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5.3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渭水之盟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617年,李渊起兵之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签订盟约;626年,李世民登基半个月之后,在突厥十万大军的逼迫下与颉利可汗签订盟约,史称“渭水之盟”。同样的屈辱,同样的迫不得已。可以说,突厥是李渊和李世民共同的心病,一日不除,它就一日在折腾着大唐。尤其是“渭水之盟”,它是李世民心底的一根刺,上面涂着屈辱,深深的折磨着李世民,不拔不痛快。

隋末天下大乱,突厥趁机强大起来并染指中原,不断扶持割据势力称雄中原。李渊在晋阳准备起兵的时候,自然也考虑到了突厥的因素,倘若不和突厥合作,很难保证突厥不在背后插刀。所以李渊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与突厥签订盟约,希望获得突厥的帮助,事成之后美女和财物是突厥的,土地是李渊的。突厥没有不同意的道理,然后支援了李渊部分兵马,数量应该都在两千之下,李渊怕的就是将来突厥大肆干涉大唐的国政,所以并未多要兵。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李渊入主长安之后,突厥又支持了刘武周南下与李渊争雄,谁给突厥利益它就支持谁,也由此给大唐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后来梁师道不愿意归附大唐,又势力逐渐减少,遂与突厥合作,不断撺掇突厥南下攻唐。

天下基本平定之后,李靖和李绩就开始在灵州和并州抵御突厥,当时突厥几乎每年都进攻大唐好几次。625年,颉利可汗领十万大军进攻灵、朔等地,李渊派李靖阻止抵抗,不过突厥兵来势汹汹,唐军并没有占到便宜,温彦博被俘,张德政被杀,后来突厥兵被任城王李道宗打败,突厥请和而去。

第二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让大唐陷入短暂的内乱之中,颉利可汗抓住机会又开始进攻大唐,七月中旬,突厥兵犯渭州,李世民派姐夫柴绍迎击突厥,柴绍杀死一名特勒,斩杀千余人。八月初一,突厥遣使请和。双方和好,李世民赠送突厥大量的财帛,突厥算是满载而归。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突厥可以说是每战必胜,打了胜仗可以抢掠财帛,打了败仗可以请和依旧得到财帛,所以几乎没有输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突厥如此频繁进攻大唐的原因,他们为的不是土地而是财帛。

八月初九,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半个月之后,突厥再次进犯大唐,这一次,突厥在梁师都的撺掇下,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合并十几万兵马进攻泾州,然后是武功。尉迟敬德在泾阳与突厥兵交战,取得胜利,斩杀千余人,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大军的继续南下。很快大军就到了渭水便桥,对长安虎视眈眈,已经算是兵临城下,而这个时候的长安城并没有多少兵马。

李世民陷入困境中,不过这样的困境并不能打到李世民,他迅速做出决定,开始调兵遣将部署兵力,李靖和长孙无忌带着兵马达到幽州驻守。但是李世民部署的兵力并不是很多,冒险一战的话,胜率不大,即便取胜,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而且当时是在渭水岸边,一旦开战,难免生灵涂炭。所以李世民是真的遇到了难题了。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第2张

很快,颉利可汗就派自己的心腹大将执失思力进京面圣,夸耀兵力,执失思力见到李世民之后嚣张的说:“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已经带着百万人马兵临城下。”

李世民生气的说:“朕之前亲自和颉利可汗定下盟约,朕也送给了你们数不尽的财帛,你们如今却背弃盟约兵犯我大唐,难道你们都没有心吗,竟能忘记朕给你们的巨大恩惠?朕现在要杀了你。”

当然李世民并没有真的杀了执失思力,而是将其扣押,然后带着高士廉、房玄龄、萧瑀等六人来到了渭水河畔,隔着渭水质问颉利可汗的忘恩负义。

《资治通鉴》记载: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

实际上这个多半是不可信的,李世民不过是斥责了几句,颉利可汗就带着突厥兵吓得下马跪了,这确实太夸张了,无论如何,颉利可汗有十万大军,而李世民的兵马只是陆续到来,即便是必有一战,颉利可汗能吓成这样吗?吓成这样,他怎么可能还来进犯大唐?

但是,颉利可汗心理上被镇住应该是事实。李世民久经沙场,最懂排兵布阵。当时唐军虽然不多,但是排列整齐,旌旗遍野,让颉利可汗看不出李世民究竟是带了多少兵马,而且当时执失思力并没有出现在李世民身边,让颉利可汗明白他的处境并不好,又李世民整饬好军队后,独自上前同颉利可汗讲话,这样的胆识和自信更加迷惑了颉利可汗。

李世民的一番安排,将颉利可汗镇住了,但是这样并不足以让突厥撤兵。接下来就是李世民的艰难时刻,与颉利可汗订盟,答应给他们足够的财帛,这也是突厥进犯大唐的最重要目的,只要目的达到,他们就会撤军。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第3张

两天后,李世民和颉利可汗在便桥杀白马歃血为盟,大唐送上财帛,突厥撤军。一场战事就此消弭,但是留给李世民的心理阴影却怎么也消除不了。做为一名统帅,与敌人签订这样的盟约确实屈辱,但是,李世民首先是皇帝,其次才是军事统帅,他要为大唐负责,为大唐的子民负责。他曾与萧瑀有过一段对话,萧瑀说自己看不出李世民的计策,李世民表示他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但是他不打算开战。并说:

所以不战者,吾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且当静以抚之。一与虏战,所损甚多;虏结怨既深,惧而修备,则吾未可以得志矣。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伺衅,一举可灭也。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之谓矣。

所谓能屈能伸才是真英雄。

渭水之盟签订后不久,颉利可汗就献上了三千匹马和一万头羊,但是李世民并没有接受,而是让颉利可汗归还之前掠夺的中原人口,并让其归还去年俘虏的温彦博回朝为官。

之后李世民心中有一团火,誓要灭掉突厥,一雪前耻。他勤勉政事,发展经济,提升国力,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而且李世民闲暇的时候亲自在显德殿的庭院里训练各卫士兵箭术。

三年后,时机成熟,李世民接受张公谨的建议,准备灭突厥。李靖为统帅,张公谨为副,还有李绩、柴绍、薛万彻、李道宗等各道总管出兵分道进攻突厥,后来的大唐名将苏定方也参与了该战。李靖在630年的正月领三千精兵突击突厥,迅速攻进定襄城,颉利可汗的心腹康苏密投降大唐,并带来了杨政道和萧皇后,颉利可汗仓皇出逃。

什么是渭水之盟?这场结盟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心里的一根刺? 第4张

这一仗让唐军扬眉吐气,而李世民更是激动的说: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李靖取胜的同时,李绩在白道也取得了胜利,颉利可汗再次让执失思力进京请求归降大唐。不过李世民并不打算就这样接受颉利可汗的归降,而是派出唐俭等人去麻痹颉利可汗。李靖同李世民的想法相同,选择继续进攻突厥,最终,突厥灭亡,颉利可汗也被李道宗俘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