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9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965年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1965年11月14日 (农历十月廿二),德浪河谷战役。

德浪河谷战役(Battle of Ia Drang)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以来,美军与北越人民军第一次正面交战,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衝突,改而採取游击战的战术。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早上10时48分,美国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营长穆哈尔·摩尔中校率450名弟兄,在砲火掩护下用UH-1休伊直昇机以机动运输的方式降落在素有「死亡之谷」之称的德浪河谷(Ia Drang)。不巧和北越第66团在德浪河谷相遇,北越正规军有2000人驻守,是奠边府战役的精锐之师,於是爆发美军及北越间的第一场大规模战斗。3天激战后,北越阵亡1037人,美军阵亡234人,以平手收场,但北越将南越分為两段的计画也因此失败。第二场战斗是来解围的第二营在第一营脱离后返回基地途中,又遇上了北越的生力军,在一场遭遇战中几乎被全歼。德浪河谷战役是美国介入越南战争以来,美军与北越人民军第一次正面交战,这两场战役使北越从此决定避免与美军进行正面衝突,改而採取游击战的战术。

  0976年11月14日 宋朝第一任皇帝赵匡胤逝世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宋朝第一任皇帝(960—976年在位)

卧榻之旁,岂能任他人酣睡——宋太祖论必须统一天下;我为百姓守财耳……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宋太祖论节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太祖誓碑”上的劝戒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上,宋朝是向封建社会后期迈进的转折时代,表现在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士族成为统治阶层的中坚,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趋向保守等。而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个人作用也促进了这些变化的发生。

赵匡胤出身于武将世家,于公元前927年出生于洛阳夹马营中,从小也喜爱习武。在崇尚武力的五代乱世,他的背景和特长对于他攀上权力巅峰帮助很大。22岁那年,据说受到一名高僧的指点,他投奔到郭威的军中,并受到郭威养子柴荣的赏识。951年,郭威废掉后汉皇帝,建立后周,三年后,柴荣继位为后周世宗。柴荣继位后即发动了关键的高平之战,赵匡胤以宿卫的身份救护柴荣,立下大功。此后,赵匡胤又在攻南唐等战役中立功,官拜殿前都指挥使,成为柴荣的心腹大将。959年,赵匡胤在柴荣临终前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实际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赵匡胤奉命领兵抵御辽国的入侵,当队伍行进到陈桥驿时,赵匡胤据说是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哗变的士兵拥立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由此开始了赵宋320年的统治。同年,赵匡胤迅速将打着为后周复仇旗号的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的起兵镇压了下去,坐稳了江山。

坐上皇帝宝座之后,赵匡胤面对两个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结束自唐末以来形成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和消除武将暴动政变的隐患,维持政治的稳定。在他16年的统治期间,解决这两个问题始终是他全部政策的核心。赵匡胤根据对客观形势的分析,采纳了赵普的按“先南后北”顺序来统一全国的建议。963年,以“借道伐虢”的计策,一举灭亡了荆南和湖南两个割据政权,964年派大将王全斌等分水陆两路西进,仅用66天便灭掉富庶的后蜀,971年灭南汉,975年派大将曹彬等,用浮桥渡江攻灭了南唐。至赵匡胤去世之时,仅剩下南方的吴越和北方的北汉在苟延残喘,全国(传统的汉人地区)统一实际已成定局。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第2张

961年,赵匡胤以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手段和平地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但这仅是军事改革的开始。赵匡胤将军权分成三个部分,禁军将领只有统兵权,而军队调动权则由枢密院掌握,后勤供应由“三司”负责,而皇帝则居中调度,成为唯一一个掌握全部军权的人。通过军事改革消除了军事政变的隐患,赵匡胤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通过军事政变夺权的开国之君。

同时,为防止地方军事割据,赵匡胤将天下重兵、精兵集中到首都附近布防,而只给地方留下弱兵。并逐步将各地的地方长官由武将换成文官,同时派通判到各州制约知州,所有政令必须由通判和知州共同签署才能生效.收军权的同时,赵匡胤派转运使到各州管理财政,地方的财政收入除必要的经费支出外,全部由转运使收归中央。这样,又收回了财权。

在政权方面,赵匡胤采用了“四权分立”,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权柄,三司掌财政,御史台和谏院掌监察和舆论,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了宰相(同平章事、中书省首长)的权力和礼仪待遇。并缩短官员任期,实行职位和职权分离等,以防止官员在某一职位上培植个人势力。

赵匡胤生长于五代乱世,深知武将专权的祸害,这可能是促成他“右文抑武”政策的根源。他除了广泛任用文人为官以取代武将外,还立下了包括“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在内的誓碑。对历史的影响更为深远的是他对于科举制的改革。他禁止了唐五代以来盛行的“公荐”、“公卷”等考前推荐制度,使试卷成了评定录取的唯一标准,大大增加了考试的公正性,使没有任何背景的穷人也有机会中式。他还确立复试、殿试制度,同样有利于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宋代文化发达,文人地位较高,与赵匡胤的首倡不无关系。

赵匡胤在位期间未明立继承人,但他封其弟赵光义为晋王、开封尹、同平章事,对自己的儿子则没有给予任何权力,传位于赵光义的意向已十分明显。976年,赵光义在“斧光烛影”的疑云中登上帝位。赵光义是赵匡胤事业的良好继承者,统一了除幽云十六州之外的全国(传统的汉人地区),继续巩固了中央集权,使北宋政权通过了发展的“瓶颈”。

赵匡胤的伟大之处除了结束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大体上统一了汉族地区外,还在于他生长于残酷血腥的五代乱世,却开创了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在于他成长于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却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文人文化蓬勃发展的氛围。但他使权力过分集中于中央,致使地方力量衰弱,不足以拱卫中央;他的军事改革使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降低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以致后来在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一直处于劣势;他营造的使各级各部门互相牵制的官制,也降低了办事效率,导致冗官冗政。这些都使他受到后人的指摘。其实对历史人物不必过于苛求。赵匡胤根据时弊改革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形势,而他的后继者们未能根据时政的变化,继续去完善去改革,导致了积贫积弱,这也不能归罪于赵匡胤。

赵匡胤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仅是开创了一个朝代,他还是一个阶段性转型的实现者。他在这个影响世界的帝王排行榜中列第58位。

  1716年11月14日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逝世

在298年前的今天,1716年11月14日 (农历十月初一),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逝世。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第3张

1716年11月14日,莱布尼茨逝世于(德国汉诺威)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1716年),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涉及的领域及法学、力学、光学、语言学等40多个范畴,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有人认为,莱布尼茨最大的贡献不是发明微积分,而是微积分中使用的数学符号,因為牛顿使用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比莱布尼茨的差。莱布尼茨是历史上少见的通才,他的专长包括数学、历史、语言、生物、地质、机械、物理、法律、外交等领域。他本人是一名律师,经常往返于各大城镇,他许多的公式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

  1840年11月14日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莫奈出生

在174年前的今天,1840年11月14日 (农历十月廿一),印象派创始人之一莫奈出生。

莫奈(1840-1926)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人、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鼓吹者。

1874年莫奈展出《印象:日出》之后,批评家以“印象主义者的展览会”为题在报上评论这一运动,因而得名。1888年批评家费-费涅翁写道:“印象主义这个词是为他而创造的,这个术语对他来说比对任何人都更合适。

克洛德·莫奈(ClaudeMonet)出生于巴黎,5岁时随全家移居到法国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LeHavre)。自幼年起,莫奈就显示出了非凡的绘画才能,15岁时从当地一艺术家学画。其艺术生涯是从与E-布丹结识开始的,从那时起开始在室外作画。16岁时就已经可以卖画赚钱了,当时他的画被贴在港口画具店的门口,以每张20法郎的价格出售。

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结识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尔。以莫奈为首,他们常常一起到枫丹白露的森林去写生。后来外光派即印象派的产生,便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巴比松画家杜比尼和特瓦容给他很深影响。莫奈的作品以风景为主,但他的两幅极具特色的巨幅肖像画《绿衣女人》和《穿和服的女人》都是以一位名叫卡缪的女子为模特儿的。卡缪是莫奈的爱妻,也是他最衷情的模特儿。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第4张

1866年,莫奈与19岁的卡缪相爱并生活在了一起,但他的父亲却反对他们的结合,并断绝了对他的经济支援,使得莫奈的生活一度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生活的窘迫并没有拆散这对有情人,反而激发了艺术家的激情。同年,莫奈完成了以卡缪为主角的《绿衣女人》,这幅用短短四天时间一气呵成的作品,使莫奈入选了1866年的沙龙展,并受到好评。直到1870年莫奈30岁时,他才获得父亲的同意与卡缪正式结婚,那时他们的长子约翰已经出世了。

  1889年11月14日 印度尼赫鲁总理诞生

在125年前的今天,1889年11月14日 (农历十月廿二),印度尼赫鲁总理诞生。

印度独立后首任总理、圣雄甘地的忠实信徒,其培育的尼赫鲁王朝至今影响印度政坛。尼赫鲁也是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创始人之一,在思想上接受资本主义制度、执行社会主义政策,冷战时期在美苏之间偏于亲苏。尼赫鲁的大国雄心后来导致了中印边界冲突,留下了迄今依然困扰中印关系的边界问题。

尼赫鲁(1889年11月14日-)出身于克什米尔的一个富裕婆罗门家庭,在16岁以前由私人家庭教师教育,1905年入英国哈罗学校,1907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10年获荣誉学位,1912年在伦敦内殿法学会取得律师资格,回国担任律师。1916年在家庭的包办下,和一个克什米尔商人的17岁女儿结婚。1917年生下他们的女儿英迪拉·甘地。

1916年尼赫鲁在国大党年会上第一次遇见甘地,甘地坚持的争取印度独立运动对他有很大影响,和国大党的关系日益密切。1921年国大党被英国统治当局宣布为非法,尼赫鲁第一次被捕入狱。1923年和1927年两次担任国大党总书记,曾到印度各地视察,发现农民的极端贫困。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4日 德浪河谷战役 第5张

1926年尼赫鲁访问苏联,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感到兴趣。1929年当选国大党主席,宣布党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印度完全独立。以后他8次被捕,先后住狱9年,在狱中他也研究马克思主义,撰写书籍。1932年因发动不合作运动和甘地一起被捕。1936年,他的妻子因肺炎在瑞士去世。1940年再次和甘地一起被捕。1942年国大党通过要求英国撤离印度的决议,他又一次被捕。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开始任总理,直到他去世,长达18年,同时兼任国大党主席。

尼赫鲁在印度实行一种基本为资本主义溷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成分的经济政策,彷照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尼赫鲁当政时期印度的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为4%,超过当时美国和其他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但不如西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增长速度。尼赫鲁强调对贫民和流浪者给予必要的社会关怀,所以在印度人民中威信很高。在政治体制上,尼赫鲁彷照英国体制,包括司法、立法议会、政府和教育系统。尼赫鲁领导改革了古代的印度民法,维护寡妇的财产继承权,改革印度教,从法律上取消种姓制度。他对内政策的四大原则是:民主、社会主义、团结和现世主义。尼赫鲁坚决反对殖民主义,是不结盟运动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潘查西拉)的创始人之一。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