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1.2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打草惊蛇的意思】

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释义: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

【打草惊蛇的故事】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王鲁,他在当涂做县令。这个王鲁爱财如命,经常掠夺老百姓的钱物。王鲁手下的那些大小官吏也变着法子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的怨气。

成语“打草惊蛇”出自哪里?又有什么典故呢? 第2张

有一次,适逢朝廷派官员下来巡察地方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

巧的是,状子上所列举的罪行,和王鲁平时的违法行为几乎一模一样。这可把王鲁吓坏了,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一边看着手中的状纸,一边发着抖,心里想:怎么会这样,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用颤抖的手拿笔在状纸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意思是你控告主簿,虽然目的就像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是我就像那条躲在草里的蛇,被大大地吓了一跳了!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