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4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韩信三族后,韩信的3岁幼子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西汉以来,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什么意思呢,概括来说就是,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由同一人造成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众所周知,这句话是有历史典故的。熟悉西汉历史我们知道,“成也萧何”,说的是萧何是韩信的伯乐,是他将韩信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并做了大将军;“败也萧何”,说的是韩信之死,也是萧何参与设的局。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剧照:韩信

作为一代名将,韩信居功至伟,刘邦曾在人前人后毫不掩饰地夸赞韩信,汉室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韩信要占大部分的功劳。不过,恰恰是这样一位朝廷重臣,最后却惨死于刘邦的屠刀之下。

很多人都知道,韩信之死萧何要负很大的责任。韩信死后被夷灭三族,而他3岁的幼子却侥幸保全。可是你不知道的是,这个孩子能活下来,还是因为萧何。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第2张

剧照:韩信、萧何

鸟择良木而栖,人择明主而臣

刘邦能够取胜,有3个人功劳很大。智谋有张良,内政有萧何,外出打仗靠韩信。尤其是韩信,为刘邦出生入死,最终打下了半壁江山。像我们所熟知的胯下之辱、独当一面、多多益善等数十个成语典故皆是出自这位历史人物。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是一个悲剧且苦情的人物,他短暂的一生纵横捭阖,曾创下无数荣光。他的死,既让人同情,也让人感慨不已。对于西汉来说,韩信功不可没,那么,刘邦怎么就对他下了黑手呢?这一切还得从韩信特殊的人生际遇说起。

秦末大乱,一身才华的韩信决定择明主而事,施展自己的鸿鹄之志。在投靠了项梁之后,又投靠了项羽。不过楚霸王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韩信人微言轻,不得已最后又改投了他的对手刘邦。

刘邦是不是明主?不可一概而论。从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来看,刘邦确实是一代雄主,包藏在他身上的缺点,应该都是“瑕不掩瑜”。不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个皇帝,刘邦有时候必须采取必要措施,甚至是极端手段来办好一件事,甚至是处置一个人,目的只有一个:维护自己的权威统治。

曹操曾说过:夫英雄者,胸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邦行为处事不拘小节。楚汉之争期间,他兵败时曾多次把亲生骨肉踢下马车。当妻儿老小落入项羽之手时,他不闻不问,甚至当项羽扬言要烹杀刘老太公时,刘邦却请他分一杯羹汤……真是冷漠至极。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第3张

剧照:刘邦

刘邦如此薄凉之人,又怎会诚心相待几易其主的韩信?可以说,自韩信踏入刘邦阵营时,就已经注定了悲惨的结局。

韩信与刘邦智慧的较量

彼时,刘邦被项羽封汉王时,很多将领都闪人了,认为跟在刘邦后面没有发展前途。韩信也背起行囊,准备夜间悄悄离开。萧何发现后,追了上去,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韩信替刘邦提出了“攻占关中,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为刘邦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之后,韩信挥师北伐,平定魏国、击败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公元前203年,刘邦拜韩信为相国。韩信领兵攻打齐国,在潍水之战中全歼20万楚军。

此时,功勋卓著的韩信写信给刘邦,暗示封他为齐王。刘邦虽然很生气,不过目前的他只是灭掉了最大的劲敌,离他认为的“功德圆满”还相差甚远,所以刘邦必须仰人鼻息,就封了韩信为齐王。

在韩信看来,这只是他向刘邦的一次试探,但齐国在当时是最大、且最为富庶的诸侯国,辖73座城池,如果韩信拥兵自重,如执天下之牛耳。所以,在刘邦看来,韩信就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第4张

网络配图

另外,早在攻打齐国之前,刘邦已经安排说客郦食其去游说齐王田广投降。可即便如此,韩信依然出兵攻打,这明显意味着,韩信想将齐国据为己有,甚至说在此建立根据地,以增加跟刘邦对话的筹码。

而且我们知道,刘邦与项羽在鸿沟和解后,与张良商定,要在项羽撤退时,发动背后偷袭。可是,当刘邦率部队从阳夏一直尾随项羽军到固陵,事先约好的韩信并未出兵助战。大有“坐山观虎斗”的意思,最后刘邦被打得灰头土脸,大败而逃。如此一来,韩信在刘邦心中的“不臣”形象已经坐实。

《史记·高祖本纪》: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刘邦综合上述三点考虑,攻下曲阜之后,马不停蹄赶往定陶军营,夺了韩信的军权。刘邦称帝之后,没有着急动韩信,而是将其由齐王改封楚王,建都下邳。同时彭越授封梁王,韩王信为韩王,改封称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耳封号不变。表面上看,刘邦与大家“苟富贵,勿相忘”,汉朝恢复安宁,不过,这却是刘邦为麻痹韩信而出的一记高招。

公元前201年,有人诬告韩信要谋反。刘邦把韩信抓回洛阳,赦免他的罪过,贬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居住。既然在天子脚下,这明显就是要困住他,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错了。刘邦已经铁了心的要置韩信于死地。

一代“兵仙”之后,终得保全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虽然被屡次贬谪,不过他在军中的威望却有增无减,韩信最后被称为“兵仙”,不光他带兵打仗有谋略,更是他在军中有非常好的口碑。这样一个悍将,刘邦打天下时,非常倚重,过渡到承平年代后,韩信就是一个隐形炸弹。所以,刘邦寝食难安。

公元前197年7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称病情严重,没有进京。刘邦怀疑陈豨要造反。9月,陈豨果然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兵马前往平叛,韩信托病没有随从。后来,有人将韩信告发到吕后那里,说韩信要与陈豨一起举事造反。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第5张

剧照:刘邦、吕后

此时,又是萧何献计。

的确,韩信对于自己屡次遭贬,早已表现出不满,他常常以生病为由,不去参加朝会,私下里还和叛变的陈豨搅和在一起。虽然他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怨恨,但刘邦却不这样想。

最终,萧何奉吕后之命来到长乐宫,为何是萧何?萧何是谋士不假,但当初韩信是萧何一手推荐的,韩信不死,死的便是他。萧何不得不替吕后献计。

当萧何来请韩信时,韩信已经觉得事有不妙。韩信继续以生病为由拒绝入宫。萧何说,陛下已经将叛变的陈豨处死,这是一件大喜事,文武群臣全都前往祝贺,即便是生病也应该出席才好。

这番话滴水不漏,加上萧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韩信最终还是去了。结局大家应该都知道,埋伏在宫里的刀斧手早已准备就绪,吕后坐在上位,冷冷地打量着前来踏入陷阱的韩信。韩信深知,吕后坐在前面,坐在幕后的一定是刘邦。

《史记·淮阴侯列传 》: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韩信被处死后,被夷灭三族。不过,在一些传说中,韩信3岁的幼子却逃过了这次屠杀。

据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被灭三族时,膝下一个幼子才3岁,被韩信的门客蒯通藏了起来幸免于难,后来托付给萧何。萧何自觉对不起韩信,便修书一封让人带幼子逃到南越,叮嘱南越王赵佗收养。去韩姓一半改为“韦”姓,此后韩信后人得以延存并开枝散叶,今广西壮族多韦姓者。一代兵仙没有绝后,还得感谢萧何。

这是不是再一次丰富了那句成语的内涵: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被刘邦灭三族后 韩信三岁的孩子又是什么下场 第6张

剧照:韩信

(一代“兵仙”韩信的人生跌宕起伏。际遇明主,最后却遭刘邦诛杀,也许是生不逢时吧,不过每个人物的背后,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不过,古代帝王的权威不容挑衅,韩信不经意地触碰逆鳞,最终不得善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