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宋朝时期,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的原因有哪些?

宋朝时期,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61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源远流长,始于隋代、兴于宋朝。这一制度的出现,是古代贵族政治衰落的一个重要催化剂。科举考试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尤其是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治理下,其地位更是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宋太祖在开宝元年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而这一次考试的结果却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在这次考试中,一个叫做陶邴的士子名列高中第六名。而陶邴的父亲陶谷,则是当时的户部尚书,是赵匡胤登基的大功臣。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担心会有官二代通过家世的优势而在科举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他特意下了道圣旨,规定所有官二代考中进士后都必须在中书进行复试。

宋朝时期,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赵匡胤要下这道圣旨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在宋朝以前,科举制度虽然已经存在,但往往流于形式,只有豪门世家的人才能通过举荐的方式获得参加科举的资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豪门世家的势力在政治斗争和战争中逐渐被削弱,科举制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赵匡胤不希望重新回到贵族政治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人才的涌现被压制,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皇权的威望和地位。他希望更多的平民官员能够进入政府,帮助皇帝治理国家

赵匡胤在诏书中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担心官二代会结党营私,“如闻党与,颇容窃吹,文衡公器,岂宜私滥”。正是因为有赵匡胤的高度警惕和监督,以后的赵家皇帝也严格执行了官二代复试的制度,才使得科举制度得以相对公平地实施,也有可能实现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目标。

宋朝时期,官员子弟考中进士后还要进行复试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张

当然,对于官二代这个群体,赵匡胤也有相应的处理方法。他采用了萌补制度,官员、外戚、功勋家族出身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个渠道进入官场,给他们一条进入政府部门的途径,但要想在政府中获得更高的地位,还是必须通过科举考试。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