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1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名正言顺成语出处】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释义:

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顺当、不合理;说话不顺当、不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后以“名正言顺”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名正言顺成语故事】

列子名叫列御寇,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战国时代,史疾为韩国出使楚国,楚王问他:“你在研究什么学问?”史疾说:“我在研究列御寇的学问。”楚王问:“列御寇主张什么?”史疾说:“主张正名。”楚王问:“这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吗?”史疾说:“当然可以。”楚王又问:“楚国盗贼很多,用它可以防范盗贼吗?”回答说:“当然可以。”楚王接着问:“怎么用正名来防盗?”

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第2张

这时正好有只喜鹊飞来停在屋顶上,史疾说:“请问你们楚国人把这种鸟叫什么?”楚王说:“叫喜鹊。”史疾又问:“叫它乌鸦行吗?”楚王说:“不行。”史疾说:“现在大王的国家设有柱国、令尹、司马、典令等官职,任命官吏时,一定要求他们廉洁奉公,能胜任其职。现在盗贼公然横行却不能加以禁止,就因为各个官员不能胜任他的职位,这就叫做:‘乌鸦不称其为乌鸦,喜鹊不称其为喜鹊啊!’”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