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康熙口误,三百年“错”果流传

康熙口误,三百年“错”果流传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8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迁,其中不乏一些因误解或口误而沿袭至今的词汇和说法。有趣的是,一则关于清朝康熙帝叫错一种水果名称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据传,这一错误的说法甚至被后人沿用了300多年,直至今日,这个错误的水果名称依旧没有被纠正。

事情的起因据说是这样的:某日,朝臣向康熙帝献上了一篮鲜嫩多汁的水果,这种水果在当时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朝臣介绍这是“芒果”,但由于语言隔阂和当时对这种热带水果的不熟悉,康熙帝误以为这水果叫做“杧果”。康熙帝作为当时的权威象征,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众人效仿的对象,因此,他的错误发音很快就在民间传播开来。

康熙口误,三百年“错”果流传

尽管后来有人意识到了这个错误,但由于康熙帝的威望以及民间习惯的力量,这个错误的水果名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错误的名字逐渐深入人心,甚至在文献记载、字典释义中被固定下来。

事实上,这种水果正确的名称应为“芒果”,源自梵文,通过东南亚传入中国。而“杧果”这个名称,则是因为康熙帝的口误而产生的俗称,它与真正的“芒果”在发音上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却在字面上多了一个“艹”字头,这一小小的变化,却让这个错误的说法流传了几百年。

如今,尽管学术界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已经明确指出了这一历史上的小插曲,但在民间,许多人仍旧习惯使用“杧果”来称呼这种热带水果。这个小故事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也展示了语言习惯在历史演变中的强大惯性。

尽管我们无法确定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历史上的康熙帝,还是现在的我们,都难免会在语言的海洋中遇到小小的“航行失误”。而这些失误,有时候也会成为文化传承中独特的风景线,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