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 世界史 > 二战德军最悲壮惨烈的突围战:东线切尔卡瑟战役

二战德军最悲壮惨烈的突围战:东线切尔卡瑟战役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8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切尔卡瑟突围战时 “维京”师的师长,武装党卫军上将赫伯特-奥托-吉勒。如果是身上笔挺的军装和耀眼的勋章,他更像大学里的教授,实际上吉勒是武装党卫军中最善战和获得荣誉最多的指挥官之一。

1944年1月,东部战线上的苏军开始逐渐扭转战局,将曾经势不可挡的德军打得节节败退,其战略主动权形势好转,1944年初,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占据基辅以西的大登陆场,乌克兰第2方面军则近至切尔卡瑟登陆场并占据基洛夫格勒,对两登陆场间的卡涅夫突出部德军形成挟击之势。为了取得向南布格河自由行动的权利,苏军决心拔除这个突出部。时值乌克兰冬春之交,雨雪不断,道路泥泞翻浆,不适合大部队作战,但苏联人却偏偏选定切尔卡瑟一带这个全年气温最低的时候进攻,在他们看来,恶劣的气候恰恰是突袭成功的保证。苏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对这时的德国统帅部来说,固守东线是最重要的任务,面对切尔卡瑟的危险形势,无论是陆军总参谋部还是在南翼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都有所认识。但一方面由于希特勒坚持保住这个突出部,另一方面德国人也没有料到苏联人会在解冻季节动手,因此德军几乎没有采取防御措施。

切尔卡瑟突出部宽130千米,面积大约10,000平方千米。苏军在此集结了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兵力对决是2:1),苏军计划以乌克兰第1方面军从该突出部底部北面,乌克兰第2方面军从南面实施向心突击,合围德军。从军事上讲,德军应该放弃这个突出部,拉平战线较为有利。但是希特勒却不允许那样做,他认为这个突出部在苏联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第2方面军之间打入了一个楔子,甚至于还幻想以此为跳板对苏军发起反击。由于其固执己见,曼斯坦因只能下令德军不得后撤,务必死守切尔卡瑟突出部。

他们都是外籍人员,但是他们为他们的帝国战斗到最后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已经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不能再看到自己的家人,或许他们的国家和妻儿都已经不再允许这些战士回到家园,而落到苏军手里也是死路一条。

二战德军最悲壮惨烈的突围战:东线切尔卡瑟战役

乌克兰第2方面军首先发动进攻,在希特勒的间接帮助下,苏联人如愿以偿地将德军(第11、42军所属各师、武装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在内约6万人,其指挥官是第11军军长威廉-施特莫尔曼少将)合围于切尔卡瑟突出部。 被困当晚5时,希特勒得知德军被围,他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他严令切尔卡瑟的德军固守待援,同时命令曼斯坦因组织精锐装甲部队解围,歼灭围困切尔卡瑟的苏军(希特勒的超级梦游),解围的任务交给胡贝中将的第3装甲军团下属的第1、16、17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

到2月10日,所有被围德军在苏军进攻的压力下已龟缩到1个宽约7、长8公里的,并处于苏军火炮的射程内的狭小地域内,苏军开始敦促被围的德军投降,并保证人身安全给予人道待遇云云。从2月3日到15日,解围的德军部队连续突击,但在各个方面均占优势的苏军面前损失惨重,也不能继续前进,只能靠被围德军自己的力量突围了(为了拯救被困的同胞,“希特勒警卫旗队”师流尽了最后1滴血。当该师奉命后撤休整时,全师只剩下3辆坦克和4门突击炮)。此时德军统帅部的将军们已经明白在切尔卡瑟的德军要突破苏军包围已无可能,2月14日包围圈内最后一个野战机场陷落。在最后一架德国飞机从机场紧急起飞前,施特莫尔曼将军来到飞机旁,将他的日记交给飞行员,“也许外面的人用得着它”。2月15日,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无奈地电告被围部队:救援部队力量已耗尽,你部只能自行突围。心情极为沮丧的施特莫尔曼将军最后决定把突围的时间定于16日晚上23时,因为那时地面冰冻, 比较有利于行军,同时晚上能见度极差,有利于德军隐蔽自己的行动。

2月16日有暴风雪,能见度仅10-20米,施特莫尔曼将军是这样拟定他的突围计划的,德军分成两个梯队,第一个梯队由“维京”师,第72步兵师和B军集群组成,他们的任务是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出一个缺口,然后由第88,57和第389师组成的第二梯队将随后跟进,他们同时也担负起后卫的重任。德军的突围方向指向西南的雷祖卡,以和第1装甲师会合。为了注意保密,施特莫尔曼将军取消了炮火准备,而且宣布他将随同德军后卫部队一起行动,“祝大家走运,我们包围圈外见!”在场德国军官们肃然地向施特莫尔曼将军敬礼,他们知道将军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最 让施特莫尔曼将军感到痛苦的是他不得不下令将2000名重伤员留下来,他们将和少数志愿陪同他们的军医一起等待俄国人的到来,他们的前途将任何?东线战场上德国和苏联军队都没有善待对方战俘的传统(在战俘营中美军看守用木棒送德军战俘驾鹤西去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在饱餐以后,德国官兵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显然德军士兵没有受到苏军劝降攻势的影响,想到长久的等待已经过去,马上就要生死一搏,德军上下显得士气高昂。

历史记事
历史真相
未解之谜
世界史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