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1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三国单挑名将的文章。

可能是受演义小说和电视剧的影响,很多人都相信古代战争是靠大将单挑决胜负的,就像很多人相信“免战牌”管用一样。

免战牌当然不管用,如果挂出一块木头牌子就罢兵休战,那么天下就没有战争了——弱小一方把所有城池都挂上免战牌,还不得把劳师远征的侵略者都饿死?

事实上古代战争基本都是阵而后战,攻城战也不少,没有听说哪一个进攻者对免战牌望而却步的。

古代战争靠大将单挑决胜负,首创者可能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演义小说描写的三国战争,基本都是靠单挑决胜负的。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小说不是正史,看着精彩热闹就可以了,正史简洁冷硬,打破了人们对“君子战”的美好印象: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有三个不得善终,唯一那个得善终的,还在小说里被射杀了。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人们口口相传的三国前六位猛将,其实只有赵云马超病逝,其余四个全都死于非命。在三国正史中,没有见到赵云典韦马超张飞的单挑记录,所以咱们今天说的三国正史四位单挑名将,并不包括他们。

正史中记载的三国第一位单挑名将,还真是三姓家奴吕布吕奉先。“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确有记载,但赤兔不是红色的兔子,赤兔的正确写法是赤菟,也就是红色的於菟(读作乌涂,大老虎)。

《三国志·卷七》记载:“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后汉书·卷七十五》则明确记载吕布骑的是不是红毛兔子:“布常御良马,号曰赤菟,能驰城飞堑。”

之所以说吕布是三国第一单挑名将,不是因为子虚乌有的“三英战吕布”,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的。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第2张

吕布与郭汜郭阿多的单挑,发生时间最早,是汉献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战斗地点在长安城下。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身临其境并在《汉末英雄记》中详细记载了这次单挑:郭汜长安城北准备攻城,吕布大开城门迎战,郭汜仗着武艺高强,提出跟吕布单挑,并表示“你打赢了,我就退兵。”

单挑的结果是郭汜输了:“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吕布打赢了单挑,却输了整场战斗,郭阿多很不守信用,打输了也没退兵,反而跟李傕一起再次攻城,并且打得吕布落荒而逃。

即使吕布武功比郭汜高,也是鸟用都没有,人家一拥齐上,吕布也只好跑路。

虽然吕布是三国正史出现的第一个单挑名将,但结局却相当悲惨:被曹操和刘备围在下邳,打也打不赢跑也跑不掉,随后被混成了粽子,先勒死再斩首,等于被曹操杀了两回。

除了吕布之外,三国最有名的单挑名将,当然就是武圣人关羽关云长了,他万马军中斩颜良,读者诸君耳熟能详,这里不再赘述。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第3张

关羽的结局比吕布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是被名不见经传的马忠生擒,被孙权下令斩首了,而且是真正的身首异处。出于对武圣人的尊敬,这过程就不描述了,读者诸君只需要知道一点就了:兵败如山倒,单挑功夫一点用都没有,这就是蚂蚁多了也能啃倒大象。

除了吕布和关羽,在三国正史中还有两位单挑名将,他们先是敌人,后成战友。一说的这两个人,读者诸君肯定已经发出了会心的微笑:你说的肯定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孙伯符和三国第一神射手东莱太史慈。

是的,孙策跟太史慈那次单挑名垂青史,连太史慈身边的“曲阿小将”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次单挑细节同样不用描述,因为看本文的读者,脑海里都有那场十分精彩激烈的打斗。咱们要说的是这二位的结局。

孙策悍勇,这一点是得到了当时公认的:“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

向汉献帝上书评价孙策又项羽之勇的,是当时的吴郡太守许贡。许贡被孙策勒死了(绞杀之),然后许贡的小儿子和门客替父(主)报仇,很轻松地把孙策打成致命重伤:“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创甚,至夜卒,时年二十六。《三国志·卷四十六》”

三国正史中的四位单挑名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 第4张

三国著名谋士郭嘉,对孙策的悍勇不屑一顾,并且认为他是自寻死路:“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嘉的意思很明显:主公就应该干主公的活儿,单挑赢了也没用,那是风险大回报小的赔本买卖。

三国四位单挑名将,已经有三位死于非命了,第四位太史慈应该得善终了吧?非常遗憾,可能是罗贯中怕前三位太寂寞,于是也把太史慈写成死于非命——中了张辽埋伏,被乱箭射成重伤,当天夜里就不治身亡。

事实上太史慈早在建安十一年就已经病逝,他连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都没参加,当然也不会在赤壁之战后在合淝跟张辽大战八十回合了。

通过三国正史中四位三国名将的结局,读者诸君是否总结出了些什么?在笔者看来,古代战争也好,近现代战争也罢,打的是综合实力和将帅智谋,靠大将单挑决定战争胜负十分不靠谱。要真是像演义小说写的那样大将一枪定乾坤,两国条约岂不要写上“不首先动用李元芳燕双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