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执政能力怎么样?完全不懂权谋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执政能力怎么样?完全不懂权谋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7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根据历史的记载,公元前128年,已经29岁的汉武帝刘彻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男婴,长子刘据。汉武帝对儿子很是喜爱,那么刘据的执政能力怎么样?

29岁,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就是大学毕业、刚刚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年纪,结婚生子似乎还有点遥远;但是,对于古人来说,29岁却已经是可以“升级”作爷爷的年龄了。

故而,汉武帝对于这个迟来的男婴非常看重——在刘据诞生的当天,武帝就让大汉帝国里最为有名的几位笔杆子,吟诗作传歌颂这件“帝国大事件”。

不久之后,为了抬高刘据的身份,汉武帝又将刘据的生母、歌姬出身的卫子夫,册立为大汉国母。

所谓“母以子贵、子以母荣”,也不过如此吧?

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皋作禖祝。

毫无疑问,嫡长子刘据的“开局”那是相当的好——在彼时,他的母亲风华正茂、宠冠后宫;他的舅舅卫青也开始展露头角,正在成长为帝国柱石。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执政能力怎么样?完全不懂权谋

有嫡长子的天然优势,有母族的强力支持,更有父亲的无限期待,公元前122年,年仅七岁的刘据,毫无悬念地被确定为了大汉帝国的继位人。

如果事情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当后世之人在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为有权势的皇太子时,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是刘据,而不是朱标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随着刘据一天天的长大,他和父亲汉武帝的关系却是渐行渐远、渐无声了。

事情是这样的:

由于刘据生性“仁恕温谨”,和汉武帝天生的狠辣决绝的帝王气质,简直是“南辕北辙”。

故而,每当汉武帝凝视着一天天长大的刘据时,总是会不由地想到一个问题:这货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及长,(据)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

再加上,后来卫子夫色弛爱衰,汉武帝有了新欢,更有了其他的儿子可以选择作为继承人,难免就对刘据产生了“冷淡”之情。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执政能力怎么样?完全不懂权谋 第2张

当然,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自然也知道,在“穷兵黩武”之后,去选择一位“文治”之君,休养生息,才是帝国万年的长久之道。

故而,有一次,汉武帝特意召来了卫青,让其代为安抚太子母子。

皇后、太子宠浸衰,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觉之,谓大将军青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青史君说:作为一名铁血帝王,汉武帝能够放下身段,去给和自己“不是一路人”的太子作出解释与安抚,那绝对是相当的够意思了。

反观太子刘据的表现,就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把汉武帝对自己的宽慰,当成了帝王的“低头认错”;

每当汉武帝让太子监国之际,刘据就由着性子与父亲唱反调,专门平反汉武帝早已认可的“冤狱”。

上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

对于刘据的所作所为,汉武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大汉朝堂的实权派、那些被汉武帝所重用的酷吏是怎么想的,史书中却有着明确的记载:

深酷用法者皆毁之(刘据),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很明显:刘据不计后果的一意孤行,直接给自己召来了一大堆、本可以和平相处的“政敌”。

而且,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作为一名储君,刘据根本就不懂政治,更不懂权谋。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执政能力怎么样?完全不懂权谋 第3张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官场上向来讲究先“统一思想”、再具体实施。

试想一下:如果领导想干一件事,下面却是一片反对之声,那还怎么干?

而且,汉武帝早就告诉了刘据,自己“使劲折腾”是为了华夏民族的长治久安,是为了大汉天下的繁荣昌盛;你“与民无争”的思想,是下一届政府的施政纲领。可以保留,但是,现在请不要出来捣乱!

但是,刘据却没有领悟到这一点。

他不讲大局,一意孤行;他以为自己这样做,是对的;但是,却不知道这种行为,在官场上却是大忌——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公然唱反调了,那下面的人到底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明显:必须先统一思想,让其中一个人下课啊!

事情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其实已经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巫蛊之祸”中,汉武帝大概率上早就知道刘据是冤枉的,却一直态度暧昧的根本原因了。

并且,刘据在政治上的“不成熟”的表现还有很多:

当汉武帝的子嗣逐渐增多之际,作为其中一员的刘据,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那些兄弟们也是有继承权的,也是需要防范和打压的对象。

史书中就明确记载了,小黄门(太监)苏文、常融,在汉武帝面前公认诋毁过太子刘据的事情。

当卫子夫建议儿子“杀鸡儆猴”时,刘据却理直气壮地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斜,皇上那么聪明,自然是不会冤枉我的(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

很显然:刘据根本不知道,在官场上,你不亮出獠牙,就根本没有人会害怕你的真理!

刘据此举的行为逻辑就是:已经参与到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的他,却主动把自己的生存权,交到了别人的手中!

这~~~

所以后来,小人江充才敢肆无忌惮地去污蔑刘据。

而且,围绕在刘据身边的多是一些,只会“耍嘴炮”书生,他们根本没能领导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与复杂性!

最终,当卫青死后,刘据在朝堂上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威慑可言,他覆灭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卫青薨后,臣下无复外家为据,竞欲构太子。

结语:

刘据在“无辜之祸”一事上,或许死得很冤,但是,纵观其一生种种:

他不懂政治,公然和汉武帝唱反调;

他妇人之仁,对待敢于构陷自己的小人,不够狠辣,没有及时止损;

他缺少帝王所应具有的政治素养,没能适当地搭建其自己的政治班底,卫青一死,基本抓瞎;

凡此种种,都在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作为一名帝国继承人,刘据的表现实在太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