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成语典故 > 成语“斩草除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成语“斩草除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8.8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斩草除根的出处:

1、《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2、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1]

3、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七:斩草除根,萌芽不发;斩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发。

4、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若不斩草除根,必为丧身之本。

5、《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斩草留根,逢春再发。”

斩草除根的故事:

成语“斩草除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春秋时期,有一次卫国与陈国合兵一处,进攻郑国。郑庄公吃了败仗,就向陈桓公提出两国讲和。陈桓公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的弟弟陈五父对他说:“与善良的人亲近,与邻国和睦相处,是最宝贵的东西,不可失去。我看郑国既然服软了,就跟他们讲和吧!”

成语“斩草除根”出处是哪里?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第2张

听了弟弟的话,陈桓公很生气,说:“宋国和卫国国势强盛,我对它们有几分畏惧,恐怕它们为难我;可郑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我去攻打它,它还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命令本国军队继续攻打郑国。

两年以后,郑国终于强大起来,派遣军队攻打陈国,大获全胜。陈国的邻国眼看陈国吃亏,却不来救助。

人们纷纷议论,说:“陈国国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长期做恶事不知改悔,当然会有这个结果。古书有言,做恶事容易,但恶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样,无法扑灭,最后还会将大祸引到自己头上。

“周朝的大夫周任讲过这样的道理:作为一个国君,对待恶事应像农夫对待杂草一样,将它们铲除干净,连根拔掉,从而使它们不再生长出来,只有这样做,善事才会渐渐多起来。”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