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4.04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众所周知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其军事实力不足,引的周围国家对其虎视眈眈。那么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富弼认为,元昊在向北宋派遣使节时,必定认为北宋不敢加诛,才如此恣行疆暴。反观之前北宋对此都采取怀柔手段,“恣其货易,待以雍容,重币遣还,优辞慰恤”,非但未能感召其向化,反而助长了元昊的野心。

富弼还引据了前朝光武帝、唐太宗斩敌使的事例加以论之,对待西夏使节当以诛之,如此“戎人必惮而失图,战士必未之增气”。所以若元昊遣使至宋,应当诛其来使,乖其本谋,灭其威风。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然而宝元元年(1038),元昊筑坛受册,即皇帝位。次年元昊遣使上表,仁宗及群臣商议后,选择下诏削夺元昊官爵,且以重赏募人刺杀元昊。自西陲变动以来,天下震惊,皆聚目而观。宋廷就此商议半年,却行募赏之科,自伤国体、长敌威风,难免不为天下人耻笑。富弼认为:“欲征则征之,足以示猛;欲守则守之,姑以示宽”,偷募苟求,不可行之。

仁宗下募擒元昊之诏不合时宜,实为下策。诚然,元昊上书宋朝,要求承认他称帝建国,不过是外交手腕而已,西夏国的建立是必须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争胜利为基础的。对于西夏的态度,宋廷还是过于轻敌,这一错误做法大大加快了元昊向宋挑起战争的进度。

宽慰疲民

富弼客观分析了自元昊扰边以来给北宋造成的窘况。元昊称乱后相继三捡兵士,使得村民恐惧,甚至奔窜山林;北宋原本就财用不足,而边备更是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来支撑,“尽农亩之税,竭山泽之利,舟车屋宇,虫鱼草木,凡百所有,无一不征,共知困穷,都为赋敛。自来天下财货所入,十中赡军”。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2张

用兵才刚开始,就称缺人;万一兵败须再添补兵力,只得从百姓中拣兵,而这正是百姓所害怕的。百姓不堪其重,必生怨怒,“若果行之,所患非细”。富弼又提到,自从西夏扰边以来,陕西人民受战争荼毒最甚,“士马日济,刍粟顿加,缮治甲兵,修筑城壘,百役兴作,万倍艰难。复值旱灾,无收农赋,鬻爵所得又不丰”。陕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执事者不仅坐观困敝,不行救恤;反而以“财赋要由外以充内,自下而奉上”之名,对百姓的搜刮有增无减,企图对百姓敲骨吸髓。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3张

富弼认为关中用兵,要务在于安民,以图共同御寇。边境人民早已财用不支、万般艰难,如若继续索求搜刮,人民无所逃避,必定滋生变乱。外患未平,内乱又起,势必会使北宋陷入险境。宋廷应停止由外充内、自下奉上的敛财手段,团结边境人民共同御寇。

重赏边功,勤于纳谏

富弼认为对于御边有功者,朝廷应给予重赏。宋军在鄜延路与蕃兵交战时,蕃兵掳去大量兵民,西头供奉官、阁门祗候马遵不顾危险引兵追击,将被掳之众悉数追回,朝廷对其功绩的奖赏为只迁东头供奉官而已。

而河北都巡检王守琪捉杀得二三十个散兵溃将,京东都巡检李知和抓获坏人七人,二人的官职升迁都极大。他们二人的功劳不足一提,马遵出境讨贼立下的功劳上可以壮朝廷声威,下可以灭敌人威风,非王、李二人的功绩可比,但马遵的迁酬却不如王、李之一二。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4张

富弼以马遵和王、李立功却酬奖不公的例子为对比来说明从用兵以来,赏劝激人的重要性,如若“赏罚不明,功过两弛,转相教告,谁肯奋激?”只有赏罚分明,功过有弛,方能激发兵将士气。富弼还建议备边之际,仁宗应开通壅塞,允许武臣面奏,勤于纳谏。凡有武臣求见,必定是边部有重要消息要禀报。

若因循越级求见而不许的旧例,会造成各级臣僚囿于规制、不肯尽心为之,“至则边事擬奏而不敢奏,兵机欲陈而不敢陈”,难以快速息兵平寇。惟有仁宗广开言路,辨进谏者之忠邪,择善而行,才能造福百姓、社稷长安。

富弼经略西夏影响

对于西夏问题,富弼所担心的问题在此后时局的发展中得到了印证。如他提到若宋廷持续搜刮人民,势必引起内乱。果不其然,此后三大战役北宋战败,国内生产荒废、物价飞涨,统治阶级对百姓极尽剥削压榨之术,依然拯救不了虚竭的国库,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兵变、民变的发生,“盗贼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导致了北宋开国以来不曾有过的严重危机。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5张

关于富弼御夏策略后续贯彻实施的情况,史料中直接提到的仅“二府合议”与“重赏西夏来降者”。康定元年(1040)富弼提出“二府合议”和“重赏西夏来降者”后,仁宗采取了他的建议,先是诏“中书别置厅于枢密院之南,与枢臣议边事”,又“用富弼之言”,授西蕃首领吹同乞砂、吹同山乞并为左千牛卫将军,并各自赏赐帛三十匹、茶三十斤。

这并非意味着富弼其他的御夏策略没有发挥作用。富弼的御夏策略囊括了边备、用人、安民等需要重点突破的方面,为庆历新政中部分改革内容的制定奠定了基调;其对西夏形势的判断也较为准确,为范仲淹御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为庆历新政打下基础

连年对夏战争的失败给北宋王朝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承平盛世”的假幕被揭下,岌岌不可终日的统治危机暴露无疑。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6张

宋廷群臣在这一时期所抒发出来的危言,可谓是俯首皆是。如余靖曾言:“今日西陲用兵,国帑虚竭,民之储积,十室九空”;包拯亦言:“西鄙用事以来,关中生聚,凋残尤甚,物价踊贵”。由于边患而引起的阶级矛盾已无法遏制,自景祐以来北宋朝野要求革新的呼声早已此起彼伏。庆历三年(1043)八月,富弼和范仲淹共同上《答手诏条陈十事》,作为庆历新政的改革纲领,庆历新政的帷幕随之徐徐拉开。

北宋名相富弼是如何处理西夏问题的? 第7张

庆历新政的变革核心主要围绕整顿吏治和发展经济两个方面。表面看来,此次改革没有涉及到治边,跟富弼御夏策略亦没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庆历新政的推行是北宋国内弊端不断累积的结果,但由西夏造成的边事危机亦直接推动了新政的实施。

《答手诏条陈十事》是范、富二人共同的政改意见,细究其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跟富弼之前提出的治边策略有着不少共通之处,可以从他之前所上奏章中寻觅到诸多类似的意见或建议。例如,富弼于宝元二年(1039)所上的《论西夏八事奏》中曾明确治边提出要论功行赏,跟“十事疏”中的“明黜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