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9.8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接下来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然安史之乱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的灭亡,但绝对起到了足以致命的加速作用,但是自古起义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起义军的头领在死去之后,起义就很容易被完全镇压。

就比如说汉朝的黄巾起义张角在死去之后,他手下的军队也很快就被击败了,被打得非常狼狈。再远一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内部出现矛盾后,吴广先被自己人杀死,随后陈胜急于称王,被杀死后队伍很快就被当朝政府军队逐个击破。

然而在唐末,安史之乱却成为了个例,安禄山作为首领,暴乱发生后一年他就死了,但是为什么这场战斗持续了8年的时间呢?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战争性质不同

安史之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起义斗争,而是势力斗争,安禄山和史思明决定发动暴乱的时候,他们是训练有素的军人,手底下是有众多成品将领的,可以直接拉出来使用,其中根本不缺乏战场杀伐之人,以及有领导力的角色。

所以在安禄山死后,队伍中很多人都可以接过他的大旗一起打,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安禄山死后,安史之乱的记载就逐渐变得有点模糊了,总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官被杀了吧?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第2张

对战双方到底是谁

虽然安史之乱的前期主角确实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但他们其实大概率是被篡夺的,正所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最终获利的人是那些反对关陇集团的寒门庶子们!

这听上去可能会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才是安史之乱的大基础。我国的科举制度历史和发展时间线长得可怕,在汉朝的时候有了苗头,隋朝的时候开始创立,到唐代的时候才彻底确定下来,在宋朝则是进行了完备,一直到明朝才开始完全兴盛起来。

所以唐朝仅仅是确立了起来,按理来说这个科举本身就是给寒门庶子提供机会的,为什么他们还要选择和政府对着干呢?原因就是因为三个字——不公平!

唐朝科举制度的黑暗受困于谁

之所以不公平,源自于一个存在百年的组织关陇集团,当时朝廷官员大多数都和关陇集团沾点关系,这个自北魏时期就有的组织,有能力的人数不胜数,经过百年发展,根深蒂固,历代皇帝都需要给到这个集团一些面子,有点像是韩国的财阀。

之所以有科举制度,其实就是皇帝想要培养一些自己的亲信去对抗他们,毕竟资本的力量是恐怖的,如果没有军权的压制,这些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和政治资源的人就要翻天了,自己这个皇上是会当不安稳的。

然而唐朝的科举制度之前说了,是刚刚确立下来,这就导致它并不是那么的公平,很多寒门庶子前去进行科考,但是得到的结果往往就是失败。每一次失败都会给自家的经济造成压力,古代大多数学子是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他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就连这个做官的门槛处,都卡着关陇集团设下的套儿。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第3张

唐朝科举有多黑

和明朝和清朝的科举不一样,唐朝的科举没有什么防作弊机制,那些秀才榜眼探花,基本上都是关陇集团“授权”之人才能够拿得到,随后的进士也必须经过关陇集团的层层把关,确定好他们的思想是和自己在一起的,才能够顺利启用。

如果说有“漏网之鱼”,发现有一两个人当官不是为了给关陇集团服务,那就会轻轻松松被带到距离长安较远的地方去工作,远离中心集权,这也就导致了边疆以及偏远地区的官员,大多说都是寒门庶子,他们内心对科举制度是不满的,对创造黑暗的关陇集团更是如此。

当时的唐朝皇帝李隆基已然在声色犬马中无法脱身,朝廷就是关陇集团在管理,不断地排除异己之下,给到了当时外族官员很大的压力,对于这些寒门庶子来说,这就是一次撺掇的好机会,让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发动暴乱,但实际上最终操控这场站战争的还是自己。

回顾安史之乱爆发时,安禄山手底下的将领,没有一个是关陇集团内部的,不是外族人就是寒门庶子,有文官有武官,他们都积压了太久的愤怒想要朝关陇集团释放。

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后安禄山就死了,为何这场战乱还持续了8年? 第4张

安禄山史思明只不过是被操控的发起者,他们对于战争的影响本身就不太大,毕竟才一年的时间就爆发了内部冲突,这两人的能力可想而知,最终战斗到最后的还是曾经的寒门庶子。

也就是因为安史之乱加上之后黄巢当政,诛杀关陇集团官员,这个百年的组织才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关东组织则在海平面下即将升起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