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4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元善见,即孝静皇帝,他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拥有文武才干,但却是个经历凄惨的可怜人。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虽说古代傀儡皇帝不少,但被权臣指着鼻子骂“陛下何故造反”的,历史上恐怕也就那么一个,他就是元善见。元善见作为东魏唯一的皇帝,他本就是被权臣高欢所立,虽然一连耗死了高欢、高澄两任权臣,却最终还是被迫禅位被杀,一生堪称凄惨。

北魏末年被扶上皇位,就此成为权臣的傀儡

元善见出自北魏清河王一脉,乃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王元怿之孙、清河王元亶之世子。北魏末年,内忧外患之中的北魏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在权臣掌控下皇位犹如走马灯一般,高欢击败掌权的尔朱氏后执掌朝政大权,并废黜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改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永熙三年(534年),不甘于做傀儡的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决裂,并于同年七月率领大批宗室臣子西迁关中,高欢得知消息连忙率兵从晋阳南下,但已经无法阻止元修西逃。

元修逃走后,高欢任命清河王元亶为大司马,全权处理国家政务,元亶以为高欢这是要拥立自己为帝,于是“出入已称警跸”,而且已经逐渐不将高欢放在眼中,高欢见状遂将其排除在了皇位人选以外。

同年十月十七日,高欢以元修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改立元亶之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并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了邺城。同年闰十二月,西逃关中的元修也被宇文泰所杀,改立元宝炬为帝,北魏由此正式分裂为东魏、西魏

东魏初期,国家形势并不乐观,东部有兖州、青州叛乱,西部有西魏的时常侵扰,难免又要面对南梁的进攻,由于高欢忙于处理政务和对外征战,且依靠讨伐叛逆、复辟君位起家的高欢不敢轻易篡位称帝,再加上年幼的元善见颇懂人情世故,因此双方基本维持着表面融洽的关系。

天平四年(538年),孝静帝元善见为了进一步拉近与高欢之间的关系,主动提出立高欢的二女儿为皇后,高欢起初还有所推辞,但见元善见坚持己见且态度诚恳,高欢最终于兴和元年(539年)五月将女儿嫁给了元善见。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第2张

在高欢掌权期间,由于内外形势的影响,高欢表面上对孝静帝还算恭谦,而孝静帝虽然年少,但也心知根本无法与高欢对抗,因而对高欢同样极为尊敬,从而使得东魏政权相对较为稳定,双方的关系也较为缓和。

高欢去世高澄承袭其位,身为皇帝却被指责谋反

由于争夺战略要地玉璧失败,东魏权臣高欢忧愤发病,就此一病不起,最终于武定五年(547年)正月薨逝于晋阳家中。高欢去世后,其长子高澄接管朝政,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

高欢去世后,东魏形势一度极为危急,内部侯景趁机拥兵作乱,高澄好不容易亲自率兵击败侯景,南梁又趁机笼络侯景对东魏南部造成威胁,高澄便又以反间计挑拨侯景与梁武帝萧衍的关系,并趁着侯景南下建康一举出兵夺取两淮大片土地。

高澄从十四岁便开始入朝辅政,凭借着多年记载下来的声望,以及高欢去世后平定侯景之乱的功劳,很快便坐稳位置,接替高欢掌握了东魏朝政大权。

孝静帝好不容易熬死了高欢,却没想到他这个儿子比高欢还过分,高澄为了控制孝静帝,提拔心腹崔季舒为黄门侍郎,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而且,高澄认为东魏的江山是他们父子打下来的,对皇帝根本就没什么敬畏之心。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第3张

武定七年(549年),在一次酒宴上,高澄向孝静帝敬酒,“臣澄劝陛下酒。”孝静帝很不高兴,说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高澄怒道,“朕!朕!狗脚朕!”竟然直接让崔季舒上去将皇帝揍了一顿,这才拂袖离开。

孝静帝虽为傀儡,却不甘心长此以往,侍讲大臣荀济得知孝静帝心意后,于是和元瑾、刘思逸等宗室大臣经过商议,决定挖掘地道将皇帝先接出来,然后再召集天下兵马勤王,与高澄决一死战。

然而,等他们的地道挖到城门附近时,却被守门官兵发觉,遂禀报高澄,高澄当即命人将荀济等人抓获,而他自己则带兵入宫逼问孝静帝,“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并示意左右将胡夫人和李嫔杀死。

孝静帝无可奈何,说道,“自古以来,只听说过臣子反叛君王,哪有君王反叛臣子。我如今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更何况是嫔妃?”高澄被说的哑口无言,连忙磕头认罪,并连夜摆酒谢罪。孝静帝虽然强硬,奈何大权旁落。三日之后,高澄便将孝静帝囚禁在了含章堂,烹杀荀济等人于市。

高澄被刺其弟继承其位,元善见被迫禅位高洋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任相国,获封齐王,随着位极人臣,高澄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开始与亲信们密谋夺取元氏政权。同年九月的一天,从颍川前线班师的高澄正与亲信们密谋,厨师兰京入内送食,高澄担心事情泄露,便商议处死兰京,却不想被兰京听到,反被兰京趁着再度送食的机会刺杀身亡。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第4张

对于高澄被杀,孝静帝元善见得知消息后极为高兴,说道,“高澄之死真是天意,是朕该掌权的时候了”。

然而,还不等元善见高兴几天,高澄的弟弟高洋便迅速站了出来,一面亲自指挥卫队搜捕刺客,一面亲理朝政,迅速接管朝政。高洋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镇静从容, 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政治措施,使得高氏一脉人心迅速稳定,因兄长去世而混乱的政局迅速得以控制。

相较于锋芒毕露的高澄而言,善于韬光养晦的高洋更难以对付,他虽然并未像兄长那样逼迫元善见,但元善见眼见高洋已经掌控了实权,也只能被迫封其为丞相、齐王。

高洋不重虚名而更重实效,他没有急于与皇帝产生冲突,而是不断在暗中发展势力,数月间不仅完全接管了兄长高澄的权势,甚至通过官员任免还有进一步的扩大。直到权位稳固之后,高洋才对皇位发起了冲击。

武定八年(550年)五月,高洋抵达邺城,当即派司空潘乐、侍中张亮、黄门侍郎赵彦深等人去见孝静帝,要其遵循天意,效仿尧舜禅位,然后由杨愔将早已拟好的禅位诏书递了上去,孝静帝眼看大势已去,只得在诏书上签了字,在与嫔妃们告别之后,便被赶出了皇宫。

元善见耗死了两任权臣,却难逃禅位被杀的命运 第5张

高洋即位之初,对于孝静帝倒也还算优待,不仅封他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而且还允许其在封地悬挂天子旌旗,用天子年号,文书可以不称臣,三个儿子也都封官食邑。孝静帝虽然失去了皇位,但也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整日担惊受怕,每日里和妻子饮酒赋诗,日子倒也安定。

不过,当高洋的皇位稳固之后,孝静帝的好日子便也到头了,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却趁机命人在杯中下毒,孝静帝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最终中毒而死,年仅二十八岁,他的三个儿子也随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