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多尔衮不夺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1643年皇太极去世,34岁的豪格与31岁的多尔衮成为争夺皇位的关键人物,但最终6岁的福临成功登基称帝;多尔衮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实力达不到,他拥立福临不过是暂时放弃对皇位的争夺而已。

皇太极留下两大遗憾去世:一是没有定储君人选,二是没有迁都京城、统一中原,皇太极留下的遗憾只能在他的儿子顺治身上完成。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但这两个遗憾想要完成谈何容易?

努尔哈赤立皇储,两立两废,最终都没能确立皇储制度;

皇太极打算在有生之年确立父死子继的立储制度,奈何皇太极最爱的皇八子(海兰珠所生)夭折,而皇太极又得病很快去世,没有留下遗命。

皇太极确实有意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但毕竟这个制度没有实行,更没有明文规定,皇太极一死,整个大清突然失去平衡,必然会发生皇太极诸位兄弟、儿子们之间相争的局面。

在这样群龙无首,而且没有遗命的情况下只能是遵循旧制:按照努尔哈赤留下的规矩,继承人由贵族诸王商议决定,共同推选出来人选。

这意味着:储君人选真不一样是皇太极的儿子们。

皇太极一共有十一个儿子,三个儿子早夭,其中包括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皇太极非常宠爱海兰珠,直接将海兰珠所生的皇八子立为太子,但皇八子早夭,此后再没有立过第二个太子。

皇太极去世时:

大儿子豪格35岁,

豪格生母是皇太极继妃乌拉那拉氏,不过乌拉那拉氏没有册封为五妃之一,论地位不及福临以及博穆博果尔;虽如此,但豪格确实极有可能继位的,在皇太极众多儿子中,只有豪格文韬武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2张

因征讨蒙古立下功劳,被册封为贝勒,而且担任镶黄旗旗主;

在对明、蒙古作战中,他的功劳丝毫不亚于他的叔伯们;

他本人确实也足智多谋,在崇德元年就被册封为肃亲王,掌管户部,成镶蓝旗旗主。

皇太极去世以后,他代表的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我们都知道大清是满洲八旗,有三旗在豪格手里,确实成为争夺皇位炙手可热的人。

庄妃(孝庄)的儿子福临6岁,

麟趾宫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只有2岁,

其他的儿子都是庶妃或者侧妃所生,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皇太极生前亲自掌管两黄旗,镶黄旗与正黄旗是八旗中最尊贵的,皇太极去世后,两黄旗贝勒大臣齐聚豪格的肃亲王府,以索尼、图赖、图尔格、鳌拜等八人为首,建议立豪格为新帝,豪格见到这么多大臣都拥立自己,自然是信心百倍,决定争夺皇位。

其实我们看支持豪格的两黄旗大臣比如鳌拜、索尼是顺治帝留给康熙的辅政大臣,那么你肯定会问:他们既然支持豪格,为何会得到了顺治帝的重用呢?

这里边不得不提的就是庄妃(顺治帝的生母孝庄),确实是有大智慧。

大家商议以后,决定先争取郑亲王济尔哈朗对豪格的拥护,然后再取得礼亲王代善的支持。

皇太极在时,朝中四位亲王:

肃亲王豪格

郑亲王济尔哈朗

礼亲王代善

睿亲王多尔衮

另外还有三位郡王,

他们掌管着满洲八旗军兵,而且四位亲王代表的是整个大清的权力中心;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3张

在皇太极养病的时候,就命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肃亲王豪格、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多尔衮同胞哥哥)四人为理政王。

礼亲王代善确实相当有实力,努尔哈赤第二子,掌管镶红旗与正红旗两旗,地位最高、资历最老,只不过他毕竟年龄太大,不太可能成为新帝,而且他掌管的两红旗在皇太极的压制下,已大不如前。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镶蓝旗旗主,主管刑部;他与代善不同,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是他的意见确实极为重要,可以说对新皇帝的产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所以豪格才会如此重视郑亲王济尔哈朗,特地派人前往郑亲王府去征求郑亲王对储君人选的意见,郑亲王自然明白这是豪格在向自己寻求帮助,但他并不会立马同意,只是说:“睿亲王(多尔衮)尚不知道我的意见,只有大家共同商议以后才能做决定。”

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睿亲王多尔衮的存在,豪格可以毫无阻碍地登上皇位

在豪格争取郑亲王支持的同时,多尔衮他们也在蠢蠢欲动,多尔衮虽是豪格的叔父,但比豪格小三岁,更何况论军功谋略丝毫不在豪格之下,是大清有名的战将,他是除了皇太极以外最具有号召力的人。

多尔衮是正白旗、镶白旗旗主,而且得到自己的同胞兄弟阿济格、多铎的支持,人气很旺,甚至在两红旗、两蓝旗、两黄旗之中都有很多人暗中支持多尔衮。

多尔衮有雄心,但是他注意到满洲八旗内部气氛非常紧张,所以并没有对自己的部下做出任何的承诺,而且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4张

阿济格与多铎沉不住气,催促多尔衮赶紧行动,争夺皇位,但多尔衮还是没有轻易的表态。

以豪格和多尔衮为代表的两派渐渐剑拔弩张,形势很严峻。

豪格与多尔衮都是紧绷着一根弦,势必要将对手击败,但他们两人很清楚:不能轻易的发生战争,否则整个大清都面临着灾难。

而且豪格手里有两黄旗,是大清的精锐,多尔衮即便是再有实力都不想与两黄旗为敌;

为了探清两黄旗真实的想法,多尔衮找到索尼。

索尼属于正黄旗,曾与多尔衮共事过,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多尔衮: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索尼的意思很明确:储君人选必须是先帝皇太极的皇子,多尔衮所有相争的资格,但两黄旗拥立先帝皇子,并不是先帝的兄弟。

两黄旗坚决地拥护先帝的皇子,这样的态度确实让多尔衮很受挫,他不得不冷静下来仔细想出新的对自己有利的方案。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5张

豪格、代善、多尔衮等人地位虽高,但皇太极的后妃们地位更高

在后宫之中,台上五宫是最为尊贵的,宸妃海兰珠已经去世,还剩下四宫:

清宁宫皇后哲哲:与永福宫庄妃视为一体,哲哲没有皇子,庄妃生有皇九子福临

麟趾宫贵妃:生有博穆博果尔

衍庆宫淑妃

四宫下只有两个皇子:福临与博穆博果尔。

博穆博果尔只有两岁,虽然生母的位份比庄妃高,但毕竟原来是林丹汗的妻子投降而来,论影响力自然不如庄妃,更何况庄妃有皇后支持。

福临只有六岁,深得皇太极宠爱,在5岁的时候亲手射杀了一只孢子,被载入史册;

福临生母庄妃襄助皇太极处理朝中事务,大臣们有目共睹;

而且更关键的是福临代表的不仅仅是皇族的利益,还有蒙古科尔沁的荣辱;

皇后哲哲与庄妃布木布泰,都是来自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6张

庄妃心存大志,自然不甘心母子寄人篱下,将皇位共守他人,她要将自己的儿子推上皇位;

在豪格与多尔衮剑拔弩张的时候,恰好为自己提供了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顺治皇帝重用鳌拜与索尼等人的一个理由:

庄妃与皇后哲哲代表的是两黄旗,可以说是两黄旗的女主人。

索尼向庄妃征求皇储的意见,庄妃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让索尼先说,索尼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欲立肃亲王为君,九皇子(福临)为太子”

庄妃很清楚福临为太子不过是一种象征而已,豪格继位,自然不会允许福临的存在,但庄妃并没有直言,而是让索尼继续说。

索尼向庄妃分析当下的形势,而且说明为何要选豪格,将豪格的功绩一一列举。

索尼讲完以后,庄妃突然转了话题,先将索尼以及他的叔父、父亲都夸赞了一遍,然后说:“不但你父亲、叔父跟我们皇家是一家人,你不也是大行皇帝所倚重的大臣吗?”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7张

庄妃说的这些话,确实非常有用,然后接着告诉索尼先帝曾对我说:

“索尼办事沉稳,知道满蒙联姻是G策,处理蒙古问题处理得好。”

索尼一下就明白庄妃的意思:只有立福临为帝,才是重视满蒙联姻,要不然就是伤害与科尔沁蒙古的感情。

庄妃这样说让索尼一下子不知该如何回话,庄妃突然快言快语地说:“我的意思你都知道,你可以下去了;顺便提醒你:两黄旗是皇帝亲自掌管,肃亲王现在正掌管正蓝旗......”

庄妃只是说了一半不在继续,这让索尼突然明白:如果豪格继位,正黄旗必定换旗,原先两黄旗大臣贝勒的利益必然受损。

正因为庄妃的这些话,索尼召集正黄旗的大臣们,密谋立福临为储君。

皇太极去世以后,调兵大符在皇后哲哲手里,这也为庄妃争夺皇位多了一道筹码。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8张

多尔衮确实想争夺皇位,奈何索尼等人的态度让他意识到:他想登上皇位有多难;所以改变策略,拥立福临为新帝。

庄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登基,其实最关键的人物就是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位福晋也来自科尔沁,是庄妃娘家人,两人关系很熟;

多尔衮其实很早就暗恋庄妃,奈何碍于皇太极,只能是暗恋,而且满人有“兄死,弟娶兄妻”的习俗,若多尔衮继位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雄心,还可以将庄妃变成自己的枕边人。

但是多尔衮很清楚:庄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福临继位,而不是他。

再加上索尼的意思很明确:先帝有皇子,新帝必须是先帝的皇子。

多尔衮制定夺取皇位的目标,同时考虑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将走第二步:拥立福临。

崇政殿商议新帝人选,多尔衮拥立福临,豪格自动出局

1643年8月14,诸王崇政殿商议新帝人选。

两黄旗坚决支持:先帝皇子为新君;两黄旗军将崇政殿重重包围。

会议刚开始,鳌拜等人拿着剑表明自己“拥立皇子”的意愿,但被多尔衮呵斥离开。

皇太极没有遗命,会议只能采取努尔哈赤确立的“八和硕亲王共同商议”的办法,索尼、鳌拜等人自然不敢造次。

多尔衮同胞兄弟多铎、阿济格拥立多尔衮,多尔衮并没有表态;

多铎急了,说:“如果不答应就应当立我,我的名字也在太祖(努尔哈赤)遗诏中。”

多尔衮说:“肃亲王(豪格)名字也在。”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9张

多铎说:“不立我也可以,应当立礼亲王代善。”

代善自然也想当皇帝,但看目前的形势压根轮不上他,他表示自己已经年迈,难以胜任。

如此以来,只有豪格是最合适的人选,但多铎、阿济格不同意,但两黄旗护军在殿外叫喊。

豪格以为自己胜券在握,看到诸王还不愿意拥立自己,所以就以退席为要挟,拂袖而去。

豪格以为自己离去,便不能收场,只能请自己回来主持大局,这样他便能如愿登基,但他没想到多尔衮是另有伏笔。

两黄旗见豪格离去,拔出剑,说道:

“如果不立皇子,我们宁愿以死从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很淡定的观察形势,突然对两黄旗大臣们说:“你们说得没错。”

然后多尔衮继续说:“肃亲王豪格自愿退出,不愿意继承皇位;我们立先帝皇九子福临,为新帝可好?”

如果立福临为新帝,两黄旗的利益丝毫不受损,索尼自然赞同,其他两黄旗的大臣纷纷赞同。

多尔衮又提到了福临年龄小,理应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我共同辅政,管理八旗事务,福临长大后,归政。

这一建议自然会得到济尔哈朗所代表的镶蓝旗的支持,就这样福临顺理成章继承皇位;

而豪格只能后悔自己主动退出。

既然已经商议决定立福临为新帝,为了生变,代善立马召集文武大臣们盟誓,最后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盟誓,拥立福临为新帝。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10张

多尔衮只是暂时放弃对皇位的争夺,利用自己摄政王手中的大权发展自己的实力,两黄旗最大的功劳就是阻止多尔衮篡位当皇帝;多尔衮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他的皇帝梦

多尔衮争夺皇位失败后,利用自己摄政王手中的权力开始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就连自己的同胞兄弟都不放过:阿济格只能称病闷在家里,多铎则是亲近豪格。

而同为辅政亲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无疑是多尔衮最大的障碍,不去不快。

多尔衮利用阴狠的手段不断地压制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无心与之相争,而且确实论心机不如多尔衮,多尔衮以济尔哈朗欲立豪格为君等多个罪名想要除掉他,但在顺治那里通不过,只是降为了郡王。

济尔哈朗被害当天,鳌拜、索尼、图赖等两黄旗大臣也被革职降罚。

仅仅隔了一天,肃亲王豪格也没有逃出多尔衮的魔爪。

福临与孝庄知道豪格是被冤枉的,很是同情,但毕竟福临并未亲征,能力有限,并不能救自己的亲兄长。

对于福临以及孝庄而言最坚强的后盾就是两黄旗,两黄旗也恰恰是多尔衮最头疼的,最需要扳倒的,两黄旗对皇帝是忠贞不二,矢志不渝,多尔衮想要称帝,必须要解决两黄旗。

多尔衮离皇位近,又掌握大权 多尔衮为何不去坐那个位置 第11张

在多尔衮的威逼利诱下,只有几个投机取巧的两黄旗大臣依附多尔衮,而两黄旗其他大臣都是坚如磐石,坚决拥护皇太后与顺治帝。

这几个害群之马确实也对两黄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始终忠贞不二,不论多尔衮如何软硬兼施都无用。

鳌拜巴图鲁被免死赎身

索尼被革职

孝庄与顺治没有了索尼等得力助手,难度确实可想而知,多尔衮后来让顺治称之为“皇父摄政王”,虽没有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

称皇父摄政王以后,多尔衮将顺治抛在一边,以自己的名义下诏,想要自己当皇帝。

多尔衮一直到死,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皇帝梦;

之所以没有登上皇位:

非不欲也,是不能也。

即便是多尔衮掌管两白旗与正蓝旗,其整体的实力仍然不能与皇帝的实力相抗衡。

其同胞兄弟又是有勇无谋,多尔衮相当于单打独斗,而孝庄本身不用说巾帼英杰,身边还有很多足智多谋的大臣,再加上有娘家科尔沁草原的支持,顺治的皇位还是没有那么容易被夺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