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帝王将相 >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6.6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无疑是皇太后,是比皇后还高出一等的最特殊人物,由于皇太后的特殊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至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前进而“母仪万世”的佼佼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前进的佞人;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历史上有这么几位皇太后,于后宫中因种种原因而演绎出的一些宫闱秘事,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更有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

古代后宫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皇太后  

      秦始皇的生母——帝太后赵姬深宫养“情人”

赵姬本为一名普通的歌舞伎,后来一跃成为母仪天下的太后,她生性淫荡,各种风流韵事和丑闻伴随她一生,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秦昭襄王赢则在位后期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而展开的一场生死攸关的搏斗,核心人物是吕不韦。

吕不韦家富有,蓄养了许多美女,他最宠爱其中一美如天仙的歌伎名叫赵姬,二人时常纵情淫乐,不久赵姬有了身孕,吕不韦设计诱使子楚娶了赵姬,不久生下一子,子楚不知真相,甚为欢喜,取名嬴政,这便是后来的秦始皇。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古代后宫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皇太后公元前250年,昭襄王去世,太子柱即位,是为秦孝文王,赢柱立华阳夫人为王后,立子楚为太子,并派人将子楚、嬴政和夫人赵姬迎回国内。不到一年,孝文王病逝,子楚即位,赵姬一跃成为王后,儿子嬴政被立为太子,吕不韦为相国,至此,吕不韦由一个商人变为一国丞相,权势显赫,尊宠无比。

13岁的嬴政继位后成为新的秦王,新秦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尊生母赵姬为太后,其时,赵太后正值盛年,寡居难耐,遂与吕不韦重拾旧欢。嬴政年少,对母后的私情全然不知,嬴政渐渐长大成人,养成了凶狠暴戾的性格,吕不韦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顾忌,怕与太后私通之事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为急于摆脱赵太后的纠缠,这就引出了一段更丑恶的故事。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2张

古代后宫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皇太后赵姬是一个性欲极强的人,这一点吕不韦十分清楚,于是设法四处打听,找到一个有特殊“本事”的叫缪毐的男子,冒充宦官,入宫侍奉太后。太后得了缪毐,大为满足,自然就放过了吕不韦,赵太后与缪毐日夜行淫,不久就有了身孕,太后想生下这个孩子,于是对嬴政说,他请人算了一卦,卦象指示应该把宫室搬到别处,才能避免灾祸。

嬴政答应了太后,太后于是和缪毒搬到了离咸阳二百多里的雍城,二人公然住在了一起,俨然是一对夫妻,此后,赵太后两年生下了两个儿子,为了能长久地在一起欢爱,她们决定若事情败露,就起兵造反,杀了秦王,并让两个私生子做继承人。后来,太后将缪毒封为长信侯,缪毒事实上成了雍城的国君,他的权势日益扩大,在太后的权势骄纵下,缪毐得意忘形,终于引来杀身之祸。

公元前228年,赵太后死,七年后,嬴政统一中国,始称皇帝,谥其母为帝太后,这个帝太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她与子楚的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是吕不韦用来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从这个意义上说,帝王与后妃的婚姻,多是政治利益的产物,不管后妃的主观愿望如何,都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其实赵姬这个人的一生还算悲惨,以往的史学家给她的评价都过低。对吕不韦来说,她只是一件礼物;对异人来说,她只是一件发泄工具;对嬴政来说,她只是一个体现自己尽了孝道的工具;而对嫪毐来说,她只是一个助他拥有权力的工具。

给汉高祖戴上“縁帽子”的千古第一后——吕雉

吕后在汉初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泯灭的,千古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不过,吕后生性淫荡,在后宫蓄养面首,又残忍地剪除异己,她令汉高祖一生高戴“绿帽子”,汉高祖至死不知内情的丑事至今鲜为人知。

刘邦当初起兵时,家中无人照料,刘邦有一个同乡叫审食其,并没有什么才干,只不过长得眉目清秀,口齿伶俐,又善于逢迎。刘邦一时无人可用,便收审食其为门客,让他代为处理家务,审食其得了这个美差,便整日厮混度日,刘邦外出,家中大事皆由吕雉决定,审食其对吕雉唯唯诺诺,深得吕雉欢心。两人朝夕相处,眉来眼去,终于勾搭成奸,刘邦的父亲年事已高,老眼昏花,管不了闲事,而这刘邦与吕雉生育的一男一女还是孩童,不懂男女之间的事情。吕雉与审食其两人一番偷试云雨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好在刘邦常年在外行军作战,离家甚远,吕雉与审食其如鱼得水,终日偷欢。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3张

刘邦当上皇帝后,封吕雉为皇后,封长子刘盈为皇太子,封女儿为鲁元公主,虽贵为皇后,但吕后的生活并不平静,八年的皇后,又一个八年的皇太后,再一个八年的称制,吕后的统治占了汉初的二十几年。刘邦驻军山东定陶时曾收一美女占为己有,称戚夫人,戚夫人受刘邦宠幸,生下一子,取名如意,十岁时封赵王,吕后一直留守长安,守着太子刘盈。而戚夫人风华正茂,总是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时刻守候在刘邦身边,借着刘邦的宠爱,想让刘邦改立如意为太子,这样,吕后与戚夫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早在刘邦称帝对有功之臣封赏时,吕后忘不了自己的老情人审食其,少不了为审食其乞封,高祖也知审食其为他处理家务,保护家眷有功,因此封他为辟阳侯。审食其喜出望外,他没有料到侍奉吕后于床笫之上,竟能封侯升官,于是倍加感念吕后,入宫侍寝也较从前更加殷勤卖力。

高祖由于常出征在外,再加上戚夫人风情万种,自然专宠戚夫人,不再去缠绕吕后,于是吕后寂寞得心痒难耐,对戚夫人恨得咬牙切齿,为了发泄私欲,报复刘邦,索性将审食其养在宫中,二人恣意淫乐,朝夕欢娱。有几个宫女明知吕后蓄养审食其,也不敢泄露半句,还要从中穿针引线,从中得些赏银小费,朝中有好些大臣,早有察觉。不过,国母丑闻,汉宫秽事,不便说穿,同时又担心吕后报复,所以都不敢多言,大都是敢怒不敢言,于是汉高祖刘邦对于头上戴的这顶“绿帽子”,至死也不知情。

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汉高祖刘邦逝世。太子刘盈登基,继皇帝位,是为汉惠帝,汉惠帝尊母亲吕后为皇太后。汉惠帝是个比较软弱善良的人,史称“慈仁”、“宽仁之主”;而吕太后的为人却是刚毅果决,从除掉韩信和彭越的手段就可见一斑。所以,刘邦死后,汉朝的主宰大权就落到了吕太后手中,吕太后也从此一步一步登上权力的顶峰。

吕太后一直对戚夫人恨之入骨,刘邦葬事刚毕,吕太后立即传令将戚夫人囚禁,剃光头发,剥去罗绮,套上铁索,穿上囚服,让其到作坊舂米。又命戚夫人之子刘如意赴京,派人趁其熟睡时强行给刘如意灌下鸩酒,一命呜呼。后又砍去戚夫人手脚,挖去双眼,用毒药使耳聋口哑,最后丢进茅厕淹死。刘盈知道后,当面指责吕太后。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4张

不久,审食其与吕太后的隐情终于被吕后的儿子汉惠帝发现,据《汉书·朱建传》载:“久之,人或毁辟阳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太后惭不可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汉惠帝不能对自己母亲怎么样,但是对付审食其还是有办法的。吕太后自知理亏,束手无策。幸亏审食其曾帮助过的朋友朱建施展辩才,说服汉惠帝的幸臣闳孺,设法救了审食其一命。惠帝死后,审食其与吕后关系更为密切,肆无忌惮。公元前180年,吕太后死后,因为审食其未雨绸缪,得到陆贾、朱建等人的帮助,一直平安无事,汉文帝三年(前177年),淮阳王刘长因为怀恨审食其在汉高祖时对其母亲见死不救,于是伺机杀了审食其。

纵观吕雉的一生,既有刚毅干练的一面,又有凶狠毒辣的一面,但就总体而言,她实际统治汉王朝达16年之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政绩是显着的,史家称赞当时的形势是“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这是对吕雉皇太后功大于过的肯定性评价。

北魏冯太皇太后盛年守寡演绎的“色”字

公元452年,拓跋溶登基为皇帝,是年13岁,为文成帝,登基不久,选中冯氏为贵人,是年冯氏11岁,太安第二年(456年),冯氏被立为皇后,这一年冯皇后14岁。文成帝在14岁时,曾与李贵人生子名叫拓跋弘。文成帝在位14年,北魏基本上稳定,社会发展,边境安宁,人民安居乐业。可惜文成帝命短,26岁就病死了,把江山留给了12岁的儿子拓跋弘,公元466年,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尊抚养他长大的冯皇后为皇太后。这时,冯太后虽为太后却年仅24岁,此后,冯太后依靠群臣,诛有谋反意向的丞相乙浑,从中表现出她的智慧和才能,她果断担负起临朝听政的重任,把北魏治理得井井有条。

皇兴元年(467年),拓跋弘有了拓跋宏,冯太后看到皇帝已经长大,能够独立地处理朝政,遂归政于拓跋弘,自己回到后宫,躬亲抚养她的宝贝孙子。她虽然做了祖母,可是毕竟只有25岁,盛年守寡,难耐空帏寂寞,况且宫中只有她尊荣高贵,可以为所欲为,因此难免做出一些风流韵事来。再加上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在婚姻关系上仍保持着许多原始婚姻的遗风,男女之间不甚讲究,贞节观念也较淡薄。所以,冯太后为解性饥渴,便选来一些美貌的男子作为自己的男宠。其中有一个美男子宿卫监名叫李弈,是冯太后最喜爱的一位情人,李弈的哥哥名叫李敷,任当朝尚书,大权在握,李弈做了冯太后的情人,不拘行迹,一时引起朝野群臣的异议。

皇兴四年秋天,因李敷被相州刺史李诉的诬陷,献文帝借机先将李敷、堂兄李显德打入死牢,这年冬天,又将李敷、李显德,连同李弈一起处死,这件事终于使冯太后与献文帝之间的矛盾发展到白热化。献文帝杀了冯太后的情人后,把自己的心腹李诉提拔为尚书,参决国政,冯太后不动声色,立即利用自己的地位逼迫献文帝交出皇位,延兴元年(471年),拓跋弘让位给太子拓跋宏,自己当太上皇。拓跋弘当太上皇后,冯太后还是牢记着他杀害自己的情人李弈这件事,承明元年(476年),冯太后指使人用鸩酒,毒死了年仅23岁的拓跋弘。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5张

拓跋宏即位,年仅5岁,是为孝文帝,原先太上皇拓跋弘健在时,还可帮他过问朝事,现拓跋弘已被毒死,冯太后便成了太皇太后,这样,不得不再次临朝听政。此后,冯太后为巩固临朝听政的地位和权力,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几次重大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冯太后虽说是太皇太后,但年纪毕竟不大,春心依旧狂放,所好者是个“色”字,继李弈之后,她又嬖爱上王睿、李冲,王睿出入卧内,数年便为宰辅,赏赉千万亿计、金书铁卷,许以不死之诏。李冲以器能受任,见宠帏幄,密加锡赉,不可胜数,王睿嫁女,太后亲自主持,赏赐无数,仪如公主,时人私下称“太后嫁女”,所以有人说,这个女儿,极可能是冯太后与王睿的私生女。

冯太后迷恋男色,之后竞不顾国格,爱上了南朝齐国的使臣刘缵,这个刘缵身材魁伟,仪态俊美,风度翩翩,冯太后一见倾心,遂在宫中赐宴示爱,将他纳入私宠之列。刘缵生性风流,获得意外恩幸,岂有推辞之理?更何况通过吹“枕边风”,对他完成出使任务还大有帮助呢?

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病死,享年49岁,在尔虞我诈、权力倾轧的封建社会,一个善于玩弄权谋、并不节制淫欲的女人得以善终,确是够幸运的了。史书对她的评价是“多智谋、猜忍、能行大事、生杀刑罚、决之俄顷。”在冯太后临朝称制的15年间,各项改革相继推行,北魏社会呈现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历史上恐怕也只有唐代的武则天可与之相提并论。

影响深远的北魏太和改革,是北魏政府群体智慧的结果。无论算到冯太后头上,还是孝文帝头上,都是贪天之功,不符实际。只能说,冯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层多年,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没功劳,也有苦劳。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6张

 胡太后毒杀亲儿缘自不耐寂寞恣意淫乐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改革,将拓跋姓改为元姓,所以他的汉名又叫元宏,儿子汉名叫元恪。元宏死,元恪继位,是为宣武帝。元恪即帝位时16岁,太尉于烈之弟于劲有个女儿年方14岁,后迎于氏为贵人,甚见宠爱。景明二年(501年)被立为皇后,生皇子元昌。元昌三岁时早天,接着于皇后也不明不白暴崩。

元恪生母是高丽女子,其哥之女高贵嫔,甚得元恪宠爱,于皇后死后,高贵嫔补缺为皇后,她独占皇帝,正位宫闱7年。元恪初期,曾纳胡氏,封她为充华世妇,时时宠幸,很快便怀孕了。胡氏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元恪替儿子取名元诩,胡氏生子有功,被封为充华嫔。

元恪同他父亲元宏一样,只活了33岁,就死了。太子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时年6岁。胡氏被尊皇太妃,进而被尊为皇太后。胡太后临朝听政,先把高太后排挤出京,后又派人毒死高太后。从此,胡太后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起来。胡太后性聪悟,多才艺,亲揽万机手笔断决,思想开放,才干杰出,还擅长拉弓射箭,有时爱搞恶作剧,戏弄朝臣取乐。

胡太后在取乐之余也有烦恼,那就是盛年守寡,难耐帷幄寂寞。好在她有权势,寻找情侣极为容易。最早她和大将杨大眼之子杨白花私通,后来杨白花害怕由此祸及己身,投奔了南朝,使得胡太后思念不已。接着她又爱上皇叔、太尉元怿,逼其就范,情如夫妻,宫内外尽人皆知。作为太后和皇帝之母,公然与情人交欢,无所顾忌,实为伦理纲常和道德观念所不容。所以大臣元义和刘腾借故将太后和元怿分开,并秘密处死了元怿。然后挟持了小皇帝元诩,迫使胡太后归政。并将她幽禁于北宫,严加看守,恰似阶下囚。胡太后被禁,她的亲信、爪牙尽力予以挽救,均未成功,亲信僧敬、爪牙张车渠分别被流放和斩首,又有奚康生谋杀元义和刘腾,也告失败掉了脑袋。

几年后,刘腾逝世,元义放松了对胡太后的防范,胡太后骗得儿子元诩的同情,设计夺了元义的兵权,重新临朝听政,把元义赐死于家。胡太后重新掌权,倍感权力的重要。几年的幽禁生活,她吃了不少苦头,如今决意恣情享乐,弥补“损失”。她又宠上了三个情夫:郑俨污乱宫掖,势倾海内;李神轨、徐纥并见亲侍,一二年中,位总禁要。史学家记述这段历史,称她是“手握王爵,轻重在心,宣淫于朝,为四方之所秽”,致使“朝政疏缓、威恩不立”,“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这充分表明当时的北魏从朝廷到地方,一片乌烟瘴气。这同胡太后行为不检,恣意淫乐有很大关系。

这时,元诩已长大,母后的秽行使他难堪,难以忍受,因此流露出了不满情绪。胡太后觉察到儿子的不满,由此对元诩产生戒心。她仇恨元诩的亲信及那帮为元诩出谋划策的人,像和尚密多、鸿胪少卿谷会、绍达等,都被她一一杀掉。这样元诩与胡太后虽为母子,但嫌隙屡起,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7张

郑俨顾虑到胡太后若有朝一日归政于元诩,维持母子亲情关系的话,那么自己必有杀身之祸。因此在与胡太后床笫之余,极力挑拨胡太后率先动手,及早除掉元诩,另立小皇帝,以便长期控制朝政。胡太后权迷心窍,经不起情人的怂恿,在情夫与亲儿这一天平上,终于倒向情夫怀抱。孝昌四年(528年),恰好元诩的潘妃生了个女儿,胡太后借此做开了文章,她谎称潘妃生的是儿子,下令大赦天下,改元武泰,一个月后,她暗下鸩毒,毒死元诩,对外则称皇帝死于暴疾。次日,她抱潘妃的女婴登上皇位,声称“太子即位”。几天后,胡太后又下大诏说早几天抱的是皇女,皇女不能继承大统,另择的结果,不满三岁的临洮王元钊被立为皇帝。皇女变皇子,又是大赦,又是改元,新帝登基,变来变去,旷古奇闻,天下愕然。胡太后为了一个“权”字,费尽心机,出尽洋相。

胡太后毒杀皇帝,玩弄朝政,天怒人怨,豪阀尔朱荣借着这个题目发难,起兵渡河,进逼洛阳,胡太后没有料到这一情况,心慌意乱,尔朱荣没费什么力量便攻陷了洛阳,胡太后和小皇帝成了俘虏,尔朱荣下令把她这个淫妇及元钊一并扔入黄河淹死。以此为转折,北魏步入了衰亡的道路。

作为太后和皇帝之母,公然与情人交欢,无所顾忌,实为伦理纲常和道德观念所不容。所以大臣元义和刘腾借故将太后和元怿分开,并秘密处死了元怿。然后挟持了小皇帝元诩,迫使胡太后归政。并将她幽禁于北宫,严加看守,恰似阶下囚,胡太后被禁,她的亲信、爪牙尽力予以挽救,均未成功,亲信僧敬、爪牙张车渠分别被流放和斩首,又有奚康生谋杀元义和刘腾,也告失败掉了脑袋。

慈禧太后鲜为人知的私生活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咸丰帝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武则天”式的人物,她虽然没有称帝,但把持朝政近四十年,操纵了三代皇帝,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在私生活上,奢侈淫乱,还效仿武则天,做出许多不为人齿的淫秽之事。

慈禧进宫之前乳名唤作“兰姑娘”,她刚进宫时,没有得到咸丰皇帝的宠幸,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有见过。此后,得高人指点,通过小太监的撮合,遇咸丰帝,并得咸丰宠幸。咸丰六年三月,兰姑娘生了皇子载淳,被晋封为懿妃,仅次于皇后。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太子载淳即位。那拉氏母以子贵,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从此之后,她一方面打击异己力量,把持朝政,另一方面又肆无忌惮地淫乱后宫,干出许多红杏出墙的淫秽之事。慈禧还在当贵妃的时候,有人把一个叫安德海的宦官进献给她。安德海和战国时期的缪毒一样,是个阴阳人,天生有异秉,有势隐藏于肛门之上,另有一势,身小如童子,犹如装饰,加之从小女性荷尔蒙分泌过多,因此长得细皮嫩肉,行动举止扭捏作态,看起来完全女性化。

安德海刚入宫时,慈禧并不敢过分放肆,咸丰帝一死,她和安德海便肆无忌惮了。此时的慈禧刚好30岁,正是虎狼之年,在性欲方面的饥渴,自然是不言自明,而安德海天生柔媚,把慈禧伺候得妥妥贴贴,加之他有异常的房中术,慈禧对他的娇宠,也就日盛一日,慈禧与安德海的亲昵和宣淫,后宫之中,无人不晓。有时同治皇帝来请安,安德海与慈禧仍然高卧未起,令小同治十分反感。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8张

慈禧不仅宠幸安德海,而且常常请金俊生、谭鑫培、余三胜一帮戏子们演戏,名曰演戏,实则看完戏后常互相纠缠在一起。有一次导致她三个月不来例假。慈禧害怕怀上野种,被人耻笑,便找来民间偏方,吃后忍痛排泄,最后不得不深锁宫门,卧床不起。慈安太后听说她有病,便前来探望,谁知慈禧床上竟躺着一个男人。慈禧连忙解释道:“姐姐不必生气,妹子因病体缠身,浑身酸痛,所以找了一个推拿医生,帮我推拿按摩。”慈安冷笑道:“这是什么地方?连推拿医生都能进来,房里就你们两个人,一个是陌生男子,怎么躺在你的床上?”慈禧自知理亏,便跪下求慈安。慈安是菩萨心肠,见慈禧服软,便原谅了他们,让人把那个男人赶出宫门。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小生金俊生。

晚清时,慈禧太后掌握一国大权,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她在名义上毕竟是一个孀妇,宫禁之地出入不便,只能就地取材,和太监们厮混起来。此时,安德海已死,崔、刘二太监伺候慈禧,慈禧总觉得不够满意,但慈禧因崔长礼办事比较谨慎,还常招呼他来侍奉。一天,慈禧对崔长礼说:这蠢才和小安比真差太远了!长礼说:孩子倒替老娘物色了个人才,不知老娘中意不中意。慈禧听了,说:还不领来,让为娘的看一看。长礼便立即下去,不一会将李扣子领进来,这一见面,两人眼神相撞,不免惹起刻骨相思,慈禧一见李扣子,便欢喜得不得了,给他取名李莲英。

慈禧任命李莲英为“梳头太监”。慈禧太后十分注重梳头,每天都要换一换发式。李莲英心灵手巧,能翻陈出新,名目繁多,把慈禧哄得异常高兴。有时,李莲英还一边为她梳头,一边讲着笑话。刚开始时讲的话都比较文雅,到亲热的时候,李莲英就把那些市井秽语、床笫淫词,统统讲给慈禧听。慈禧则喂那葡萄般大小的春药……李莲英得势后,不仅自己侍奉慈禧太后,而且还经常从外面选一些英俊少年进宫,供慈禧享乐。

相关新闻:盘点中国10个有名的 “垂帘听政”的太后

世人对垂帘听政的兴趣,大多在于它离奇多姿的宫闱秘事,至于其他方面的情况,可能就不甚知晓了。几千年以来,由于封建传统观念存在,女人抛头露面的机会很少,妇女们在与家庭之外的异性谈话时,碍于“男女授受不亲”,都是隔窗、隔幔、隔屏与来者对话。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皇太后,更要遵守这些特殊的“规定”。但听政就免不了要与臣下交谈、听取宣奏,向大臣下旨等,而隔着窗、幔、屏或由伺女传递对话很不方便,所以便有了垂帘,史家称为“临朝称制”,民间则说成“垂帘听政”。中国历史上,共有24位女中翘楚“垂帘听政”,下面给大家来介绍这其中的10位:

NO.1:宣太后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其母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

母后临朝摄政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据史书记载,秦昭王的母亲“号宣太后,昭王立,年少,宣太后自知事。以同母弟魏冉为将军,任政,封为穰侯。太后摄政,始于此也。”宣太后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执政的女主。 ­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9张

宣太后执政时也给秦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对外方面,为了巩固后族在秦国的权位,魏冉采取舍近求远的战略,以扩大其私人封邑。对内方面,反对秦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客卿制度,使本家族的人掌握朝廷内外大权。如华阳君初为将军,后任丞相。高陵君、泾阳君均任要职,参与朝政。随着秦国疆域的扩大,宣太后家族在朝廷上的权势也愈益扩大。他们是全国最大的封君地主,在朝中擅权专政,削弱了国君权力和中央集权,时人称穰侯、华阳君、高陵君、泾阳君为“四贵”。四贵之家“富重于王室”,甚至“妒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宣太后当政,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内政治昏暗,政令不一。 ­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而昭王自己也认为他对国家大事做不了主,必须“旦暮自请太后”。自商鞅变法后,秦始终是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之手。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NO.2:赵太后­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是个能力极强的老太太,我们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她的故事。­

NO.3:邓太后­

邓绥,新野人,高密候邓禹之孙女,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邓绥,6岁读史书,12岁通《诗经》、《论语》,专志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家人号曰“诸生”,其才能为诸兄弟所不及。其父邓训(时任护羌校尉)有疑难之事也常询问邓绥。她15岁应选入宫,16岁封为贵人。因邓绥身材修长,姿容秀美,处事谨慎,善待下人,在后宫很有威信,深受和帝喜爱。因此,阴皇后对她十分嫉妒,扬言要除掉邓绥。邓绥获此情报,向和帝哭诉,和帝于永安二十四年(102年)废杀阴后,立邓绥为皇后,绥终于如愿以偿。­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但毕竟年轻新寡,多有不便,遂命其兄邓骘为车骑将军,可随招入宫议事。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0张

在此期间,她牢记阴皇后的前车之鉴,摒弊扬善,不计前嫌,先后减免受阴皇后诛连被遣免者之罪,并赐赠财物田地,给以生计,并把皇戚马氏、窦氏家属因罪禁锢者赦为平民,以缓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她专门为内戚和邓、马、窦氏家族子弟开设学堂,传授经书,培养名门之后。绥执政严明,内检左右,外抑宗族,连其兄触犯刑律也严惩不贷。她对内精简冗员,减去宫内老弱无用之吏 500余众。她对蔡伦改革造纸术极为赞赏,下令宣传推广,并封蔡伦为候,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铺平了道路。日夜操劳使年仅41岁的邓太后染病咯血,卧床不治。公元121年, 她抱病下诏,大赦天下,是年3月崩,与和帝合葬于顺陵。­

 NO.4:褚太后­

作为一国皇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不但与民为恤,还与权臣周旋,有着令人信服的胆识谋略,又有难能可贵的霁月胸怀。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东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诸多伟大女性中的佼佼者。褚蒜子,出身名门望族,褚家世代为官。她从小就聪明伶俐,气质见识都不同于常人,因此被琅琊王司马岳选作王妃。公元342年,晋成帝司马衍病死,由于其子尚小,就传位其弟司马岳,于是19岁的褚蒜子也就理所当然地被册封为皇后。­

抱着幼子第一次垂帘。司马岳当皇帝才两年便呜呼哀哉了,两岁的幼子司马聃继位,褚蒜子就又晋升为皇太后。由于司马聃年幼无法执掌国政,因此朝臣上表要求褚蒜子临朝执政。在她的治理下,东晋逐渐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期间大将桓温灭掉西南的成汉政权,尽收蜀地,又领兵三次北伐,使东晋军威大振。桓温开始位极人臣,就此也日渐骄横起来,给褚蒜子以后的执政制造了祸端。­

公元357年司马聃15岁时,褚太后归政其子,褚蒜子退隐崇德宫后,桓温更是一步步地放纵起来。临危受命第二次听政。公元361年,年仅19岁的司马聃暴病而死。此时成帝司马衍的儿子司马丕也已长大成人,于是褚蒜子便将皇位归于正统,立司马丕为帝。谁知司马丕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大臣们只好上表请司马丕的婶母褚太后第二次临朝执政。­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1张

褚蒜子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登仙”而去。褚蒜子于是又颁布一道册帝的太后诏书,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后来因谣言,桓温向褚蒜子提议废掉司马奕,改立丞相司马昱为帝。褚太后迫于桓温淫威,又因司马奕却已威信扫地,权衡利弊,只得下诏废掉司马奕。褚蒜子因而再次移居崇德宫,被尊称为崇德太后。­

司马昱是桓温的傀儡,皇帝当得没尊严不算,还整日担惊受怕,在位仅8个月便一命归西。司马昱窝囊了一辈子,死前却做了件自己做主的事,也算是斗胆和桓温较了把劲。他遗诏自己11岁的儿子司马曜继任,没有遵循桓温的意愿禅让帝位给他。桓温也因此连气带病而死。于是群臣再次上表,请求退隐崇德宫的褚蒜子第三次出山。已经50岁的褚蒜子,作为堂嫂第三次垂帘听政,久涉政坛,已经让她非常成熟。此次执政,褚蒜子逐步消除了桓温的子嗣势力,控制了朝中局面。褚蒜子仁行天下,将国家治理得头头是道。这些政令清明、与民生息的政治举措,也让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公元376年,褚太后再次下诏,归政于孝武帝司马曜。褚太后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正式结束,从此她深居内宫,不问朝政。公元384年,这个对东晋王朝有着不可磨灭功勋的皇后,这个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伟大女性,因疾而终,享年61岁。­

NO.5:吕后­

吕后,名雉,山东单县人,从小就美丽聪慧,以果断和狠毒著称。汉初,刘邦宠信戚姬,有废掉吕后另立新后的想法,吕后为了保住其皇后宝座,将皇后宝玺掌握手中,想了种种计策。当时,骁勇善战、已有谋反之意的韩信是刘邦的心腹大患,因为刘邦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所以刘邦一直拿韩信没有办法。吕后决定诛杀韩信以此来树立自己的威望,使群臣慑服。 ­

吕后设计将韩信骗到宫中,命人用布将其兜起来,用竹签刺杀了韩信,从此吕后的地位更加不可动摇。 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据悉,她掌权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非常兴盛,为了制约南越的发展,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吕后当时用来发布命令的,就是这块皇后之玺。 ­

NO.6:萧太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萧绰出身于辽代皇族著名四大别部之一的国舅别部,其父萧思温是辽朝的开国宰相萧敌鲁(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萧思温历事辽太宗、辽世宗、辽穆宗、辽景宗四朝,身居险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谓权倾一时;其母燕国公主是辽太宗的长女,可见萧绰的出身是何等的显赫和尊贵了。­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2张

辽朝皇室耶律氏和萧氏世为婚姻,皇后多为萧氏。我们一般说的萧太后,是辽景宗耶律贤的妻子萧燕燕。萧燕燕名萧绰,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萧燕燕的形象对人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她就是《杨家将》里面杀伐决断的萧太后。不过历史上的萧太后却不像小说所描写的那样是率领虎狼之师与北宋大战燕云十六州的母夜叉,而是一个清正贤良、深明大义,为辽朝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女功臣。   ­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或“予”,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与宋真宗确立“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

NO.7:献明肃皇后­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让刘娥裁决政事。群臣开始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3张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NO.8 魏灵太后­

北魏后期,灵太后临朝听政。她荒淫无度,朝政十分腐败。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只有6岁,只能由其生母灵太后临朝听政,执掌皇权。灵太后所用的人都是一些谄媚之徒,她放任这批人贪污不法,结果搞得“文武解体,所在乱逆,土崩鱼烂”,天下离心。 ­

灵太后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之多,竟慷国家之慨,下令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只要有力气,可将国库中的绢帛拿回家中。陈留公李崇和章武王元融因扛的锦帛太多,而扭伤了腰和脚。时人形容他们的丑态是“陈留章武,伤腰折股,贪人财物,秽我明主”。 ­

灵太后佞佛不亚于梁武帝,为了广建寺院、佛窟,花费了大量钱财。公元516年,她下令营建规模宏大的永宁寺,用黄金造高8丈的释迦牟尼像1尊,玉佛像2尊,又建9层佛塔,塔高40余丈,上有金铎120余枚,金钉5400枚。佛殿犹如皇帝上朝的太极殿。寺内有僧房1000余间,每间都装饰豪华的珠玉锦绣。其耗费之巨,装饰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灵太后还花了24年时间,耗费80余万民工,在洛阳龙门修建佛窟。她还多次举行佛事,对寺庙佛教徒的赏赐动辄数万钱,结果导致北魏国库空虚,民众不堪负担。 ­

灵太后执政时期,北魏政府加紧剥削民众,由此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和葛荣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机起兵攻人洛阳,杀灵太后及其所立幼帝,并坑杀王公百官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不久,北魏王朝灭亡。­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4张

NO.9:武则天­

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曾搞过垂帘听政。人人都知道清代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事,鲜为人知的是,唐代的武则天也曾经垂帘听政过。­

武则天的一生是一个大奇迹。一个女人,最后当上了皇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这个大奇迹是由若干个小奇迹构成的,没有这些小奇迹,也成就不了最后的大奇迹。什么是小奇迹呢?废王立武就是一个小奇迹。父亲的小妾,居然成为儿子的皇后,这是谁都料想不到的,可是武则天做到了。­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在诛杀上官仪之后。开始垂帘听政,从幕后走向前台。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帘听政不同的是。在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前头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并称二圣。­

武则天公然走上前台垂帘听政,为的是表明高宗向天下臣民认可了武后参政议政的合法性。对武则天而言,这样做的第一个好处,就是使大臣无法再和皇帝谋划对她不利的行为。试想,面对帘子后面虎视眈眈的武皇后,谁还敢再对皇帝说:皇后专权,不如废之。二个好处是让武后对朝政的参与不再局限于皇帝生病的时候,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都进一步增长。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NO.10:慈禧太后­

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但是这套体制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伴随着残酷的政治斗争,经历了十分曲折的历程。 ­

清代建国伊始,并不容许后妃干预朝政,幼主即位,往往以摄政王代行皇权,或以辅政大臣辅佐少帝,处理国家大事。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福临驾崩。康熙帝年纪尚小。江南桐城县生员周南在“诣阙”上疏中,曾要求孝庄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孝庄太后颇有政治才能,论威望和地位完全可以左右局势,垂帘听政,但她宁可在幕后辅佐康熙,而不愿到台前来垂帘,故周南的建议为孝庄太后所拒绝。清代不许母后垂帘听政的“祖制家法”,直到清末才被铁腕人物慈禧所冲破。 ­

盘点:历史上因“红杏出墙”而出名的那些皇太后 第15张

慈禧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她是个女人,一个末代皇朝神秘的女人。在一个以男权传统的社会,慈禧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忧外患,还要面对“女人乱政必亡国”的逻辑结论。 ­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