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言过其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言过其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7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言过其实的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释义: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成语“言过其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言过其实的成语故事】

马良、马谡兄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着名将领。马谡很有口才,特别喜欢谈论军事,分析战局,而且总是能谈到点子上。丞相诸葛亮觉得他才能出众,很器重他。

可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觉得马谡这个人太爱吹嘘,做起事来不能脚踏实地。于是刘备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说起话来很浮夸,一点儿也不踏实,甚至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对于这种人,绝不可以重用,否则会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丞相一定要小心留意!”

成语“言过其实”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第2张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带领军队讨伐魏国,派马谡镇守街亭,防备魏军。结果,马谡一味逞强,竟然不听从指挥,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

到了这时,诸葛亮才想到刘备是何等英明,自己信任马谡又是何等愚蠢。自己由于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终于造成北伐的失败,实在太不应该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