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乾隆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什么样?为何会逐渐衰落?

乾隆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什么样?为何会逐渐衰落?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这是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清朝的衰败始于乾隆朝,严格来说,是起至乾隆朝中后期。

早期的乾隆皇帝,还算是有所作为,至乾隆二十四年时,曾被赞有:“准回平而北无汉世匈奴之患,金川定而西无唐代吐蕃之忧,保世恢基,其极于无外。”的盛世功绩。

乾隆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什么样?为何会逐渐衰落?

就连乾隆皇帝自己也洋洋自得地表示:“方今国家全盛,府库充盈”。

以当时的情况而言,创下清朝“全盛”时期的乾隆皇帝有资格嘚瑟一把。

但这个“全盛”并没有保持多久,由此带来的上至乾隆,下至官僚集团的懈怠,很快就让清朝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乾隆本人的懈怠,在感到老祖宗们打下来的基业在自己手中已经完全发扬光大之后,乾隆把精力放在了文治的发扬和君权的掌控上,却忽视了因所谓的“盛世”带来的官场腐败。

不是没有人提醒他,如乾隆二十四年时官任兵部尚书,还被任命为内廷总师傅的蔡新,在为乾隆讲课时就表示过:“天下之乱,不生于乱而生于级治之时”。

蔡新还特别告诫道:“履泰之后,上恬(不在意)下熙(嬉戏),渐忘其旧。”

但乾隆并没有把蔡新的警示放在心上。

雍正朝以来的,对官僚集团的高压本就在乾隆登基后有所放松,到乾隆朝中期之后,因为乾隆本人沉浸于“全盛”的功绩,在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中,再次放松了对官僚集团的监察。

乾隆朝中后期,清朝逐渐走向衰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因乾隆皇帝的松懈,导致的官僚群体的集团化腐败,毫无疑问是主因之一。

至乾隆朝中期,清朝官场的官员(主要指文官群体)大部分都变成了科甲出身的官员。

而这些科甲出身的官员,在所谓的师生、同年、前辈扶持后进、晚生等一整套门户关系的规则中,形成了集团式的官场利益群体。

有了抱团式的互相影响和腐蚀,乾隆朝中后期,出现的政风颓废、政治腐败现象,一般都不会是一人制,而是群体制。

乾隆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什么样?为何会逐渐衰落? 第2张

到乾隆中期以后,普通官员要想晋升,或在官场站住脚,就必须融入到主流门户规则中,就必须配合同僚一起腐败。

否则,就不被官场所接纳,很难混得下去。

为了挤进集团式的利益群体,各种歪门邪道层出不穷。

如清朝宗室,礼亲王代善六世孙爱新觉罗·昭梿所著的《啸亭杂录》中就记载有某官员为跟高级别官员挂上钩,不惜让妻子到处认母认父的故事,原文如下:

于金坛相国敏中当权时,凡词林文士无不奔竞其门,有某探花者,人愚暗,争慕时趋,命其妻拜于妾某为母,情谊甚密。及于公死,梁瑶峰秉枢柄,某又令其妻拜梁为义父,馈以珊瑚朝珠。

文中生动了描述了某科举探花不靠才华,而是靠舔着脸跟于敏中(乾隆三十八时的首席军机大臣)和梁国治(乾隆四十八年后曾任军机大臣)这两位权臣攀亲戚上位。

至于攀上亲戚后,还需要他的妻子做些什么?就只能尽在不言中了。

这个探花郎卖妻求上进的故事还被纪晓岚写成一首讽刺诗:

昔日相府拜干娘,今日干爷又姓梁。赫奕门楣新吏部,凄凉池馆旧中堂。君如有意应怜妾,奴岂无颜只为郎。百八弁尼亲手捧,探来犹带乳花香。

不缺才华的科举探花,都需要用歪门邪道的方式挤进门户规则中,当时的吏风可见一斑。

挤进相关的利益集团中后,为了不被抛弃,再有才华和骨气的官员,也只能迎合整个利益群体的集团式腐败。

这种现象逐渐蔓延至乾隆朝中后期的整个官场中,一发不可收拾,带来的就是绝大部分官僚抱团趴在“全盛”的清朝身上吸血,并慢慢吸干。

晚年的乾隆,大概为了保住“全盛”的荣誉,对官场的腐败失去了大刀阔斧式的整饬雄心

乾隆执政时期的清朝是什么样?为何会逐渐衰落? 第3张

他一方面重用阿桂这样对贪腐看不惯的官员,用挠痒痒式的对部分官僚进行整饬,一方面又重用和珅这样精于理财的官员,在集团式的腐败中,为自己的奢侈所用分上一杯羹。

乾隆朝中晚期,各种大小起义层出不穷,至嘉庆皇帝初登基时,还爆发了川陕白莲教起义这样遍及数省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根子全在官僚利益群体的集团化腐败上。

乾隆死后,嘉庆皇帝对乾隆遗留下来的局面毫无办法。

根结就是,集团化的腐败和政风颓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入到官场的大小角落,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真正的尾大不掉。

嘉庆皇帝再有雄心,也只能补漏,无法彻底解决隐患,清朝的衰败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