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9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对“既生瑜,何生亮”三国中诸葛亮周瑜到底是什么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摘 要: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和“虚构”的过程,《三国志》中两人几无交集,在《三国演义》中,围绕赤壁之战和夺取荆州,大肆铺陈两人的斗智斗勇,故事情节更为完善。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在这一故事生成的历史过程中,“对手型”知音的文化意蕴逐渐凸显。这一文化心态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历史巨变中身不由己的对立与相互欣赏。

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深入探讨这一故事的生成及所反映的士人文化心态,对于从故事情节的生成上探寻《三国演义》的文化内涵具有发意义,并有利于从微观层面揭示长期被遮蔽的“对手型”知音文化的历史和思想意蕴。

人物关系的表现

概括而言,诸葛亮与周瑜之间,既有身为有智之士的互相敬佩,也有各自为营的互相算计。

对手关系

诸葛亮和周瑜的对手戏主要围绕赤壁之战和夺取荆州两件事情。

在赤壁之战后,两者的对手关系就被罗贯中从暗处提至明处来表现。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2张

知己关系

首先,让我们将目光放在鲁肃身上。他多次成为诸葛亮和周瑜交流过程中的一环,且给出的反应尽是“暗思孔明之高见,却不敢明言”。

在“卧龙吊丧”这一情节中。周瑜死时何其愤然何其壮烈,可谓举国哀悼。反观诸葛亮的表现呢?不喜不悲,不贺不哭。在外人看来,何其坦然悠哉!如果说他极为感人肺腑的哭丧是真实的“惜英雄”,又如何被凤雏一言道破?不论传言若何,诸葛亮哭也哭了,气也气了,在东吴已经留下了一个好名声。

多重关系

准确来说,他们二人的关系不是一个词就能概括的。两人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头脑灵活、能力强、做事果断、处事精妙,可以说得上最合适的对手。对于二人逢场作戏的能力和互相试探的功力,虽是诸葛更胜一筹,却也不耽误周瑜成为一时的焦点角色。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3张

人物描写

两个军师的战争可以说就是语言和心理上的战争。

第一次会面时,诸葛亮很巧妙地化解了周瑜的激将法。他先顺着周瑜的语气将话接下去,表明自己的立场,然后层层渐进说出解决办法,最后将战火引到二乔身上,成功使周瑜恼怒不堪。

而真正促使周瑜要杀孔明的原因,是这样的人在对方阵营中。考虑到抗曹之后的敌对关系,周瑜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不无道理,甚至说的上是很智慧了。

那么为什么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除去鲁肃的介入原因外,诸葛亮打从一开始便将周瑜的心思吃得透彻,这样的心机戏自然也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二人“知己”的关系。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4张

换言而之,他们两个人就是为了彼此的存在而存在的。但是,从某一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也同样肯定了周瑜的能力。在很多影视剧或者动画片中,诸葛亮和周瑜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

除去诸葛亮和周瑜的直接接触,鲁肃的视角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二人的关系。

鲁肃是众所周知的老实忠厚,他与周瑜的关系不错,也可以说是诸葛亮在东吴最为亲近的人。在这几回的章节中,诸葛亮与周瑜见面的次数看起来不多,但是我们却很容易忽略鲁肃身为中间人的那几次交流。

看起来似乎是鲁肃在和诸葛亮交流,实则是周瑜在背后引导;看起来是鲁肃在向周瑜回复信息,实则是诸葛亮与周瑜的关系的侧面反映。

鲁肃有一个很典型的反应,便是瞒与不瞒。鲁肃是周瑜用来接近诸葛亮的中间人,亦是诸葛亮用来暗示周瑜的中间人。在这样重要的位子上,鲁肃的一举一动、反应与态度自然左右着瑜亮二人的关系走向,甚至影响着剧情走向。当然,鲁肃并不仅仅是一个中间人的身份,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典型角色。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5张

其次,鲁肃的性格描写也成为反衬诸葛亮与周瑜关系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借用罗贯中的话说,“鲁肃是个宽仁长者”。在赤壁之战之前,舌战群儒之后,诸葛亮与周瑜终于见上了面。第一次见面,二人不免都揣着小心思,你来我往皆是假话,其中最真的也只有子敬了。周瑜与诸葛亮皆是以“不战”激对方,一个冷笑,一个哂笑,都是满腹春秋。

尽管鲁肃首先不冷静叫起来,二人还是都说假话。这一段除了用来塑造鲁肃的正直和老实之外,也描写了两个聪明人暗中掐架打精神战的状态。

罗贯中安排鲁肃这样性格的人物,不管是从其举止、言语还是性格,皆是用来衬托诸葛亮和周瑜的。

在每一句假话后面都会跟着一句鲁肃的老实话,使人更觉二人的语言“恶哉妙哉”,更觉双方之间夹杂着不可言说的知己关系。

笔者认为,诸葛亮与周瑜的“斗智”故事的生成很可能受到孙膑、庞涓斗智的影响。孙膑、庞涓之事已有记载:“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6张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招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其后,孙膑趁齐国使者出使魏国之际,“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1918。梁惠王二十七年,孙膑以“添兵减灶”之计诱使庞涓孤军深入,在马陵道箭射魏军,庞涓自杀。

这一具有“斗智”兼及“复仇”意味的故事由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尚智及“知恩图报,有仇必报”的价值取向,在后世广为演绎。罗烨《醉翁谈录》中即说“论机谋,有孙庞斗智”。今存《新刊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以及元杂剧《庞涓夜走马陵道》都有孙、庞斗智的相关情节,可见孙、庞斗智故事在宋元之际流行颇广。在孙、庞斗智故事中,庞涓“天生性子本嫉妒”,陷害孙膑是因其“久以后那里显我”的担忧,《三国演义》中周瑜欲杀诸葛亮的心理与之相似。

而且,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孙膑也有诸多“互文”之处:首先,小说中诸葛亮“端坐车中”与孙膑“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相同;其次,小说第一百回诸葛亮以“增灶”之法撤兵正是反用孙膑的“添兵减灶”之计。当然,更为直接的可能是取材于《后汉书·虞诩传》中虞诩增灶的计谋,但虞诩之计也是孙膑减灶的反用。上述均可说明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故事与孙、庞斗智故事渊源甚深。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7张

结 语:

千余年来,诸葛亮形象的流变从未中止。即使是在当今,老一辈人眼中的诸葛亮与年轻人眼中的诸葛亮,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仅以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为例,二零一零年版《三国》中的诸葛亮形象就与一九九四年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差别很大。

这些差别,表面上看是由影视技术、演员和演绎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其实则是由人们对诸葛亮认识的差异所造成的。而认识的差异,反映出的则是社会状况和时代文化的差异。研究诸葛亮形象的流变,就是要理清每一时代的社会文化状况、这种文化状况下人们对于诸葛亮的看法和评价,以及这种看法和评价与之前朝代的细微差异。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8张

通过这些细微的差异,我们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诸葛亮形象流变的脉络,更可以借此窥见时代文化对于作家创作的巨大影响,发现中国文学演进的某些艺术规律。

东晋南北朝时期,王室南迁,政事形势的剧变,使得社会文化氛围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史学领域,著名史学家习凿齿一改陈寿尊魏的倾向,转而尊蜀为正统,而文人美化甚而神化蜀相诸葛亮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此时期的逸史小说当中写到的诸葛亮,其形象已颇具传奇色彩:他不再像陈寿所说的的那样不善用兵,而是用兵自如,并且显露出魏晋名士的风度和一些神异色彩。这表明从东晋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已经逐渐偏离了正史记载,开始了流变的历程。在诸葛亮形象流变初期,裴松之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9张

他的《三国志注》,增补了不少诸葛亮故事,并附加了一些为诸葛亮辩护的个人评论。这些事迹和评论,为后人美化诸葛亮开了先河。当然,此时期诸葛亮形象的传奇化或神化,与喜言成仙成神的道教的盛行也是不无关系的。

可以说,诸葛亮形象流变的历程,也就是诸葛亮声誉逐渐提高、历史色彩逐渐淡化、文学色彩逐渐浓郁的过程。

既生瑜何生亮 诸葛亮和周瑜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第10张

总之,正是在不同时期的政事和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诸葛亮的形象才发生了这一系列的流变。我们按照历时性顺序研究诸葛亮形象的流变,了解到的不仅仅是诸葛亮形象流变的脉络和诸葛亮典型形象的生成过程,也包括不同时代文人的审美变迁和历史演义小说发展的某些艺术规律。这对于人物形象研究和文学演进研究,都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