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还不知道:韩信“三不杀”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韩信天生会打仗,一生征战,攻无不克,未尝败绩,汉朝江山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但韩信也只会打仗,却不会玩政治,他就是军事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

当江山已定,王朝重心从战场转移到朝堂的时候,韩信的这个弱点便成了一把催命长刀。他的功有多高,这把刀就有多锋利,最终让他身首异处,父母妻三族全被诛杀。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韩信 剧照

有人说杀韩信是因为刘邦鸟尽弓藏,这个说法虽不无道理,但同为汉初三杰张良萧何为何活得好好地?

所以,韩信之死一定有其非死不可的作死之道。最终他是在当初一力举荐他的萧何的谋划之下身首异处,留下一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传了千年。

那么,刘邦当初对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的承诺到底是怎么回事?韩信究竟有何作死之道?萧何是如何帮吕后谋划杀死韩信的?吕后又是如何刘邦对韩信“五不死”的承诺的?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两千年,翻开一代战神韩信之死的历史之篇。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2张

韩信之死 剧照

韩信到底有多牛?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这么说你就懂了,国士无双这个成语就是因为他才有的!

公元前206年,一直郁郁不得志,年二十五六岁的韩信在萧何的举荐下,受刘邦登台拜将奉为大将军,从此开了一代战神横扫天下之路。

韩信拜将之后,首先“汉中献策”,直接确定了刘邦集团的军事行动方针。然后又立即帮刘邦谋划诛灭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夺得三秦之地,使刘邦迈出了统一天下的第一步,是为“还定三秦”。

夺得三秦后,刘邦意气风发,于是不顾韩信的劝阻,一意联络各路诸侯共率56万大军去攻打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而韩信则被留在后方围攻三秦的最后一城:雍王章邯据守的废丘。

但让刘邦没有料到的是,在彭城之战中,他的56万大军遇到项羽的3万铁骑竟然被败得摧枯拉朽,此一战让刘邦尝到了起兵以来的最大惨败,几无翻身之力。

关键时刻又是韩信站了出来,他将刘邦溃散的人马全部收集然后与刘邦会合,之后又率军阻击项羽,使楚军无法西进,让刘邦在荥阳(位于今河南郑州)稳住了阵脚。

随后,刘邦被项羽步步围困,又是韩信率军向北去开辟战略空间,他几年征战,一手缔造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千古传奇,先后灭掉了魏、齐等数个诸侯国,征服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域,实现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使项羽的失败已呈不可逆转之势。

最后,又是韩信统领30万汉军,在垓下全歼项羽的10万楚军,使项羽绝望自刎,让刘邦成功夺得天下。同时,韩信在此战中又一力缔造了“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成语和传奇。

以上功绩足见韩信的军事才能,说他以一己之力打下汉朝半壁江山也毫不为过。今天我们见到的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如战无不胜、国士无双、独当一面等等都是因为形容韩信所以才有的!

《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3张

刘邦赐韩信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无捆他之绳,无杀他之刃

彭水之战大败以后,刘邦退守荥阳,而韩信则去征伐北方各路臣服项羽的诸侯,以开辟新的战略空间。

韩信经过几年征战,一路平定了魏、代、赵、燕、齐几方诸侯国,彻底实现了对项羽的战略反包围。

在攻下齐国都城临淄(位于山东淄博)后,韩信上书刘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且南边又与项楚相邻,不如就在此分封一个诸侯王,以安齐国局势。于是自请刘邦封他为齐王。

当时刘邦正被项羽紧紧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见信后火冒三丈,大骂韩信不率兵来救荥阳之困,竟然想趁势自立为王。

《史记·淮阴侯列传》: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见状立马上前劝告刘邦,说现在汉军正形势危急,不如干脆就封韩信为齐王,以安他之心,让他率兵攻打楚军。

刘邦经张良提醒后立时明白过来,于是便派张良前去封韩信为齐王,然后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项羽的楚军。同时,为了笼络韩信,刘邦还写下敕书赐他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无捆他之绳,无杀他之刃。

这便是刘邦对韩信“五不死”承诺的由来。但承诺大多都是用来背叛的,君王的承诺尤是,君王在这种情况下的承诺更是。韩信在军事上有鬼神之才,在这一点上却不知是否会有预料。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4张

“五不死”都无法保住的取死之道。

1、情商低,初次见面就当场直言刘邦不如项羽。

韩信在刚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时,与刘邦有一场著名的谈话,历史上称为“汉中对”。刘邦集团之后的整个军事行动方针就是在汉中对时确定的。

在二人谈话时,韩信直接拿出项羽与刘邦进行对比。他问刘邦:“大王觉得你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各方面能否比得上项羽。”

刘邦沉默无言,半天后才说:“我不如他”!

韩信马上接口道:“大王英明,我也认为你不如他!”

刘邦:“……(心中有一万只马在奔腾)”

刚与领导第一次见面,就直言领导在各方面都不如他的竞争对手,由此可见韩信的情商着实不是太高。刘邦虽然不好明说,但从一句“汉王默然良久”的记载,就足可看出他当时的不悦。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5张

韩信拜将,汉中献策

2、不识时务,紧急时刻携功要挟刘邦。

韩信在自请封为齐王的时候,他刚刚把齐国给灭了。但刘邦却正被项羽苦苦围困在荥阳,整个汉集团的当务之急都是想着如何解决当前的军事危机,以保全主公性命。

而韩信却在这样的紧急关头,不是马上带兵去解刘邦之围,而是先写来一封信讨封。刘邦看到这样的一封信如何不火冒三丈?于是从此前被韩信看轻的不悦迅速上升到了不满。

也就是在这一次,刘邦为了更好地笼络韩信,以摆脱自己目前的困境,于是在给韩信封王的同时,索性再赐他“五不死”。

其实以韩信的功绩得到这种封赏本也无可厚非,但他在这种时候作出这样的举动,却在刘邦心中深深地种下了一根刺。刘邦能赐“五不死”,自然就能赐“五必死”!

3、无政治头脑,盲目自信,当断不断。

韩信作为一代战神级的人物,一定是颇为自负的。在他刚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的时候,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说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必有性命之忧。

但韩信虽在军事上有鬼神之才,却毫无这样的政治见识,他自以为功劳高,而刘邦是个明主,必然不会动他,“自以为功多 , 汉终不夺我齐”。

殊不知刘邦是明主不假,但他的“明”自有他的标准,即明察自己的利害得失,明晓何人对自己有无威胁,再明确对他的生杀予夺。结果刘邦一“明”之后,韩信更必须得死了。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6张

刘邦 剧照

4、既触怒了刘邦,还陷自己于不仁不义。

综上几条,刘邦对韩信已甚为恼怒。在韩信率兵灭亡了项羽之后,刘邦便马不停蹄赶到韩信军中,夺了他的兵权,然后将他改封为楚王,封地改为更便于自己控制的楚国旧地。

韩信早前在项羽军中时与一个名叫钟离眛的将领来往密切,项羽身死后,钟离眛就来投靠韩信。刘邦钟离眛到了楚国后,便让韩信逮捕他,但韩信却没有听从刘邦的命令。

钟离眛是西楚名将,多次给予刘邦沉重打击,刘邦恨不得吃他的肉。这样的甲级战犯、皇上不共戴天之敌,你韩信也敢收留? 在刘邦看来,韩信这是在向自己示威呀。

于是刘邦率兵到楚国准备攻打韩信,但韩信心理上压根就没打算谋反,又害怕刘邦的打击,于是便逼死了钟离眛,提着他的头孤身去见刘邦。不料刚到地儿就被刘邦下令捉拿,成了阶下囚。

从此,曾经怀瑾握瑜的韩信,如此反复无常,在触怒了刘邦的同时,又逼死朋友,将自己陷入了不仁不义之地,不仅失掉了王位、利益,也失掉了让人赞赏和敬佩的一切。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7张

韩信逼死钟离眛

5、拙于交往,心高气傲没朋友。

韩信被刘邦绑在囚车上后,不由悲呼:“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听后,直接轻描淡写几个字予以回答:“有人告你谋反”。

可能也是韩信功劳确实太高,当时汉朝初立,刘邦也不好用莫须有之罪对这样的功臣下杀手。到了洛阳城后刘邦便将韩信放了,将他贬为淮阴侯。

但韩信即使被贬了,也丝毫没有被贬的觉悟,他自负一身才华,被贬后满腹牢骚,对刘邦越来越不满。并看不起与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周勃、樊哙、灌婴等人。甚至敢坦然接受吕后的妹夫,对汉朝居功至伟的樊哙的跪拜,并当面直言:“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会与你这样的人为伍!”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

以韩信这样的情商和政治觉悟,此时的他在洛阳城中已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了,如果他出了点什么事,即使别人不落井下石,但估计也是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

即使是当初一力举荐他的韩信,后来不是也积极帮助吕后出谋划策要害他性命么?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8张

囚车里的韩信

韩信之死

韩信虽然近似于被刘邦软禁在了洛阳城,但只要他还活着,刘邦对这样一个已经对他心生不满的战神级的人物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与其说是吕后诛杀了韩信,不如说韩信在刘邦的心中早就处于非死不可的地位。刘邦此前写下的“五不死”敕书是配合当时的形势和韩信手中的兵权一起使用的,而此时汉朝已立,韩信亦无兵权,敕书自然也就失去了效力。

谋不谋反什么的并不重要,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怎样他都必须死!于是吕后便找上了萧何,让他谋划一起诛杀韩信。

韩信是萧何一力举荐才有后来的成就的,萧何了解他。同时萧何更了解刘邦的心思,于是略施小计便将韩信诓到了长乐宫中,被吕后派人团团包围。

到了这时,韩信还心存浪漫主义,他说皇上赐我五不死的,你怎么杀我?吕后说,你在殿中见不到天,脚踏地毯见不到地,此时你也见不到君王,我也不用绳困你,也不用刀杀你。于是命人一拥而上将韩信乱棒打死,之后又尽诛韩信父母妻三族。

刘邦曾诺过韩信三不杀 吕后为何还是把人给弄死了 第9张

结语,拜将台埋伏着断头台,封侯路隐藏着葬身路。

萧何当初一力举荐韩信,让韩信登上拜将台的那一刻,又何尝不是同时将韩信推上了断头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在军事上出神入化,但在政治上却单纯幼稚。所以他在军事上取得了滔天之功,却因为政治上的幼稚而把这份功劳变成了自己的断头之刀,最终倒在了这把屠刀之下。可悲,亦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