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赵云最后离开了公孙瓒是因为什么?二人之有何矛盾?

赵云最后离开了公孙瓒是因为什么?二人之有何矛盾?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早期的创业元老中,赵云不是一开始就跟着刘备混的,他最早是带着乡兵投奔的公孙瓒

但赵云没有在公孙瓒那待太久,后来以兄长逝世奔丧为由,离开了公孙瓒。

公孙瓒似乎也没有刻意挽留,任其离去。

直至公孙瓒败亡,赵云再也没有回到公孙瓒的麾下,后来直接投奔了依附于袁绍那里的刘备。

赵云最后离开了公孙瓒是因为什么?二人之有何矛盾?

以《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来讲,公孙瓒没有挽留赵云继续为其效力,显然是一大失误。

众多三国爱好者大概也是这么认为,有赵云辅佐的公孙瓒还会败给袁绍吗?

可演义毕竟是演义,正史中的赵云可没有跟文丑大战五十回合不败的战绩,在公孙瓒麾下时,也只是一个普通将领,自然得不到太大的重视。

公孙瓒也不是放弃赵云,只不过是顺其自然,爱来不来,爱走不走的态度。

这从他把赵云派去帮助刘备,到青州配合田楷打袁绍就能看出来,并没有把赵云当成核心的心腹对待。

反而是赵云在公孙瓒那待得不顺心,主动放弃了公孙瓒这个贵族出身的主公。

而且,赵云离开公孙瓒的时候,正是公孙瓒击败刘虞,独霸幽州,如日中天的时候。

从后来刘备屡战屡败,但赵云依旧忠心跟随的情况来看,赵云显然也不是朝三暮四的二五仔。

他为何要在富贵荣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离开公孙瓒?

其实,赵云跟公孙瓒没有私人矛盾,他离开的原因只有一个,两人的价值观严重不符。

根据史书记载,赵云是在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时,投奔的公孙瓒,大概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刘备改投徐州陶谦之前一年)时离开公孙瓒。

从这段时间内,公孙瓒干的一些事情,大致就能找出赵云为何要离开公孙瓒的端倪。

初平二年时,公孙瓒干出过一件大事,就是击破数十万黄巾军,《后汉书·公孙瓒传》中记载:

初平二年,青、徐黄巾三十万众入勃海界,欲与黑山合。瓒率步骑二万人,逆击于东光南,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贼弃其车重数万两,奔走度河。瓒因其半济薄之,贼复大破,死者数万,流血丹水,收得生口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威名大震。

赵云大概就是在公孙瓒击败黄巾军,威名远播之时,慕名而来。

但赵云并不是根据自己的意见决定投奔公孙瓒的,而是集合了乡民们的意见。

根据《云别传》中的记载,当公孙瓒问赵云为何不去投奔袁绍,而来投奔他之时,赵云是这么说的:

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赵云说得很清楚,他们那里的人也不知道应该投奔谁,只不过想"从仁政所在"。

或许是因为公孙瓒能击败被东汉朝廷妖魔化的黄巾军,常山人民认为他能保境安民,所以商量着投奔他。

但此后,公孙瓒的一系列行为,让赵云看出公孙瓒的本性。

首先,是公孙瓒漠视东汉朝廷的权威。

赵云最后离开了公孙瓒是因为什么?二人之有何矛盾? 第2张

政府还在,他就自己就到处封官,封的还是州牧一级的官员,《后汉书·公孙瓒传》中记载:

瓚乃自署其将帅为青、冀、兗三州刺史,又悉置郡县守令。

后来的三国霸主曹操、刘备、孙权等,如日中天之时,要想让自己兼任个州牧什么的,都还知道上书表奏朝廷,走个流程。

公孙瓒自行封官许愿很正常,但连流程也不想走,这样的行为简直就不把朝廷放在眼中。

赵云后来为啥一心跟随刘备?不就是刘备以大汉正统自居,干啥都要讲个名正言顺。

因此,赵云很难认同公孙瓒的做法。

其次,公孙瓒因私怨杀害宗室大臣。

他因私怨跟东汉宗室,幽州牧刘虞结仇,双方掀起大战,刘虞大败。

公孙瓒在俘虏刘虞全家后,当着朝廷派来调解双方矛盾的使者面前,将其杀害,《后汉书·刘虞》中记载:

瓚追攻之,三日城陷,遂执虞并妻、子还蓟,犹使领州文书。会天子遣使者段训增虞封邑,督六州事;拜瓚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瓚乃诬虞前与袁绍等欲称尊号,胁训斩虞于蓟市......遂斩焉。传首京师。

这个霸道的行为就更过分了,一个皇族,公孙瓒想杀就杀了,还“传首京师”。

刘虞在幽州时,还不是那种把地方搞得民怨沸腾的昏官,他是很得人心的,史载:“虞以恩厚得众,怀被北州,百姓流旧,莫不痛惜焉。”

擅杀一个在民间被称为好官的皇族,不管别人怎么看,赵云肯定是看不惯的。

再者,公孙瓒不体恤百姓,奢侈无度。

根据《后汉书·刘虞》中的记载,公孙瓒跟刘虞的矛盾,除了权力之争外,主要是刘虞厌恶其“屡违节度,又复侵犯百姓”。

《后汉书·公孙瓒传》中也记载,当公孙瓒击败刘虞,独霸幽州之后,就开始剥削治下百姓,自己也开始了奢侈无度的生活:

是时,旱、蝗,谷贵,民相食。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常言“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故所宠爱,类多商贩庸兒。所在侵暴,自姓怨之。

公孙瓒的暴行导致的后果是,幽州百姓开始不服从其管理:“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瓚所置长吏,复与辅、和兵合。”

在这种情况下,公孙瓒不仅没有反思,也不去安抚百姓,反而在易京修筑高楼,囤积抢来的粮食物资,躲入其中。根据《后汉书·公孙瓒传》中的记载,他还扬言:

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埽黄巾于孟津,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赵云最后离开了公孙瓒是因为什么?二人之有何矛盾? 第3张

不但是公孙瓒如此,他麾下的将领们也大多如此,《英雄记》中写道:“瓚诸将家家各作高楼,楼以千计。”

这样的公孙瓒势力集团,无疑让抱着“从仁政所在”的赵云极度失望。

从各种史书中记载的赵云来看,他的本事跟《三国演义》中记载的有很大区别,但心中的正义感还是雷同的。

他带着乡兵选择了公孙瓒,本就是抓阄式的碰运气,既然公孙瓒达不到他的期望,他自然也就要逃避。

因此,不论公孙瓒看重赵云与否,价值观不同的他们,注定走不到一块去。

当公孙瓒死后,名义上是其属下的赵云又能重新找一个主公,他找的不是土豪袁绍、曹操,而是投靠寄人篱下的屌丝刘备,原因也只有一个,两人的价值观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