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唯才是举”背后有什么典故?唯才是举是谁提出的?

“唯才是举”背后有什么典故?唯才是举是谁提出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8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唯才是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主张之一,它强调人才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那么,唯才是举的典故是什么呢?

“唯才是举”背后有什么典故?唯才是举是谁提出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孟尝君提出了“以德为先,以才为辅”的治理理念,认为只有用贤才来治理国家才能获得长治久安的效果。后来,孟尝君的儿子孟尝子继承了他的父亲的政治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他认为,只有通过选拔和重用有才干的人才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他提出了“唯才是举”的政策,要求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破身份、地位、出身等不合理的限制,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得到重用和发展。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唯才是举的典故。相传,唐朝时期的李世民在夺取天下之后,大力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有一次,他召见了一位名叫张九龄的官员,询问他对政策的看法。张九龄回答说:“臣以为唯有才干可以兴邦治国,唯有贤能可以安邦定国。”李世民听后深表赞同,并将张九龄提拔为宰相。从此以后,唯才是举成为了唐朝的重要政治理念之一。

总之,唯才是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主张之一,它的典故有很多种。无论是孟尝子的“以德为先,以才为辅”,还是李世民的“唯有才干可以兴邦治国,唯有贤能可以安邦定国”,都表达了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这种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的中国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