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野史秘传 > 奇闻异事 > 明朝这个官职太离奇 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百

明朝这个官职太离奇 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百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9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丞相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官首领,中国历朝历代都设有此官职。到了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自此以后,丞相这个官职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明朝有内阁首辅,清朝有军机大臣,但不论是地位还是权势,已经不可同日耳语了。

还在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就封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来牵制百官。不过徐达这个丞相形同虚设,他常年带兵南征北战,实际上中书省的权力都掌握在李善长一个人手里。

时间久了,李善长的权力越来越大,而且他是淮西帮的首领,人缘也特别好,朱元璋开始担心这个昔日被他称之为汉之萧何的权相李善长,会影响到他的皇权,于是便以李善长年老有病为名把他给撤了。在后来的胡惟庸案中,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被抄家问斩。

李善长被撤职以后,朱元璋便任命了汪广洋为左丞相,杨宪为右丞相。朱元璋这个任命是很有深意的,显然他是在利用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以此来平衡两派之间的关系(一派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党,另一派则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明朝这个官职太离奇 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百

汪广洋是高邮人,他既不属于淮西派也不是浙东派,算是自成一家的中间派。杨宪由于和刘伯温的关系比较好,属于浙东派。朱元璋的用意是想利用这两个丞相来制约势力比较大的淮西派。朱元璋可谓是用心良苦,可是这个杨宪完全没有领会朱元璋的意思,在他上任不久,便唆使下边的人弹劾汪广洋,结果汪广洋被朱元璋免职,打发回了老家。

此时的杨宪大权在握,可是他担心汪广洋东山再起,于是再度弹劾汪广洋将他发配到了海南岛。杨宪自然就成了左丞相,而右丞相由胡惟庸接任。

得意忘形的杨宪完全置朱元璋的想法与不顾,非但没有在淮西派和浙东派之间进行平衡,反而同时向两派进攻,他将中书省两派的官员大换血,任命自己的人进入中书省。杨宪的这个举动引起了两派的不满,成为了众矢之的,两派的首领李善长和刘伯温联手向朱元璋上书弹劾杨宪。

朱元璋最不想看到结果就是两派联手,所以就放弃了杨宪,杨宪在左丞相的位置上还不到一个月就被朱元璋处死了。杨宪被杀以后,胡惟庸就成了左丞相,而汪广洋也被朱元璋从海南岛召来,做了右丞相,想以此来牵制胡惟庸。

这个汪广洋实在是不争气,辜负了朱元璋的信任。他喜欢喝酒经常贪杯,虽然是在右丞相的位置上,但他根本不做事,起不到制约胡惟庸的效果。朱元璋经常训斥汪广洋,但是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后来被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刚开始的时候,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不敢违背朱元璋的意图做出任何举动,朱元璋慢慢开始信任胡惟庸。但是时间长了,胡惟庸的野心开始膨胀,做事独断专行,就连一些生杀予夺,官员升迁的大事也不请示朱元璋,这些原本是皇帝权利,现在变成了胡惟庸的特权了。更严重的是,他还企图架空朱元璋。

胡惟庸的算盘是打错了,朱元璋是什么人物,大明江山的缔造者。眼看着自己的皇权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朱元璋心想,无论他挑选什么样的人来做丞相,结果只有两个,要不就是形同虚设,要不就是和自己抢班夺权。思来想去找到了问题的根本,那就是丞相的制度问题。所以朱元璋下定了决心想要废除丞相。

胡惟庸眼前所作所为虽然也可以罢免处死,可是朱元璋想利用胡惟庸来废除丞相制度,目前的这些罪状还不至于说服大臣废除这个沿袭千年的制度。所以他决定让胡惟庸继续做大,等到他恶贯满盈的时候除掉他,并同时废除丞相制度。

明朝这个官职太离奇 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百 第2张

胡惟庸更本没有察觉朱元璋的用意,以为自己很牛,连皇帝的权力都可以架空。渐渐的朝廷很多投机分子就给胡惟庸行贿,企图得到他的提拔。胡惟庸此举引起了很多大臣的反感,首先发难的是大将军徐达。

徐达向朱元璋提出自己的看法,说胡惟庸是奸臣,不料这话传到了胡惟庸的耳朵里,胡惟庸就报复徐达,他买通了徐达的门卫想刺杀徐达,结果没有实现。此时的徐达在遭到胡惟庸暗算以后,下定决心要和胡惟庸拼个鱼死网破了。

朱元璋看到这种形势,也加快了除掉胡惟庸的步伐。有一日,胡惟庸儿子坐马车的时候,驾车的马夫由于失误,使得他的儿子摔死。胡惟庸得知后非常气愤,将这名马夫杀死。朱元璋得知后,要求胡惟庸为马夫偿命。

被逼的没法的胡惟庸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和自己的亲信密谋准备造反,朱元璋早有防范,不等他们动手,便将胡惟庸逮捕,以谋反罪论处。诛杀了胡惟庸以后便下令废除了丞相制度,从此朱元璋将所有的权力收归己有。

纵观大明朝的五位丞相李善长、徐达、汪广洋、杨宪和胡惟庸,在丞相任上没有一个有好的结果,徐达的结局算是最好的了,据说也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这五个人的死其实是必然的,朱元璋赤手空拳建立的大明基业,手中的权力平白无故的被分掉一大半,想想怎么甘心,皇权和相权的争夺终于在洪武十三年落下了帷幕,自此大明皇帝的权力再也无人能制约。

宫廷野史
演义趣闻
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