。

首先,孙吴伐魏也不仅仅是走地,荆州作为偏师有过出兵,甚至在吴国末年,还占领了大半个江夏郡,蜀汉临灭亡时,吴将丁封、孙异还在前往沔中,意图搭把手。

但是归根结底,吴伐魏的核心不在荆州,要思考孙权历次伐魏路线问题,其实我们把视角拉高,俯瞰整个东南大地,从军事地理的角度可以尝试找到答案。

先看荆州伐魏的三大问题

其一、容错率太低

在汉末三国之时,广义的荆州包含现在的湖北和湖南,两省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盆地,在盆地北面是与河南交接的一连串山脉,而这一连串山脉在南阳下属的方城(现河南方城县)却打开了一个口子,形成一条坦途可以直达许昌,其道路平坦,可奔骑兵,当年虎豹骑八百里行军前往新野追击携老幼撤退的刘备,就是走的这条道。

孙权伐魏时,为什么独爱两淮地区?

荆州,通衢之地却不适合做大战争的基地

从荆州伐魏,能支持大军行进和辎重运输的路线只有一条,出江陵,攻克襄樊,再从襄樊抵达南阳,通过方城坦途直抵曹魏腹心许昌。这条路终孙吴一国连襄樊这第一道坎都没迈过去。

这倒不是孙吴无能,南宋末年善攻城闻名的蒙古兵,两度攻打襄樊二城都是围城数年,围点打援让城中军民绝望后才攻下,更何况攻城手段更简陋的三国时期。

其二、荆州北伐战术短板明显

退一万步,即使攻克襄樊,从襄樊到许昌这一路孙吴水军就要舍船上岸了,以己之短面对魏军骑兵冲锋了。况且从方城坦途攻击许昌,吴军就仿佛一支利箭直插曹魏心脏,需兵贵神速迅速攻下许昌,否则极其容易被魏军断了方城退路,包了饺子。因此兵出荆州就是决战,只有大胜大败,没有步步为营。

当年关羽自荆州北伐就没有这个担忧,一方面关羽水淹七军后,许昌周边曹魏兵力已然空虚,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庸三郡在手,经汉水钱粮兵可源源不断自汉中运输而来,同时上庸亦可威胁到宛城,让曹魏无法轻易断方城路。

其三、内部不宁

荆州毕竟是孙吴背盟偷袭而来,得地不正,始终要防备蜀汉亦有样学样出兵偷袭。况且荆南少数民族始终无法彻底安抚平复。这些原因都导致后方不宁,荆州无法作为大规模北伐的基地。

那么荆州既然北伐劣势明显,合肥方向又如何呢?

孙权如此重视合肥,原因只是因为一句军事真理——“守江必守淮”

古来今来的南方政权都有一个通病——一溃千里。简单来说就是政治经济中心一失则国灭。东吴在建业以南依然有名城吴(苏州)、会稽(绍兴)、豫章(南昌),灭吴之战兵围建业,孙吴政权却直接降了,没有考虑过后撤伺机反攻,因为当时的南方相比北方确实太过于贫瘠,建业经过孙家百年经营尚算主流文明地,而其他名城或多或少面临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没有建立根据地的可能。就算此后发展千年的南宋,南陈亦面临这个问题。

而建业城就在长江之滨,虽然长江防线固若金汤,但是缺乏纵深,一旦丢失就万事皆休。为长江防线寻找屏障成为孙家历代的殷切期望。

长江虽长,北方要南征但是却无法随意渡江。首先要有船,在内陆建船厂,以当时人力物力无法支撑运船下水的工作,在长江边造船,江南势力不可能坐视不管。最恰当的办法是在注入长江的河流中造船,南征时从河中进入大江,而符合标准,可走大船的只有三处。

其一是后来的灭吴路线,从益州沿长江而下,其二是汉水在江夏入长江,其三是经淮河入巢湖经濡须水进长江到建业。前两条对孙吴政权威胁不大,第一条蜀汉尚在存没有可能,第二条由于半个江夏郡在手,入江口也被扼守住了,更重要的是这两条路线都不能直抵建业,纵一时丢失,也还有斡旋余地。第三条则被孙吴看作生命线,孙吴在此路的咽喉处筑城濡须坞(现安徽无为县)。曹魏历次大规模伐吴都走的濡须路。

而反过来从濡须坞出发沿濡须水入巢湖,再经过淝水过合肥可抵寿春,从而进入淮河。如果全取淮河好处有三。

孙权伐魏时,为什么独爱两淮地区? 第2张

其一、退可守淮

将建业的长江防线往北推至淮河,此时建业就拥有了淮河、长江两条防线。更重要的是,即使淮河丢失,凭借两淮地区水网密布,湖泊密布的地势,孙吴水师大有可为。

其二、进可攻略中原

淮河之滨的汝阴郡(安徽阜阳),淮河在此与其支流颍水交汇,从此处入颖水可直抵许昌,沿此路攻击许昌相比荆州就方便多了,沿河而走江东水军呼啸如风,不惧骑兵。

其三、两淮钱粮之丰

寿春(现安徽寿县)在三国时的地位远胜现在的安徽省会合肥。因为寿春不仅是整个两淮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更重要的是寿春是曹魏最重要的屯田基地。历经刘馥、贾逵、邓艾三代人的经营,广设沟渠,得沃野千里,寿春一地,一年可向中央政府提供粮食超一千万石。

孙吴如夺下两淮,此地可成为孙吴的重要屏障,进可攻略中原,退可沿两淮水系布防,更重要的是得沃野千里,两淮防区完全可自给自足。当年东晋南渡就是牢牢占据了两淮地区,始终拒北敌于国门之外。

只是可惜这条路孙吴依然倒在了起点——合肥。六征合肥无功而返,孙仲谋也被戏称“孙十万”。合肥堡垒威震三国,难道真无法攻破吗?百年后南梁儒将韦睿给出了答案,沿淝水筑坝,掘开水淹合肥,高大楼船在水中竟高于城墙,居高临下一战可破!

孙权伐魏时,为什么独爱两淮地区? 第3张

官渡之战,曹袁僵持时,孙策已经准备攻略两淮了,彼时曹操重心不在南方,此战胜算很大,可惜天妒之,孙策死于暗杀小人之手。孙权继位后,由于长兄有嗣而传位于弟,导致江东基业出现不稳,忙于平定内部的孙权从此错过了攻略两淮的绝佳机会,空余合肥城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