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5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起点最高的刘表,为啥在三国沦为了笑话?接下来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名称八俊、威镇九州”,但却“虚名无实”,《三国演义》中的刘表几乎成了草包的代名词。在一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手握先发优势的他却坐看曹操一步步做大,最终肆意欺辱自己“若豚犬耳”的儿子们。

因此,以上帝视角来看,刘表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典型。不过,这只是跟曹操、刘备、孙权这些出类拔萃者相比而言的。换作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比刘表做得更好,这就是“优秀的普通人”的死穴:可以当个很好的打工仔,但却不具备跟冒险家们同台逐鹿的勇气和实力。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刘表,刘景升,他是正儿八经的汉朝宗室。跟几乎沦为草根、靠着征讨黄巾军的机会进入仕途底层的刘备相比,刘表更像个含着金钥匙出身的高帅富,前期的人生之路如同开挂一般顺遂。

在当时的各路群雄中,刘表无疑是个人条件最高的一位(没有之一)。《三国志》称他“长八尺馀,姿貌甚伟”,也就是长得高大帅气,外形具备偶像气质,比奇形怪状的曹、刘、孙优越了许多;同时,人家并不是个胸无点墨的绣花枕头,而是“少知名,号八俊”,从小就因文采名动天下,和当时的陈翔、范滂、孔昱、苑康、檀敷、张俭、岑晊并称“八俊”。(《后汉书》称为“八顾”)

出身高贵、个人素质优越、舆论风评上佳,让刘表成了东汉末期官场中的红人,早在汉灵帝时期,他就以大将军掾(可以理解为统帅的副官)的身份出任了朝廷的北军中候。这一职务向来由皇帝的心腹担任,统领东汉朝廷中央野战军中的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大精锐,几乎掌控者一半的禁军,地位可想而知。

而在汉灵帝去世后,荆州刺史王叡死于时任长沙太守孙坚之手,刘表火线救急,被朝廷派赴当地接手烂摊子。当时的荆襄一线已经动乱四起,袁术这样的名门望族之后拥兵自重,各地的豪强也野心勃勃、划地自守。

而刘表手里的资源只有两样:朝廷的委任状,自己的名声。

随后的刘表确实体现出中央高级官员的能耐与号召力。他“单马入宜城”,在当地望族蒯越、蔡瑁的帮助下,首先干掉了一些豪强,以杀鸡儆猴;随后其他的势力要么迫于威势主动归顺,要么“闻表威名”,自行舍弃权力、飘然远遁,刘表几乎兵不血刃就拿下了荆襄地区,成了拥兵一方的地方大员。

此时正是公元190年,袁绍只是渤海太守,曹操时任代理奋武将军,还称不上一方诸侯;而刘备还在县令、别部司马的岗位上挣扎。在刘表面前,这几位在后来掌控天下的枭雄像极了晚生晚辈。

刘表在这一阶段的成功并不让人意外,毕竟当时的东汉秩序还未彻底崩溃,仍旧维持着形式上的统一。在这种规范的政治生态下,像刘表这种出身正统、教育素养高、资历过人的人物,可谓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模范精英。这样的人,一方面对体制内的运作方式驾轻就熟,另一方面天生就对那些名门望族具备吸引力、凝聚力,在蒯良、蒯越、蔡瑁等大族、名士的主动依附下,刘表才能得心应手地肃清了荆州地区。

接下来的刘表,一方面应对袁术、孙坚、张济等人的袭扰,平定长沙太守张羡叛乱。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他稳固了自己对荆州地区的掌控,史称“开土遂广,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另一方面,刘表发挥自己顶级名士的影响力,开立学官、博求儒士,吸引中原士人投靠;整顿吏治,爱民养士,“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相对于中原的动荡,那时的荆州就像乱世中的世外桃源。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第2张

可以说,作为保境安民的地方官员而言,刘表无疑是极为优秀的,甚至可以被称为楷模,但这已经是他的极致了。

我们常说,要成大事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此时的刘表恰巧具备了这三大要素:

天时——政局动荡,原有秩序分崩离析,这对寻常老百姓而言是地狱,但对拥兵一方的诸侯而言却恰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地利——荆州位居南北要冲,扼守汉水与长江中段,沃野千里、物产富饶,进可攻、退可守;

人和——荆州地区主流士族齐心拥护,大量外来中原人才则提供了令人眼红的智囊与顶层人才资源。

在当时而言,相对于其他地方诸侯,刘表的优势极为明显,如果换作刘备在位,搞不好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

但随着东汉朝纲的彻底崩溃,在席卷全国的大动荡环境下,刘表身上的缺点暴露无遗,导致他的势力“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沦为了乱世中的笑话。

首先,刘表过于沉迷名声,对内猜忌心太重。

上文提到的长沙太守张羡反叛,其实刘表要负大部分责任。张羡历任零陵、桂阳行政长官,为政有方、深得辖区民心。但他性格要强、不明白为人低调的道理,遭到了上司刘表的嫉恨:“表薄其为人,不甚礼也”。在愤恨之下,张羡毅然反叛,导致了双输的局面。而纵观其他诸侯,没有一个人像刘表这样对待自己的下属。

对于外来人才,刘表既不能做到为我所用,又不舍得将他们驱逐,凭空加重了荆州集团内部的矛盾。以刘备为例,刘表起先亲自赶到郊外迎接,并且“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随后却又忌惮其能耐,“阴御之”。这种貌合神离的状况,让忐忑不安的刘备转而支持不被刘表待见的刘琦,并且在新野偷偷发展自己的势力。

而韩嵩奉命前去打探曹操的虚实,归来汇报时只是说了曹操的好话,就被刘表扣上心怀不轨的帽子,甚至差点人头落地。

在那个乱世,人才就是第一资源。相比较其他使出全身解数拉拢人才、形成合力的诸侯,刘表却恰恰相反,自觉不自觉地制造分裂,这注定了他无法更进一步。

其次,面对复杂形势缺乏判断力。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第3张

刘表当初之所以能顺利平定荆州,那是因为这正是他当初从朝廷那里接收到的任务;而在完成这份“工作”后,到了后来需要他见机行事的阶段,刘表则表现得毫无清晰思路、处处矛盾重重,丝毫不像一个手握巨大资源的诸侯,更像是个前怕狼后怕虎的土财主。纵观他的一生,荆州的对外战略可以归结为三个字:不作为。

起先,刘表与袁术不对付、袁绍跟公孙瓒是对手,而袁术跟袁绍兄弟俩也势同水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袁术站队公孙瓒,袁绍与刘表连合,南北两边都采取“远交而近攻”的策略。从道理上来讲,刘表已成了袁绍的盟友;

刘表从这一战略中获利。但曹操迎接汉献帝前往许都后,明知对袁绍极为不利,刘表却耍起了两面派作风:一边遣使贡献,另一边却仍跟袁绍眉来眼去。他以为这种做派能够两面讨好、左右逢源,实际上只会两边得罪、里外不是人;

而随后曹、袁官渡相争时,面对盟友的求助,刘表既不出手相助,又不看清形势倒向曹操;面对韩嵩、刘先的催促时,他竟然还得意洋洋地说自己正在“观天下变”。但几乎所有带脑子的政治家都明白,此时正是天下巨变、重新确立秩序的重大时刻,他还在“观”什么?

更搞笑的是,在袖手旁观盟友被灭后,刘表仍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迫近。后来刘备建议他趁着曹操北征的机会突袭许昌,再度被其拒绝;直到曹操凯旋而归时,刘表这才后悔莫及地对刘备说:“不用君言,故失此大会也。”

刘表起点最高,结果却沦为笑话?原因是什么 第4张

面对这一幼稚表现,刘备内心哭笑不得,表面上却只能假装安慰:“以后的机会还很多呢!”但谁都知道,即使机会从新摆在刘表的面前,他仍然会犹犹豫豫、举棋不定、毫无作为。

政治领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刘表一度坐拥东汉末年顶级资源,随后却终生毫无作为,既不主动扩张,也不对中原的最强大势力曹操进行任何遏制;只是满足于眼下的一亩三分地,坐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吞并各路军阀后大举南下,如摧枯拉朽般压碎荆州集团。

不过笔者并不是要体现对刘表的鄙视。实际上,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大多数人(包括自己)身上固有的弱点:

只是个体系型的人员,在既定的框架内也许能表现得很好;但到了环境巨变、需要独当一面的时候,却往往涌现出对未知事物的本能性恐惧,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不愿意冒险、尝试,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身外的大环境瞬息万变,自己却坐吃山空,最后只能温水煮青蛙、沦为时代的淘汰品。

相比之下,同为刘氏宗亲,出身基层的刘备却永远保持着不知满足、愈挫愈勇的作风,如饥似渴般寻求着机会的到来,毫不畏惧的拥抱一个又一个的挑战,织席贩履之辈,最终却创造了三分天下的壮举。

这才是真正的冒险家、领导者、时代枭雄。至于刘表,最适合他的身份也许只是个名士(也就是如今的知名打工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