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魏晋时期官僚阶层为什么开始腐朽并没落呢?

魏晋时期官僚阶层为什么开始腐朽并没落呢?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9.0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汉朝时期,察举制度的权力虽然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手中,但由于皇帝和中央官员与人才的接触较少,因此各地人才的举荐主要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这就导致了如果官员们互相扶持,那么举荐结果会受到很大影响,被推举的人大多是现任官吏或官员子弟,而平民中的优秀人才则很难获得举荐的机会。尤其到了东汉后期,由于任人唯亲、唯财、唯势,豪门世家几乎掌握了察举的结果,选出的官吏几乎都是自己人,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官僚体系。

魏晋时期官僚阶层为什么开始腐朽并没落呢?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针对察举制度的弊端,魏文曹丕采纳谋士陈群的建议,推行了九品官人之法,也称为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的核心是朝廷选派中正官去各地选拔官员,按照人才的优劣评定官员的品级,收回了选拔人才的权力,打破了原来地方官员操纵选举的局面。

所谓中正官,就是某个州郡负责人才评定的官员,也被称为中正官。州设大中正官,郡设小中正官。从晋朝开始,中正官无论大小都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举荐任命,一般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以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

魏晋时期官僚阶层为什么开始腐朽并没落呢? 第2张

中正官的主要职责是品评人物,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品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考察此人父祖辈的任职资历和爵位高低等。第二是品行状,即个人品行和才能的综合评价,相当于品德评语。第三是定品,即确定品级。品级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层级。

曹魏刚施行时依据的还主要是个人品行才能,但晋朝以后就完全按照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的人即使品行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的子弟即使品行评价不高也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老子英雄儿好汉"这一现象在魏晋时期达到了顶峰,也造成了当时官僚阶层的日益腐朽没落。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