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9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秦国为什么将齐国视为最后一个消灭的国家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看,齐国都是最适合最后歼灭的国家,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秦灭六国为什么首选韩国?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首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秦国为什么将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定为韩国,而不是其它的国家呢?

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韩国太弱。

韩国的地理位置是战国七雄中最恶劣的一个,没有之一,根本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

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是魏国、齐国,南边是楚国,西边则是秦国。

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发展,都没有发展的可能,因为哪一个国家都比他强大。

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之所以能够发展成战国末期唯一一个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就是因为他的北边面对着胡人国家,有发展空间。

没有发展空间的韩国如果奋发图强,像秦国一样改革变法,或许还会所成就,但是他虽然也改革变法,可改革变法的内容却令人目瞪口呆。

别人改革变法都是奔着富国强兵去的,而韩国改革变法是奔着驾驭臣下去的。

主持韩国变法的人物是申不害,与商鞅一样是法家,但是他的特长与商鞅不同,他的特长不是法,异是“术”,就是权术的意思。

改革变法的有效期与重用他的韩昭侯在位时间相对。随着韩昭侯的去世,所谓的改革变法也就变成了一纸空谈。

这也是为什么别人改革变法强盛时期少则五十年,多则上百年,而韩国仅仅只有十五年。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史记·韩非子列传》

想利用十五年的时间将韩国发展壮大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韩国的国力弱小,又与秦国接壤,肯定会时不时的遭到秦国的攻击。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况且秦国传到秦昭襄王手里的时候,国策变成了“远交近攻”,也就是结交远的国家,攻打近的国家,侵略韩国的频率日益升高。

韩国对秦最大的一场败仗“伊阙之战”就是发生在此时,此战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大军被白起歼灭,注意是歼灭。

按道理来说,韩国应该大力推行合纵攻秦政策才对,但是它偏偏玩起了朝秦暮楚。

今天想着联合秦国去打其他的国家,明天又想着联合其他的国家去打秦国。

就比如平岸之战,秦国大败韩国,夺取数座城池,韩国想要与秦国一起攻打楚国,尽量减少平岸之战损失。

但是却因为楚王那虚无缥缈的口头救援,转过头来就要与秦国绝交。

结果遭到了秦国的暴打,还没有得到楚国的援助,或许这就是弱国的无奈。

秦国第一次的灭国之战,讲究的就是快、准、狠,一定要快速的将这个国家消灭,镇住列国。

要不然等到其他国家来救援,或者一时半会灭不了,将会影响到秦国一统六国的大业。

公元前230年,秦将内史腾从南阳出发,仅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韩国灭亡,而韩国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

因为在此之前,韩国的国土已经被秦国蚕食到不成样子,整个韩国竟然没有一座要塞。

原本的要塞成皋、荥阳、宜阳,早在秦始皇继位之前就已经是秦国的国土。

到秦始皇继位,韩国就只剩下几座孤零零的城池,摆在秦国的面前。

这也是为什么韩非子将韩国形容为秦国的一个郡,因为只要秦国想让它亡,它根本反抗不了。

秦国灭亡其他的国家,《史记》都会大谈特谈,只有灭亡韩国,用了几十个字,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写,秦国直接就是平推。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第2张

齐王普遍没有野心

齐国在春秋时期是首屈一指的大国,到战国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大国。

虽然国君从姜氏变成田氏,但国土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改变,这与君王有一定的联系。

翻开《史记》就会惊奇的发现,其他的国家都在不断的吞并小国,特别是楚国,简直就像贪吃蛇,在几年的时间内连灭几个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唯独只有齐国,似乎一个国家也没有灭过,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由于齐国的国君没有进取心。

山东是齐国的主要国土,而鲁国就是山东的一部分。

鲁国作为典型的杂牌国家,小到不能再小,如果说齐国有意吞并鲁国,鲁国绝对无法阻止,但到头来吞并鲁国的是谁呢?是楚国。

重要的是,楚国吞并鲁国并不是针对性的攻打,而是顺便性的攻打。

当时的楚国与秦国交战,结果打不过秦国,被秦国打到落荒而逃,就在落荒而逃的途中,将鲁国灭亡,而齐国对此视若无睹。

战国时期齐国最强盛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是齐宣王统治的期,孙膑就是出自于这个时期。

当时的齐国要多威风,有多威风,赵国被打向它求援,韩国被打也向它求援,而他都去了,那么有没有国家去报复它呢?没有。

不是不想,是不敢。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第3张

当时齐宣王有没有统一六国的目标呢?没有统一六国的目标。

他的目标仅仅只是将齐国做大,这个做大还是春秋时期争霸的那一套。

也就是被其他国家供奉为老大哥,供奉他的国家哪一个受到了威胁,他就率领其他国家攻打那个敢于攻打供奉他的国家。

“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

齐国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有进取心的国王齐闵王,但却偏偏没有脑子。

明知道将宋国吞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甚至有可能会遭到其他国家的围攻,但还硬是将宋国吞下去。

结果不出所料,遭到五国群殴,齐闵王死于战乱,齐国被打的只剩下莒和既墨两座城池。

要不是田单出来力挽狂澜,齐国提前完蛋也不是不可能。虽然故土重新收复,但是齐国的国力就此一蹶不振。

自此,齐国记恨上六国,摆出一幅闭关锁国的姿态。

长平之战赵国就曾经向齐国求援,齐国是唯一一个不怕秦国威胁的国家,因为秦国不与齐国接壤,手不够长,可是齐国却不肯。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其他国家也曾试图联合齐国,但是齐国都一一拒绝,哪里会想到最后一个被灭的竟然会是自己。

徒有其表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军队,如果没有军队,那么国家就如同一座松垮垮的屋子,随时都有可能垮塌。

而齐国就是一座松垮垮的屋子。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第4张

当年要了庞涓老命的马陵之战,庞涓为什么轻而易举的就中了孙膑的减灶之计?

因为在他看来,其他国家出现逃兵或许奇怪,但是齐国出现逃兵一点都不奇怪。

因为齐军的胆小是出了名的胆小,这一点不知庞涓这么认为,就连孙膑也是这么认为,这也是减灶之计成功的基础。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的主力军叫作“技击”。

按道理来说,一个国家的主力军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毕竟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然而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却评价技击就是一个笑话。

碰到小规模的军队他们或许能够打上一打,但要是碰上大规模的军队他们一定会鸟飞兽散。

“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复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 ——《荀子》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在于齐军的奖赏制度。

齐军的奖赏制度是,只要你有一个敌军的首级,那么你就可以换到八两的金子。

但要是没有首级,就算既定的战略目标完成,也没有任何的赏赐。

这就相当于鼓励个人英雄主义,一旦到了战场上,那一定是各自为战,而战争讲究的是整体作战。

如果齐国的士兵与秦国的士兵一样,生活水平低下,能够发家致富的方法就只有种田、打仗这两条路,齐军的战斗力或许会相对而言不弱更强。

但可惜的是,齐国士兵的生活水平偏偏普遍较高。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第5张

其他的国家税收也就是来自于田地,而齐国号称“膏壤千里”,有这一项齐国基本上已经能够高枕无忧。

但要知道,齐国属于沿海地区,不但产盐,而且还有着丰富的水产品。对于当时的其他国家而言,齐国简直富变态。

况且齐国的工业治铁、纺织也是十分的发达。

到了汉朝,齐地的铁官占了全国铁官的五分之一,齐国的工宫占了全国工官的五分之一。

而反观秦国,不包含巴蜀的基础上,一个也没有。

来钱的路子多,百姓的生活自然过得有滋有味,苏秦曾经来过齐国的都城临淄,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这里的人生活不是一般的好。

踢球的人到处都是,赌钱的人也到处都是,擅长各种乐器的人也到处都是,就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史记·苏秦列传》

而兵家大忌就是这种景象,如果韩信、白起带领的都是从这种景象里出来的士兵,那么他们一定打不了胜仗。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戚继光说的,出处在于戚继光自己写的《纪效新书》。

这也是为什么戚家军的成员全部出自于落后地区,其中义乌占到大部分。

如果齐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那么或许它的情况还算好一点。

但它存在的时间偏偏是战国时期,它的灭亡不是基本、可能,而是绝对、百分百,是注定的。

就算不是秦国将它灭掉,也会有其他的国家将它灭掉。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 齐国为什么是最后消灭的一个 第6张

齐国君王无能,军队也无能,秦始皇要是不将它定为最后一个灭掉的国家,那就是战略上的极大错误。

齐国外强中干是不假,但是他毕竟有那么大的体量放在那里。

如果说对它产生威胁的时候,还有其他国家的存在,它有所依靠,肯定会联合其他国家拼了命的抵抗。

到时候秦国统一六国的计划就会大大的推迟,说不定还会出现各种不安定因素,将秦国一统六国的计划直接毁掉。

只有将其他的国家全部消灭掉,单独只剩下一个齐国,让它孤木难之,才是上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