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为何刘禅不同意给诸葛亮修庙?

为何刘禅不同意给诸葛亮修庙?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8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为何刘禅不同意给诸葛亮修庙

为何刘禅不同意给诸葛亮修庙?

成都武侯祠,历经一千多年的沧桑,虽含有特殊的“三国”开篇之义,并在北宋初年就获得了“武侯祠”的专一祭祀署名。然而,到明清时期,它却仍然以“诸葛庙”或“诸葛君庙”之名而广泛流行于民间。

刘禅在成都为诸葛亮建庙的提议,在晋代就有人反对。东晋的常璩在撰著《华阳国志》时,就认为成都近郊的武侯祠本与刘备无关,纯是后人的“私祠”。

稍后的习凿齿也撰文说:诸葛亮本来是通达礼仪的贤士,理应依从汉制,以天子之礼葬。然而,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实在是违背礼制的。

习凿齿是襄阳人,距离沔阳很近。他曾经到沔阳的诸葛亮庙中凭吊,并撰写了《汉晋春秋》。在晋朝,还有不少有识之士也继续对给诸葛亮建祠庙表示反对。

有人认为,给诸葛亮建庙是“愚俗争讼”,有人则斥责建庙人“轻论士人”。稍后,又有人撰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不能“诬贤于常民”。

直到唐代,仍有人对成都武侯祠的专一祭祀表示不同意。例如,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了纪念在平叛中立有殊功的郭子仪李光弼、王思礼等九位功臣,在长安兴庆宫之西南为他们修筑了“九庙”。

代宗大历年间,礼部尚书、著名诗人韩愈在为武侯祠撰写碑铭时仍然认为,诸葛亮虽功德卓著,但仍不合享专祠。他说:“然则自古圣帝明王世及之业,其所以正百事、和人神者,皆将有日食、地震、山崩、河涌之异。……而欲将一佐命之臣,以为之主而齐其事,斯已惑矣。”韩愈在此文中表面上屈从于唐廷对诸葛亮的评价,而实际上仍以“不在正统”来论定诸葛亮。

无独有偶。中唐以后,唐宪宗在元和年间为平叛中立有大功的人修建了“七庙”。其中,李晟、马燧、浑瑊等人的庙被建在了京师城内,而另外四人李想、王思礼、张茂昭和郭子仪的庙则建在了长安城外。显然,唐廷是在按正统标准来为国家修筑“七庙”的。在此前后,唐人仍有人认为诸葛亮不合享专祠。例如,晚唐学者郑綮就曾对唐宣宗说:“臣记三国时东蜀孔明而无庙也。唯百姓于道陌上立生祀,中有锦囊,囊有数木人,文曰:‘孔明。’是以诸君无权与尊者。”

可见,尽管在唐代宗以后,“丞相诸葛亮”已经转入了正统序列,但人们仍然认为他不合享专祠。因而,在元代以后的人们看来,“武侯祠”之名仍不正确。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刘禅在历史上也曾有过对诸葛亮建庙的表示。例如,他在景耀六年(263年)冬率百官由洛阳返回成都时,就在道路两旁看到了大量祭祀诸葛亮的“私祠”。对此,他曾下诏命令“拆毁”。

然而,“拆毁”私庙仅仅是刘禅的权宜之计。刘禅在晚年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是“古今之冠贤”,也是“忠武之可嘉”的“盖世英才”,并最终同意为诸葛亮建庙。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