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红楼梦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红楼梦》是贵族的阳春白雪,笔触很少涉及贫苦的底层百姓下里巴人。除了秦可卿死,路过农村二丫头家(一定是当地富户),也只有刘姥姥稍微显露了一下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不容易。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

(第六回)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家中冬事未办,狗儿未免心中烦虑,吃了几杯闷酒,在家闲寻气恼,刘氏也不敢顶撞。因此刘姥姥看不过,乃劝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那一个不是老老诚诚的,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起因是女婿王狗儿因为“秋尽冬初,冬事未办”,愁的不知道怎么办,喝了闷酒拿老婆孩子撒气。刘姥姥看不过才出主意让他去荣国府求王夫人打抽风。

注:《红楼梦》中只有“打抽风”一说,没有“打秋风”。

不过,有一点需要清楚,刘姥姥一家虽是农民,也穷,却绝不是吃不上饭。她来荣国府的原因主要是“冬事未办”,为了筹备“冬事”,不得已厚着脸皮来贾家求助。

那么,“冬事”为什么让刘姥姥一家那么紧张,不惜颜面来贾家求助呢?此事说起来还真是穷苦人的苦楚。皆因“冬事”不筹备,一家人的冬天极其难熬不说,还可能过不了冬,活不下去。

所谓“冬事”,就是为了过冬筹备的事情。南北有差异,以北方论,大体有如下准备。

一,修缮房屋

二,囤积口粮。

三,制作御寒衣物。

四,准备烧柴炭火。

五,准备过年事物。

六,偿还年底借债。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 第2张

我们看《红楼梦》贾家冬天,都会由王熙凤张罗给大小丫头,男仆女仆,各房主子制作衣物。乌进孝等粮庄庄头也会送来大量物资,保证过冬无虞。但对刘姥姥一家人来说,冬天就不好过了。

首先,刘姥姥家有房子有地,过冬粮食不愁,他们没有穷到吃不上饭。但有余粮没余钱,不能保证他们能安全过冬。

房屋都是茅草黄泥房,一夏天风吹日晒,有需要修补之处。这个活需要能工巧匠,看王狗儿的地痞样,是干不了这活的。请人要花钱。

修房子需要的茅草,糊窗户的帘子都需要钱。贾母能奢侈的夏天用软烟罗糊窗户。冬天有窗纸,棉帘甚至玻璃,刘姥姥如何有?那时候大多用木板加布帘遮挡。透光什么的谈不上。白天甚至都需要点油灯,灯油也需要钱。

其次,一家人的棉衣棉被是花费大头。现代人不屑一顾的棉花,对古人来说是个奢侈品。更有甚者明代大规模种植以前,根本就没有棉花御寒这一说。

那时候的穷苦人家到了冬天时,大多用柳絮和芦花充当被子或者棉衣的填充物。“深秋采芦花,装入布被中”,这种情况虽然在明清得以有棉花改善,到底价值不菲。

除了芦花和柳絮之外,最常用的御寒材料还有葛、麻。蚕丝是南方用的材料,羊毛是塞北用的材料。普通人家身上能穿粗布麻衣制成的“褐”已经不错,到了冬天就在衣服里塞进一些“纩”来御寒。“纩”也就是丝绵,刘姥姥根本用不起。

《红楼梦》虽然成书于清初,但架空历史不能说刘姥姥一家就有棉衣御寒了。“粗布麻衣”依旧是那时候人们主要穿衣材料。一家五口的御寒衣物加被子,就算不用全换,到底也需要换一些。

狗儿是富贵子弟出身,冬天穿棉衣是他最后的矜持。他不想将就却没有钱,自然愁的不行。

再有,过年是一年最重要的节日。无论贫富都重视。忙碌了一年一家人就盼过个年。再穷年货也要置办。这笔费用也是一年中最大的花销。不是家里有点余粮就能解决的。可钱从哪里来?

最后,年关难过不但指冬天的花费颇大,更指年底要清偿外债。庄户人家平时手里没有余钱遇到急事,生老病死人情来往,就没有不欠一些外债的。或为亲戚,或为邻居,或为富户地主。

红楼梦中刘姥姥去贾府真的是打秋风吗? 第3张

小时候看歌剧《白毛女》,杨白劳去外面躲外债,过年当天才敢回来。说白了是老赖,但也没办法。实在没钱还怎么办?

有多少人被逼无奈借了像王熙凤放出去的高利贷,可恶性循环,最后只能家破人亡。这是穷苦人的最可悲之处。

王狗儿愁确有可愁之处。“冬事”办不好,一家人的冬天极其难过。熬不过去老小极可能就会在冬天受了风寒,治不好是个死。治好了也可能因病致贫,还是家破人亡。

所以,刘姥姥不惜来荣国府低三下四,她们背后的不容易是读者要知道的,不是穷的吃不上饭,但冬天一样难熬。那些家里余粮不多的赤贫人家,真的活不下去。

《红楼梦》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曹雪芹很多事都在不写之写的一两笔间,让读者自己体会背后真实的情况。除了贾家的“朱门酒肉臭”,还有朱门之外的“路有冻死骨”。杜甫说: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刘姥姥女婿王狗儿的愁,不如杜甫愁,但天下“杜甫”要更多,也更愁。曹雪芹之悲悯心借刘姥姥一家写出。而刘姥姥打抽风,很难说不是贾宝玉或者曹雪芹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