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窝阔台汗国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窝阔台汗国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0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窝阔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

历史变迁

1225年,成吉思汗把今阿尔泰山以南以及以稍偏西的一些土地封给其三子窝阔台汗,成立窝阔台汗国,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他以哈拉和林为大帐常驻地。1229年,窝阔台在拖雷监国两年后召开的库里尔台大会上肯定了其父的遗命而顺其自然的成为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之后,又重用政治家耶律楚材;使占领的华北地区的汉文化,仍得以维系住。

1241年12月窝阔台汗在亚洲地区逝世,其侄子拔都(术赤的长子)正西征保加利亚第二、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立陶宛大公国、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波西米亚与捷克、摩拉维亚与斯洛伐克、奥地利王国)、意大利东北部和威尼斯共和国的达尔马提亚、匈牙利王国、原南斯拉夫地区和拉什卡,皮亚斯特王朝时期的波兰王国等国,闻讯班师回蒙古本土,准备参加在首都鄂尔浑河畔的哈拉和林召开的库里尔台大会,争取大汗的位置。然而皇后脱列哥那任摄政1242年-1246年到公元1246年12月推出其子贵由为蒙古帝国第三任大汗成功。

窝阔台汗国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1246年,贵由继承父亲的大汗位,同时领有蒙古本部及窝阔台汗国两块地方。1248年七月,在位仅一年零八个月的贵由从叶密立的领地西巡时因酗酒过多去世。

贵由死后,有实力的拖雷之子蒙哥夺得蒙古帝国大汗之位,在1251年7月登基成为蒙古帝国的第四代君主。由于蒙哥并非窝阔台后裔,对一些窝阔台系后王有戒心,以窝阔台系后王屡与作难的缘故,改变了他们的封地,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另有一种说法是:为了追讨失去了的权力,窝阔台的遗儿联合察合台汗国诸王,意图暗杀蒙哥汗。结果,蒙哥识破了计谋,所以把包括了贵由的家族,包括了他的遗孀在内所有人处死及流放。而窝阔台汗国的领地,则由窝阔台的其他儿子瓜分。当中,窝阔台之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之地)。事实上,窝阔台汗国在这时已经解体了。窝阔台其中一位孙子海都被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另一个孙子脱脱则占领叶密立。

蒙哥汗在1259年7月27日去世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1260-1264年),窝阔台家族所承受的压力虽然减轻了,但这时窝阔台的孙儿海都抬头,并与察合台家诸子选择站在阿里不哥一方。然而,窝阔台的儿子合丹所属的家族却选择追随原来领有河西走廊一带的忽必烈,与海都家族对立。阿里不哥失败后,海都仍然与忽必烈为敌。由于海都与察合台家诸子的友好,海都的实力逐渐增强,称雄中亚,甚至察合台汗国也在其势力范围内。

1260年忽必烈称汗并于1264年彻底击败阿里不哥,其后在1271年建立元朝后,海都与察合台汗国(1222-1571年)和钦察汗国(1219-1502年)君主组成同盟与忽必烈的元军交战,并一度攻占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的治所哈拉和林。忽必烈去世后,海都继续与元成宗交战。1301年(大德五年)海都兵败并于不久后去世,其子察八儿立,窝阔台汗国开始走下坡。1304年,察合台汗国入侵窝阔台汗国,元军趁机进攻,察八儿兵败,投靠察合台汗国。1309年(至大三年),察八儿在察合台汗国的内争中失败,为察合台汗怯伯所败,逃入元朝境内,窝阔台汗国灭亡,其地多被纳入察合台汗国。

 元史记载

违抗大汗之命,形同叛逆,故而就有了“至元初(实为至元二年)海都叛”之说。而三年之后海都发动战争,时间正是至元五年,和《元史》的记载相吻合,所以,海都叛于至元五年(1268)是确定无疑的。

既然《元史》卷63“至元五年海都南犯北庭”的时间在波斯史料中得到印证,应该再无疑问了,但事实正好相反。我们发现,海都首战进攻的“北庭”,并不是指别失八里(吉木萨尔),而是指哈剌和林(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东岸附近)。

前引《史集》,海都首叛攻打的是纳邻,纳邻是归元朝管辖的蒙古部落,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上游附近的阿尔泰山区,正好挡在海都进军和林的路途上。海都先将其击溃,然后攻打和林。这就是首战在《史集》中是纳邻而在《元史》中是北庭(和林)的缘故。

窝阔台汗国地图 窝阔台汗国被谁所灭 第2张

  窝阔台汗国

海都攻打的是和林而非别失八里的证据如下:一、蒙元时代和林也被称作北庭。《元朝名臣事略平章廉文正王(廉希宪)传》有“宪宗(蒙哥)南征,留季弟阿里不哥居守北庭,”蒙哥伐宋,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大帐,后来在和林冒承汗位,这已为人所共之,北庭何指,不言自明。又如,《中堂事纪》记中统六年“董文炳来自北庭。

知我军大捷,中外称庆。”这里所说的就是忽必烈在和林大败阿里不哥之事。

和林的“北庭”之名,可能是由于“北廷(大汗廷)”字误所致。二、当时窝阔台汗国的核心地带也迷里(额敏)至霍博(和布克赛尔)地区位于吉木萨尔之北,海都“举兵南来”似乎方位正确。孰不知蒙元时期蒙古人的方向名词虽然也称作“东、南、西、北”,但所指方位与正常惯用的名称所指方向正好相差90度,他们所说的“东”实际是指北方,“南”指东方,“西”指南方,而“北”指西方,这种奇异的方位识别方法和正确的方位识别标准在元代都在使用,故而元代文献中方位词使用十分混乱。

这种例子俯拾即是,元朝人虞集的《高昌王世勋之碑》有:“乃迁居交州,今火州(吐鲁番)也,统别失八里之地,北(实为西)至阿术河(阿母河),南(东)接洒泉,东至兀敦甲石哈,西(南)临西番(吐蕃)。”又如《元史》卷122:“(亦都护)还镇火州,屯于南(东)哈密力之地”;《元史》卷13:“至元八年建墓于和林北(实为西)野里麻里(阿里麻里)之地”。

蒙古人这种相差90度的方位标准,就明白“海都叛,举兵南来”不是南下吉木萨尔,而是东犯和林。三,至元五年时镇守和林的正是北平王那木罕。亲王出镇和林是元朝始终贯彻的传统,那木罕于至元三年(1266)受封北平王(这里的“北”采用了正确标准,如其兄忙哥剌受封安西王,镇守河西,其弟奥鲁赤受封西平王,镇吐蕃、川西),《元史土土哈传》载:“宗王海都构乱,世祖以国家根本之地,命皇太子北平王率诸王镇守之。”除和林外,元朝再无任何一个地方堪称蒙古人的“国家根本之地”,可见北平王是出镇于和林。马可波罗记载海都曾经和那木罕大战于和林:“然渡此两年毕,海都国王征集重军,……彼知大汗子名那木者时镇哈剌和林,……(海都)抵于哈刺哈林附近。时大汗子与新长老约翰已率大军驻此以待。……此战之久,为鞑靼人从来未经之酷战。……双方退还营帐。及至(第二天)黎明,海都国王闻谍报大汗遣来重军援助其子,自恃久持无益,遂命退军,……海都国王及其部众疾驰不停,至于大突厥国撒麻耳干城。”可见海都与那木罕确定在和林打过一仗,马可波罗记载这一仗发生在至元十五年(1278),其实应该是至元五年(1268)。因为至元十五年时那木罕正被囚禁于钦察汗国。他从至元八年进驻阿力麻里以后,于至元十四年被叛乱的部下──诸王昔里吉劫持,被拘禁于钦察汗国,直到至元二十一年(1284)才被放还,其后再未统率过军队,所以说这一仗除至元五年那次外,别无可能。《元史》卷63记海都(从阿力麻里)“远遁二千余里”和这里所说的退到撒麻耳干城吻合,“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和林)”与“(第二日)大汗遣来重军援助其子”对称,绝非只是巧合。从上述可知,至元五年海都首战攻打的是和林。

既然确定了至元五年海都“举兵南(东)来”的目标是和林,而且已经知道《元史》卷63的那条记载是将连续发生的几件事压缩在一起,再参证《史集》,就可以完全构勒出海都首战的前后过程:至元五年(1268),海都首度开战,向和林进发,首先击溃了进军路线上纳邻部,后与北平王所部大战于和林附近,海都见无法取胜,便勒军西归。从此,元廷改变了以前的怀柔政策,三年之后,北平王率领元军占领阿力麻里,建立大本营,海都“远遁二千余里”,至元十二年,朝廷又派丞相安童往辅北平王,一同驻守阿力麻里。

窝阔台汗国君主列表

合丹

忽秃伦

阿里算端

答失蛮察

昔兀儿海迷失

麻哈没的算端

鬼力赤

阿岱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