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用意是什么?

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用意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7.7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可卿葬礼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宁国府里的秦可卿香消玉殒了,为她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四王八公都来参与了路祭。

人虽死了,人间的辉煌不会因为她生命的陨灭而黯淡,反而会达到权利和欲望的登峰造极。

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在拼命较劲,为了更好地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掏空家底也要风光大葬,好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死了的人。

死了的人两眼一闭,两腿一蹬,这红尘的一切繁华与喧闹都和自己无关了……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秦可卿的小叔子,毫无疑问也参与了这次送葬,他和王熙凤坐在同一辆车上,说说笑笑,不像送葬,倒像郊游。

死人已死,活着的还要继续活呀,难不成哭死,跟着陪葬?

对于皇亲国戚、豪门贵胄来说,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从来不会含糊。

由于送葬的人太多,一路热闹非凡。

经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有贾府仆人就把一些庄稼汉撵进屋里去了。

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用意是什么?

由于贫穷的农庄并没有多少房舍,另有一些婆娘无可回避,便被凤姐、宝玉、秦钟等人的穿戴打扮气度所吸引住了。

过惯了贫困生活的老百姓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吗?

姥姥一进大观园,两眼放光,嘴里直呼阿弥陀佛。

这些贫民百姓见到贾府里几个人中龙凤,便被吸引住了,如若有机会见到异常壮观、风景如画的大观园,又会作何感想?

送葬的队伍在村庄稍事休息的时候,曹公写了几处细节,写得极真实极细致极生动。

贾宝玉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哥儿,也很稀罕农庄里的物件呀,见了铁锹,镢头,锄头,犁等等,也是平生第一次见,触景生情,发出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

其中一个细节写他看见了农庄妇女纺线用的纺车,便动手玩耍起来,觉得很好玩,他一个养尊处优的贾府少爷,哪里见过这个?他更无法亲身体验老百姓的生活之忧愁,不会懂得人间疾苦。

在纺线丫头的眼里,这只是谋生的工具,在宝玉眼里,充其量就是一个能转动的玩具而已。

送殡的队伍起身了,贾宝玉轻车快马,目送着纺线丫头渐渐成为一个黑点,倏忽间早已不见……

多情公子贾宝玉竟然有点恋恋不舍的感觉……人生的际遇就是这样玄妙,在什么地方遇见什么人,莫名其妙的喜欢什么人,仿佛就是一种缘分,仿佛就是上天注定的。

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用意是什么? 第2张

二.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玄妙之处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名叫铁槛寺的庙里,看见许多接灵的僧人出来,法鼓金铙,幢幡宝盖,准备做法事。

书中又提到了,离铁槛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馒头庵,其实原名叫水月寺,为什么叫馒头庵呢?因为这个庵里的尼姑做的馒头非常好吃,所以起了诨号叫馒头庵。

在这里,脂砚斋有个非常重要的批注:“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这句古诗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

而《红楼梦》中的妙玉借用了这两句古诗,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她很清高的说,自汉晋五代唐宋一来皆无好诗,只有这两句好:“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谓铁门槛,顾名思义,就是用铁皮包裹起来的门槛,用来比喻高门大户、豪门贵胄这样的人家的。本书里,主要就是指贾府。

妙玉自以为看破红尘,所以她常常以“槛外人”自居,但如果没有铁门槛贾府的收留,如果没有栊翠庵,她将会何去何从?她自诩为“槛外人”,但她是个“槛外人”吗?

归根结底,她也是依傍着贾府这棵大树,得以安身立命的,但是她没有自知之明,基本上属于假清高。

所以邢岫烟说她“僧不僧,俗不俗”的。

所谓“土馒头”,就是用土掩埋成馒头的形状,就是土坟、坟堆的意思。

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铁槛寺和馒头庵的用意是什么? 第3张

所以,给秦可卿送葬时,出现了一个铁槛寺和一个馒头庵,而且两者离得很近,不是巧合,而是有很深的隐喻在里面的。

从小处讲,秦可卿生前是豪门的媳妇,生前再风光,死后,无非就是用一个“土馒头”掩埋了而已,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统统都将烟消云散,成为一个五光十色的泡影。

从大处讲,贾府的末世即将来临,就像秦可卿临死之前所说的那样,只是瞬间的富贵,一时的繁华,纵然是千年的铁门槛,也终将变成一个“土馒头”。

所以,这个铁槛寺和馒头庵同时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出现,绝非偶然,这是一种警示,一种暗喻,一种人生玄机。

帮助人们顿悟: 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繁华,不要等挥霍一空、消耗殆尽,才翻然悔悟,到那时,为时已晚……

一切名利都将成为过眼云烟……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