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秦国在秦孝公变法的时候 商鞅此人真的不可或缺吗

秦国在秦孝公变法的时候 商鞅此人真的不可或缺吗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在秦孝公变法过程中,商鞅真的不可或缺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嬴师隰去世,他的儿子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年仅二十一岁。

嬴师隰之前所做的铺垫工作,秦孝公全看懂了,所以他上位之后,立刻张榜求贤。

在这种背景下,商鞅离开魏国来到秦国,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最终成为秦孝公的左膀右臂,着手准备变法事宜。

秦国在秦孝公变法的时候 商鞅此人真的不可或缺吗

但秦国的变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秦国国内,有着大量的功勋阶层,他们躺在祖辈的成绩上吃老本,一心只想稳定,不愿意变法。

说起来也很有道理,毕竟“祖宗之法不可变”。

可是商鞅却说,祖宗当年并没有被魏国压着打,所以当年的法是好法。

现在,我们连黄河都过不去,要是还抱着祖宗之法,只能被魏国慢慢闷死。

客观地说,双方的说法都有道理,但也都有漏洞,如果搞辩论,那显然是棋逢对手,没个几年根本分不出胜负。

然而,是否应该变法,不是看谁的嘴皮子利索,而是看谁手里的力量更强大。

如果秦孝公的力量足够强大,哪怕商鞅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巴,也不会妨碍变法的推行。

如果秦孝公的力量不够强大,就算商鞅说得天地倒悬,秦国也依然是从前那个秦国,不会有一丝丝改变。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大家就该达成一个共识:商鞅的优秀,只建立在秦孝公为其搭建的舞台之上。

如果没有这个舞台,商鞅无论多么优秀,等待他的都只有败亡一途。

比如说,之前在楚国搞变法的吴起,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个人魅力,显然都超过了商鞅一大截。

但结果呢?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刚死,吴起就被人射成了刺猬。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秦国在秦孝公变法的时候 商鞅此人真的不可或缺吗 第2张

或许有人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变法,完全是因为国内的保守势力不够强。

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

商鞅初来乍到,无权无势无根基,他之所以能站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只因为他背后有一个秦孝公。

与商鞅辩论,就是与秦孝公辩论,这是公开的秘密。

可即便如此,保守势力依然敢大肆攻讦商鞅,摆出一副与变法势不两立的样子。

这本身就说明,在秦国国内,有着非常庞大的保守势力,甚至敢跟国君打擂台。

而这一切,还是建立在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嬴师隰,已经缓慢做出过部分改变的前提下。

如果毫无准备地从零开始,秦孝公和商鞅所面临的抵抗必定会大得多,也激烈得多。

秦国在秦孝公变法的时候 商鞅此人真的不可或缺吗 第3张

很多人之所以会高看商鞅,其实就是认为,如果没有商鞅的高明见解,秦国就会在保守的道路上裹足不前。

这是因为,他们只认准一点:当时的秦国,不改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大家必然都想改,只是缺一个领头羊而已。

于是在这种时候,领头羊秦孝公带着商鞅隆重登场了。

可问题是,不改就是死路一条,最后大家互相吵闹推诿,然后加速死亡的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不止一次。

毕竟大明皇室缺钱的时候,那些富商大贾宁愿让钱烂在仓库最后资敌,也不愿意交给朝廷改善困境。

照理说,大明继续存在,才能更好地保卫他们的利益,然而他们就是只看眼前不看未来,就是要乐观地估计未来,你能有什么招?

认为所有人都会在面临死路时团结一心,本就是迂腐之见。

所以当商鞅谈到什么“不变法就灭亡”的时候,不管大家信不信,表面上显示出来的态度都是“你小子少唬人,毕竟我当年也是靠这套话术混江湖的。”

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天下大势变更,以及利益集团交锋的关键时刻,个人的作用必然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无法影响大局。

秦孝公和商鞅在这关键时刻表现优秀,固然值得称赞。但如果有人非要断言,没有这两人,秦国就必然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中国的未来也将大不一样。

那么我也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毕竟我不会传唱什么英雄史诗故事,只会坚守唯物史观的初心,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