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2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长平之战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本站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名将护航,赵国有惊无险

公元前262元,秦国国君是“秦昭襄王”,就是芈月的儿子。

在丞相范雎的辅佐之下,定下了“远交近攻”的发展策略,按照这个策略,秦国把目标首先锁定在了实力弱小,且处于四战之地的韩国

秦王派大将白起,夺取了韩国的“野王”之地,这个地方,位于今天的焦作沁阳市。

因为当时韩国的地形,就是一个“葫芦形”,而野王就是葫芦中间的部分,秦国占据了野王,也就把韩国给切成了两半,葫芦的上半截孤悬在外,这个地方就是“上党郡”。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韩惠王被秦国的大军吓破了胆,赶紧派人去求和,并且表示愿意把上党郡送给秦国。但是,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意了:“这个老板太不靠谱了,这么随意的就把我们给割让出去了,要知道,上党郡,可是有17座城池呀”。

而且,当时秦国是以法律严苛闻名的,早在秦军攻破野王的时候,上党郡的百姓们,就开始扶老携幼的向赵国跑去,毕竟,三晋是一家嘛。

冯亭和手下们一商量:“干脆,我们带着17座城池,投靠赵国得了,反正我们是死活不会当秦国人的,他们那里是高压统治,没有任何幸福感可言”。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17座城池,赵国内部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以平阳君赵豹为首的,主张不能接受,赵豹对赵王说:“秦国起早贪黑的攻打韩国,图的什么?难道就是图一个小小的野王吗?错了,他们的目标就是上党郡,现在眼看着一块大肥肉就要到嘴了,我们赵国一把夺过,秦国能放过我们吗?”

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主张接受这17座城池,赵胜对赵王说:“我们这么多年,和韩,魏打了不少仗,出动了不下于100万人,也不曾获得过一座城池,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17座城池,干嘛不要,傻子才不要”。

最终,赵孝成王决定,接受上党郡的17座城池。

赵王为什么会下这样的决定?是他贪图小利吗?是他不愿意当傻子吗?当然都不是,赵王毕竟是一国之君,他考虑的是整个赵国的安全问题。

上党这个地方,原本属于晋国的一个战略要地,三家分晋以后,上党地区也被韩赵魏三家给瓜分了,但是,韩国所占据的上党郡,位于太行山脉,是秦国西出攻打赵国的必经之路,有了上党郡,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赵国这种“虎口夺食”的行为,果然激怒了秦国,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左庶长王龁带领大军攻占了上党,并向长平进发,2000年前最著名的一场打战役“长平之战”即将爆发。

对于秦国的进攻,赵国一开始是没当回事儿的,一方面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战斗力是杠杠的,是绝对有实力和秦国掰掰腕子的;另一方面,赵奢刚刚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也给了赵国足够的自信。

虽然赵国不怕秦国,但是面临战争的到来,也是不能有任何轻敌思想的,因此,赵王派出本国名将廉颇,去长平坐镇,进行积极防御。

廉颇是个老将,以沉稳著名,善于打防御战,可以说,赵王派廉颇来长平进行防御,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廉颇到长平后,仔细研究了敌我双方的态势,他判断,秦国是长途远征,势必要打闪电战,否则他的后勤补给是一个大问题,而赵国是主场作战,有充足的主场优势,只要坚持防御,拖的时间长了,秦国自然会退兵的。

于是,廉颇发动长平地区的百姓,一部分负责后勤运输,一部分投入到工事的修筑,无论秦国怎样叫阵,就是坚守不出,这一守就是3年。

秦昭襄王着急了,原本是想速战速决,没想到一仗打了3年,如果再拿不下长平,秦国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以后也别再提什么灭六国了。

这个时候,范雎提了一个建议,使用反间计。他们派人到赵国去散布谣言,说:“廉颇老了,秦国并不害怕他,你看,打了3年,他都不敢主动出击一次,秦国真正害怕的是赵括,如果赵括来当主将,那秦国早就班师回国去了”。

赵括是谁?就是“纸上谈兵”那个大兄弟,别笑,人家也是将门虎子,打败秦军的赵奢,就是他老爹。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第2张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赵奢是再了解不过了,他临死的时候特意交代他老婆,千万不能让儿子去掌赵国的兵权,那样会害了赵国的。

秦国当然知道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主,他们是故意让赵括来,好找机会突破廉颇建立的防御阵地。

这赵成王也是脑子抽风了,居然相信了这种鬼话,真的就有任命赵括为主将,去替代廉颇,这下赵括可扬眉吐气了:“哈哈,谁说纸上谈兵没用,别听我老爹瞎说,他老了,不懂我们这高科技,我们这叫沙盘推演,知道不”。

赵括的母亲听说了,赶紧跑到王宫里,声泪俱下的对赵王说:“我这儿子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打仗经验,他爹交代了,千万不能让他掌军权,您要三思啊”。

赵王不听,坚持要用赵括。结果,廉颇被从长平前线给换了下来,由赵括当了长平主将。

赵括到了以后,全盘推翻廉颇的战略计划,改防守为全面进攻。

秦国这边,也偷偷换了主将,他们用了自己的“大杀器”白起。白起的人生,那可是彪悍的人生,南征北战一生无败绩,死在他手里的人,高达百万。

面对赵括的主动进攻,白起嘿嘿一笑:“小子,来的正好,看我这么把你给包了饺子”。

白起兵分三路,一路佯攻,吸引赵军进入包围圈,一路担任主攻,在包围圈等待包饺子,一路切断赵军的后路,让他不能回去。

结果,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赵括,果然进了白起的包围圈,被整整围困了46天,打的是天昏地暗,最后实在没东西吃了,赵括决定带人进行突围,突围了五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突围中,赵括被一箭射死。

就这样,赵国大军全军覆没,有45万人被白起俘虏,这里面,有大量的人都是长平地区的百姓,他们是被廉颇给征用过来帮忙的。

带着45万俘虏行军,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不说别的,就是每天的食物消耗,都是惊人的,正巧,俘虏中有人计划集体反抗,被白起知道了,白起一怒之下,当天晚上就把这45万人全部给坑杀了。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这45万人,并不全部是赵国士兵,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被廉颇征用过来的普通百姓,真正赵国士兵可能只有10万左右。

因此,长平之战虽然是惨败,但是赵国的主力并没有受到损失,要知道,但是李牧还带领着十几万人在雁门关驻防,长平之战输的这么惨,赵国愣是没有动用这支主力。

可见,在赵王眼里,长平一战,只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战败而已,完全没有后人想象的那么严重。

按照白起的计划,他要挟胜利之势,直接进攻赵国都城邯郸。这个时候,赵国还没有害怕,韩国先坐不住了,如果秦国拿下了赵国,那转过身来,一口就能把韩国吃到,三晋唇亡齿寒,这个道理,韩国还是懂的。

于是,韩国联合赵国找到了一个人,苏代。这个人,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哥哥你一定认识,那就是佩六国相印的苏秦。

苏代原本只是东周洛阳城的一个农民,苏秦当了六国丞相之后,风风光光的回到老家,把苏代羡慕的不行,于是,他也向哥哥一样,开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之后周游列国,是当时一个很著名的纵横家。

苏代到秦国,找到了当红丞相范雎,对他说:“老兄啊,你危险了呀,知道不?”,范雎说:“我有啥危险的,我是大秦丞相,国君面前的红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会有啥危险”。

苏代说:“你看,白起已经攻下长平,下一步就是攻邯郸了,一旦赵国被灭,那白起就是有了天大的功劳,到时候封侯拜相,风头绝对盖过你,到时候,你还红吗?秦王还会重用你吗?”。

这句话,说中了范雎的软肋。

想当年,范雎只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一个小小门客,因为被人诬陷通敌卖国,差点被折磨死,九死一生的逃到秦国,获得了秦王的重用,成为了大秦的丞相,过上了好日子。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第3张

那种寄人篱下的苦日子,对范雎来说,是深入骨髓的痛,因此,他绝对不能丢失现在在大秦的地位。

范雎找到了秦王,劝他见好就收,与赵国议和,然后撤兵。

别看秦国赢了长平之战,坑杀了45万人,秦国自己的消耗也是惊人的,一方面是粮食物资的消耗,一方面是战斗减员厉害,兵源缺少,另外,白起一路向东进攻,长长的补给线,对秦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此,即便范雎不说,秦王也不准备再打下去了。

经过谈判,赵国答应割让6座城池给秦国,换取秦国的退兵,秦国也是强弩之末了,因此见好就收,下令收兵了。

对于这个命令,白起是非常不能理解:“怎么就退兵了呢?我马上就能拿下邯郸了,灭六国,这第一步眼看着就要迈出去了,为什么收兵,why?”。

这个其实可以理解,你不站到一定的高度,有些事情是不能理解的,白起作为三军主将,他考虑的就是打仗,没人我就要人,没粮我就要粮,真的是不当家就不知道柴米贵。

虽然很不服气,但是白起又不得不执行命令,不过,回来以后,白起就称病在家不出来了。

奸臣昏君,赵国亡的不冤

秦国退兵了,但是赵国却违约了。

是的,赵王反悔了,他觉得不能就这么便宜了秦国,否则,以后他的胃口会更大,更加贪得无厌。

这边,秦昭襄王其实也后悔了,他觉得应该听白起的,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于是,他派人去请白起,让他再次带兵攻打邯郸。

这回白起开始拿架子了,说什么都不同意出山,不但不出山,还到处说风凉话:“我说什么来着,当初就应该听我的,直接打邯郸,现在怎么样,还不是乖乖回来请我,但是,老子不去”。

秦王也生气了:“给你脸了是不是,真以为我大秦没有能打仗的人了吗?离了你白起,我照样灭六国”。

于是,秦王派王陵带领大军去攻打邯郸。

其实,白起不出山,固然有他清高的一面,更多的原因是,白起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赵国战败,士气低落,正是攻打的好时机,现在赵国早就缓过来劲儿了,白起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打胜,因此,他才不答应出山。

可惜一代名将,因为这件事得罪了秦王,最后被迫自杀了。

王陵把邯郸给围住了,但是,这可不是一般的城池,那是赵国的都城,可不是三两天能攻下来的。

此时,赵国的国相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他一方面在邯郸城内组织群众进行抵抗,甚至把自己家的妻妾,都编入了战斗队伍;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寻求外援。

赵胜第一个想到的是魏国,因为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赵胜的小舅子。当赵胜的求救信达到魏国的时候,魏王却不愿意发兵相救。

正在信陵君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的门客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魏王的宠妾如姬,父亲被人给杀了,但是凶手却逍遥法外,如果你能替她报了杀父之仇,她一定会帮你偷盗魏王的兵符,这样就可以去救赵国了”。

这个事儿,对于信陵君来说,简直就是不是个事儿,他手下门客如云,很快就把杀害如姬父亲的凶手给“办”了。

如姬非常感激信陵君,就趁着晚上侍寝的时候,偷走了魏王的兵符,信陵君拿着兵符去找晋鄙,要求接管军权。

晋鄙是个老将军,他见信陵君只有兵符,却没有魏王的信,这很不正常,于是,就故意拖延,被信陵君的手下一锤子砸死了。

信陵君带领着晋鄙的大军,浩浩荡荡就去救赵国了,这个就是“窃符救赵”的故事。

除了魏国,赵胜还想到了楚国。

去楚国,赵胜要带20个随从,可是挑了一圈,只找到19个合适的,就差一个人,这个时候,有一个人主动站了出来说:“主人,你看我合适吗”

赵胜一看,这个人个子低低的,感觉从来没见过,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我怎么对你没印象”。

这个人说:“我叫毛遂,在您门下已经三年了”。赵胜说:“你都来了三年了,我都不认识你,看来,你也没什么本事吧”。

毛遂说:“主人出使楚国,目前就差一个人,不如就让我试一试吧”。

因为时间紧急,赵胜就同意了毛遂的自检,带着20个人去了楚国。到了楚国,楚王倒是很客气,好酒好饭的招待,但是就是不提出兵相救的事,毛遂着急了,打着胆子走到殿上,一把抓住楚王:“救是不救,你给个痛快话,别磨磨唧唧,信不信我一刀宰了你”。

楚王说:“你是谁,谁同意你上殿的”,赵胜说:“这是我带来的人,叫毛遂,是他鲁莽了,冲撞了大王”。

楚王笑了:“你这个手下,蛮有意思的嘛,好吧,我同意救赵,让春申君带兵过去吧”。

就这样,在魏,楚两国的帮助下,赵国打败了秦国,赢得了邯郸保卫战的胜利。

按照赵国的实力,如果国君英明,臣下忠诚,与山东六国配合得当,完全可以阻挡秦国统一的步伐,战国局面可能会再延续几百年。

可惜,赵国频出昏君奸臣,即便是有名将加持,也难逃被秦灭的命运。

邯郸保卫战之后,老将廉颇再次被启用,因为燕国不老实,趁着赵国被秦国攻打了几次,偷摸的在赵国背后捅刀子。

打秦国费劲儿,打燕国还是绰绰有余的,廉颇带着人马对着燕国就是一顿痛打,最后燕国被迫割让了5座城池。

长平之战,赵国损耗严重,但是,却意外的在燕国这里得到了补充,这也是赵国能很快满血复活的原因。

赵孝成王去世后,他儿子赵偃继位,他不喜欢年老的廉颇,一上台就夺了廉颇的军权,启用乐乘为主将。廉颇一生气,带着人马和乐乘干了起来,干完以后,廉颇跑到了魏国。

长平之战中赵国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2年之后就恢复了? 第4张

廉颇走了以后,赵王把李牧给叫了回来。

李牧,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廉颇,王翦齐名。当时他正在“代地”驻防,即便是国内发生了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等大型战役,李牧的大军,始终都没有动。

赵国,从地理位置上看,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接壤,因此,对于戎狄的入侵压力也最大,这也是李牧长期驻守边关的原因。

在驻守“代地”期间,李牧避免与狄戎部落短兵相接,而是主打“战地站”,因为狄戎部落最厉害的就是骑兵,特点是行动迅速,灵活,可以快速的进攻,也可以快速的撤退。

李牧的打法,和廉颇有点类似,坚守阵地,不主动出击,等待狄戎大军过来以后,和他们打阵地战,一次性斩杀了匈奴10万大军,占领了东胡,林胡等地,让匈奴人10多年都不敢来犯。

李牧掌握军权后,不断出击燕国,魏国,为赵国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嬴政继位秦王后,再次开启灭六国之战,李牧带领大军出去和赵国交战,他再次采用廉颇的打法,以逸待劳,让秦军占不到便宜。

嬴政又派王翦带兵攻打赵国,这次,王翦再次启用“反间计”,他让人带着大量的金子去贿赂赵国的丞相郭开。

见钱眼开的郭开,果然在赵王造谣,说李牧不主动出击,那是因为他私下里投降了秦国,赵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撤了李牧的职,并找了个借口处死了李牧,把军权交给了赵葱。

事实证明,赵葱果然是一个根葱,王翦三下五除二就把他给收拾了,并俘虏了赵王迁。赵国公子嘉跑到代地,坚持对秦国进行抵抗,不过,赵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最后说一下那个大奸臣“郭开”,可以说,这个人才是灭赵的“功臣”,他以一己之力,毁了赵国两位名将。

当初,廉颇跑到魏国后,赵王有意再次启用他,就派人去魏国找廉颇,廉颇当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一听说国家需要,老将军还是披挂上马,耍了一番刀枪,吃饭的时候也故意吃的很多,显示自己还能为国效力。

但是,赵王派去的这个人,是郭开的人,他回来以后故意对赵王说:“廉颇老了,刀都拿不动了,不能打仗了”。

廉颇在魏国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等到赵王的召见,最后跑到了楚国,一直不得重用,最后以82岁高龄死在了楚国。

赵国被灭了以后,郭开本来跟着秦国大军,准备去秦国享福,突然想到他的家里还藏了很多金子,于是就回家去取,装了几大车,欢天喜地的往秦国方向去。

郭开满以为,自己这次又押对宝了,有了秦国的保护,有在赵国捞到的财富,以后就是活神仙的生活了。没想到,他这几大车金子太招摇了,路上遇到了土匪,直接把他咔嚓了,金子也被抢走了。

作恶之人,终不得善终啊。

其实按照实力来讲,当时能和秦国较量的,只有赵国和楚国,而这两个国家,也是让秦国付出代价最大,可惜,赵国最后几任国君,利令智昏,朝廷中奸臣当道,一手王炸的派,楞是让他们给打的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