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历史上的今天 > 嗟来之食是什么出处:是什么意思?

嗟来之食是什么出处:是什么意思?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0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嗟来之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其含义是形容生活贫困到极点,只能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个成语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中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一个贫穷的农夫,他的生活困苦到只能接受别人的施舍。这篇文章将详细解读"嗟来之食"的原文、译文以及相关的注释。

首先,我们来看看"嗟来之食"的原文。《诗经·小雅·鹿鸣》中写道:“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这里的“嗟尔君子,无恒安息”就是"嗟来之食"的出处。"嗟尔"是对对方的呼唤,"君子"是对对方的尊称,"无恒安息"则是对对方生活的描绘,意思是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安稳的休息。

嗟来之食是什么出处: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嗟来之食"的译文。在现代汉语中,"嗟来之食"通常被翻译为“接受别人的施舍”。这个翻译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即一个人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最后,我们来看看关于"嗟来之食"的相关注释。在《诗经》的注释中,有这样一段解释:“嗟尔君子,无恒安息”是形容一个贫穷的人,他的生活困苦到无法安定下来,只能四处流浪,接受别人的施舍。这段注释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嗟来之食"的理解。

总的来说,"嗟来之食"是一个描绘贫穷生活的成语,它的原文、译文和注释都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和理解。通过解读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古代诗人对贫穷人民的深深同情。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