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赵光义为了能快速的稳固统治根基,都用了哪些办法?

赵光义为了能快速的稳固统治根基,都用了哪些办法?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1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赵炅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宋朝第二位皇帝。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朝从建国之始就实行以文制武的国策,起因是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他是趁着后周皇帝年幼发动兵变篡位的,所以建立宋朝后担心自己的后代也遇见同样的事,于是赵匡胤全力收回跟随者的兵权并且大力推广文治,试图以文官集团来压制武将集团。但赵匡胤建立宋朝时整个中华大地还属于割据状态,还需要武将来帮他完成统一的重任,所以提拔文官集团的战略只能是缓缓而行。

赵光义为了能快速的稳固统治根基,都用了哪些办法?

根据史料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17年中共开科举15次,一共才录取188位进士。人才嘛,当然是千里挑一,人少并不代表质量也差。但宋朝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开科取士的速度一下子就开上了快车道,首次开科取士的数量就超过赵匡胤执政时期一朝的数量,开始从求质变成求量,赵光义为何如此迫不及待的开始以数量代替质量?

原来宋太宗赵光义和他哥赵匡胤一样得位不正,赵匡胤篡位的过程还算是和平,但赵光义有极大可能是亲手谋害了亲兄长赵匡胤后上位的,“烛光斧影”这个千古疑难即使在当时的宋朝也是有很多人相信的。赵光义既然有可能是篡位,那么他也需要压制元老集团中的质疑之声,武将集团中他通过任命当时在京城的军中宿将曹彬担任枢密使来掌控禁军军权,而文官集团他在初期主要是通过拉拢曾经的政敌,开国元老赵普来帮助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远期则是开始大力提高科举取士的数量,预备用大量新的天子门生来替换赵匡胤时期的老臣。

赵光义不但在继位的当年就废掉赵匡胤的年号改成自己的年号(惯例是在旧皇帝驾崩的次年才改年号以表示尊重),还在第二年就马上开科取士,直接录取进士的数量高达109人之多,另外还录取同进士270人,仅仅一次开科取士的数量就远超宋太祖前后17年的数量。宋太祖时期的进士一开始授官是以从八品起步,可赵光义对自己录取的进士直接就提高一个等级,以八品的通判、大理评事等起步,并且对于低一个等级的同进士也是直接要求吏部免选授官。

赵光义为了能快速的稳固统治根基,都用了哪些办法? 第2张

赵光义为拉拢这些自己亲自选拔的进士,不但在他们上任的时候用皇家的私库(包括宋太祖亲自存下的封桩库,是用来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军费)赐予行装钱,还亲自关注他们的升迁,让他们更快的能进入到中央帮助自己,其中当科的状元吕蒙正短短几年时间就从地方调到中央,逐步提拔为宰相,榜眼李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时甚至还不到40岁。赵光义执政时期,首次科举的进士们升迁速度之快在整个宋朝都是罕有的。

赵光义正是通过快速提拔这些天子门生,来逐步替换赵匡胤时期的文官们,并通过他们来掌控朝政,压制元老集团,并且将赵匡胤制定的以文制武的国策发扬光大,当这些赵光义的自己人都逐渐占据中央的重要职位后,赵光义才开始清算主要政敌,在有了自己的提拔的亲信官员帮助他呐喊助威后,从贬斥赵普到地方任职,再到迫害皇弟赵廷美以及赵匡胤的几个儿子,赵光义开始对这些行为几乎毫无顾忌,从而奠定了赵光义一脉对整个北宋的统治基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