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3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是如何吃饭、穿衣与寝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一是距今最近的封建王朝,一是女真族1644年入关建立的朝代。

清朝自1644年入关到1911年退出历史舞台,一共经历了267年10位皇帝,如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末代皇帝溥仪。

这些皇帝在紫禁城内居住、生活、娶妻、繁衍子嗣、处理政事等,享受着九五至尊至高无上的凌驾于万人之上的特权。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皇帝)

如今他们虽已归于尘烟,但几百年前他们用过的食具、穿过的衣服及住过的寝宫等依然保存完好,成为历史遗迹供游客们参观。

而当处于巍峨的紫禁城内时,内心不免充满好奇,这些来自白山黑水的女真族皇帝是怎样在红墙黄瓦的紫禁城里吃饭、穿衣和就寝的呢?他们与普通百姓差别有多大?

简单说下大清最初的历史.....

清朝皇帝起源于白山黑水间,祖先是明代女真人。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曾是明朝的官员,因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便带兵反抗明朝,最后统一了女真各部。后来他的八子皇太极称帝,统一了整个东北,并进行一系列改革。

皇太极去世后,1644年,九子福临成为入主中原的第一个满族皇帝,为此大清王朝开启了它的非凡历史......

此后清朝皇帝们的生活不断变化,他们的吃饭、穿衣、寝居等都令人充满了好奇。今天就给大家简单揭秘下。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2张

(紫禁城)

一、食:民以食为天,王者食天下

常言,民以食为天。那清朝皇帝究竟是怎么吃的呢?他们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自1644年清人入关之后,他们也将满族的食风、饮食方式等带入了北京城。

为民族大融合,他们需要学习汉文化等,但饮食还是保持满族传统,食材以东北产的粮、肉、蛋、菜等为主。

到了年底,仍然例行关外流行风俗“狍鹿赏”等,还会赏赐东北野味给满汉蒙八旗军的功臣们,让远离故乡的将士们也能吃到家乡风味。

当然他们也会被北京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等熏陶,毕竟作为一个皇帝都有食遍天下美食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吃“关东货”时,也效仿明代宫廷征收天下贡品,最有名的是当时江苏的鲥鱼。

江苏鲥鱼是一种风靡当时又十分珍贵的鲜鱼。它进贡到北京非常难,一是保鲜难,打捞上来后必须马上水旱并进送到北京,路上还要冰块保鲜。二是运送难,江苏到北京天遥地远有三千里路,但为了鱼的“鲜”味,必须在44小时内快马加鞭送到北京,有时甚至还跑死了人、跑死了马......

如此,天下美食尽入皇宫,清朝皇帝的饮食在逐渐发生变化。

如清初顺康两朝主要吃各类野兽肉、家禽、家畜等,烹饪方式也很简单,如大块煮炖等,用大盘装等,后来逐渐变成多层次加工

到乾隆时,清王朝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粮食富足,商业繁荣,清宫饮食服御发生巨大改变。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3张

在制度上如《国朝宫史》等规定了宫廷饮食等级标准及份额。如皇帝、皇太后和皇后享受是最高标准饮食,每次进全份膳48品。皇后以下妃嫔等递减,皇贵妃、贵妃食半份膳即24品,妃以下再减半份膳即12品。

虽说清朝皇帝“王天下者食天下”,但对各地贡品也是有选择食用的。比如哪些是专用,哪些是改善膳食结构的等。

清宫的饮食管理机构是内务府与光禄寺,内务府是管理皇族的总机关,下设御膳房、御茶房等专门管理皇帝饮食的机构。

那么清宫皇帝在一天里是如何用膳的呢?

依满族传统,清代皇帝每天吃早、晚两膳,早膳在早上六七点,晚膳在十二点到下午两点。这样看起来很少啊,不像我们现在有一日三餐,但其实早晚膳之外,皇帝在晚膳前后还有一次晚点。

皇帝用膳之地也不固定,多在寝宫或办公之地。

雍正以后的皇帝多在养心殿批阅奏章、进膳,每次皇帝想吃饭,一声“传膳”下去,立即就有3张膳桌一字排开。传膳太监鱼贯而行,将饭菜摆在长桌上,长桌摆满后首领太监就请皇上用膳。

乾隆是有名的养生皇帝,他一年四季在早膳前都要吃一碗冰糖炖燕窝,早、晚膳也会加燕窝在膳食里,他还很喜欢吃肉,并要精选细烹。

还有一个清宫习俗,如公主出嫁、皇子成婚等,皇帝都要赏赐整桌饭菜,如道光女儿出嫁赏赐的就是两桌饭菜。

清宫皇帝的膳食厨师有三类:一是入关后带来的盛京满族厨师,二是明代宫廷留下的山东厨师,三是按皇帝、后妃饮食喜好选用的厨师。如乾隆南巡时喜食江南食品,就带回来了苏杭厨师等。

而1911年清王朝覆灭后,末代皇帝成为逊帝虽仍居在紫禁城里,但却打破了祖宗传统,喜欢上了吃西餐。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4张

二:大清皇帝的锦衣裘服

古代天子的衣、冠一般为黄裳、玄冠,即黄衣黑帽,寓意来自“天地玄黄”。此后数千年的皇帝都将玄、黄二色作为正统颜色。

清朝女真族是出生于白山黑水之间、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因此满族的着衣习俗贯穿了清朝的始终,如清代皇帝服饰的披领、箭袖、腰带等都保留了满族风格。

清朝皇帝官服有3种:礼服、吉服和便服。

一是:礼服

朝服是礼服的一种,明黄色,由上衣下裳组成通身长袍,再配箭袖与披领。衣身绣34条金龙,两袖各绣1条金龙,披领绣2条金龙。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着装,与满族生活习惯息息相关,食肉、皮衣是他们的主要方式,满洲贵族多穿动物毛皮缝制的衣服,为了便于骑射,还会将宽大长袍衣袖等收窄。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5张

如1632年,皇太极阐明:

“服制是立国之经,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初之制”以及“凡改汉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

但入关之后,满族生活环境变化,长袍箭袖已失去实际作用,服装又将改制。如乾隆时改为汉唐衣冠,但不久又改回去了。

总之,清代服饰满族特点保存得较多。如长袍箭袖得到保留并定为国家最尊贵的礼服,还载入了典制。

什么是“箭袖”?这里简单说下,箭袖又叫马蹄袖,而一遇行礼又能快速将袖头翻下,无论行全礼还是全礼都很方便。这种行礼场景,我们在清宫剧里都能看到。

如此清代官服箭袖形式,一直保持到清亡。

当然清代服饰除了保持满族特色外,也吸取了历史皇帝的服装纹饰,如十二章墨线图,就是绘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12种东西的服饰,如此寓意满满。

如日月星辰象征普照天下,山表示高山仰止、取其仁德,粉米是五谷之一可以养人,华虫则寓意文采昭著,等等。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6张

二:吉服

什么是吉服呢?

凡遇宫中遇喜庆之事,皇帝是要穿吉服的,吉服又叫龙袍,是用最高级的明黄色制成的。通身绣“九龙十二章”,着吉服时,外面再罩衰服,挂朝珠,挂吉服带。

故宫保存的皇帝龙袍,还在金龙、十二章、彩云中加上了双喜字的文饰。显然这就是皇帝结婚时穿的。凡遇皇帝大婚,宫廷内的吃穿用度等都以龙凤双喜为图案。

如1872年同治皇帝大婚时,苏州织造就绣了一大批龙凤双喜的床帐物品等。

三:便服

顾名思义,便服是皇帝日常穿的服装,又叫常服。它是皇帝穿得最多的服装,有常服袍和常服褂两种,颜色和纹饰等也都没有特殊规定。

但从故宫收藏的皇帝便服颜色与纹饰则寓意满满。

如入关之初,满洲贵族穿寓意清淡、明快的天蓝、宝蓝,毕竟“清”与国号字同音,如此天蓝和宝蓝就成了当时的流行色,一直到道光朝。

此外还有木红色、枣红色,以象征天下富足、生活红火等。

还会绣团龙、团鹤等纹样,寓意幸福长寿,用“卍”(音wàn)字或万年青花与灵芝头组成的纹饰,寓意“万事如意”等;

而“卍”字加葫芦颈上系彩带,寓意子孙万代,因为葫芦是爬蔓植物,连续结果有连绵繁衍子孙、永远不断的意思。

清代服饰还规定,穿不同的服装,要戴相就应的冠帽。皇帝穿朝服时要带朝珠,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的朝珠。

皇帝还要系相应腰带,每种衣服搭配不同腰带。穿朝服就着朝服带,穿吉服就着吉服带,带上拴着满族喜欢的饰物-荷包。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7张

三、住:清朝皇帝究竟住哪里

紫禁城里居住过明清两代24位皇帝,虽然里面宫殿无数,但皇帝住的只有养心殿与乾清宫,清代皇帝多以养心殿为寝宫。

大清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就经常住在养心殿,后来也死在了养心殿,只有康熙住在乾清宫西暖阁,雍正继位后又一直住养心殿。

明代至清初,皇帝住乾清宫,与之相对应的,皇后住坤宁宫。

《周易》里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进也,故称乎母”及“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坤为地,为母”。

“乾清”意为天下清明、大地安宁,而用此命名则喻帝后家庭幸福、国家清平安宁,因而明代帝后分别住乾清宫与坤宁宫。

而由于嘉靖皇帝差点被十多名宫女缢杀,因此乾清宫自那起成了不被后世皇帝看好的宫殿。

而养心殿与乾清宫相比,开间与进深等严谨很多,想必这是雍正移居养心殿的原因之一吧,而此后的清人皇帝都没再迁出过养心殿。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帝是衣食住行到底是什么样的 第8张

(养心殿)

养心殿有“朝”与“寝”的功能。

如皇帝批阅奏章、召见大臣等都在养心殿。如皇帝不在后妃处过夜,则由敬事房让皇帝在晚膳时翻牌,后妃当晚被召幸后就寝在养心殿旁的东西围房等。

总之,清朝皇帝的衣、食、住虽然极尽奢华,但都在规定与限制之中,也许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般幸福与美好。

高处不胜寒。当一代皇帝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皇权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拯救天下苍生的责任,所谓能者居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