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经典 > 古文名著 > 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如何解释成语“口若悬河”?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故事】:

晋朝有一位很有学问的大学问家,名叫郭象。他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展现出很高的才华,十几岁的时候,不但已经就读完《老子》、《庄子》等古书,而且还能一口气背诵出来。

成语“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第2张

郭象的名声愈来愈大,朝廷派人请他做官,他推辞不掉只好答应,于是就当上了黄门侍郎。因为他平时读了许多书,知识非常丰富,而且他喜欢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里,所以提出的见解往往比别人深刻,而且能够将各种道理说得很清楚,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推崇。郭象口才很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有声有色,大家都听得很入神。其中有个太尉叫王衍,听完他的的议论后感慨地说:听郭象说话,就好象看到瀑布流泻下来的水,滔滔不绝,好象永远不会停止。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