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千秋人物 > 后宫人物 > 符氏拒绝殉节出家两嫁贵为皇后危难时力挽狂澜

符氏拒绝殉节出家两嫁贵为皇后危难时力挽狂澜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3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代战争频仍,朝代更迭迅速,往往前一分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后一分钟立即沦为战俘。

美貌而尊贵的女子,最容易沦为战争的猎物,被多方争抢,生死不明。在这种时刻,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少之又少。

符氏就是一位奇女子,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救出了自己,并且赢得更为尊贵的身份。

符氏,陈州宛丘(今河南境内)人,出身于将门世家。祖父符存审是后唐大将,曾出任宰相,赐姓李氏。父亲是魏王符彦卿曾任后晋天雄军节度使,与郭威有莫逆之交。她是后周世宗柴荣第二位皇后。

在符氏到结婚的年龄,有一位看相的,看了她的相貌说:“你的女儿贵不可言。”这话被后汉大将军李守贞听到了,他是个有心人,当即下聘礼,让自己的儿子李崇训娶了她。

后来李守贞据河中反叛,后汉枢密使郭威奉命讨伐,兵临城下时,李氏父子惊慌失措,拒不投降。

符氏拒绝殉节出家两嫁贵为皇后危难时力挽狂澜

李氏父子为了免遭阶下囚之辱,准备自杀,自杀前想杀光家人。符氏不愿意殉葬,匿于帷幔后。李崇训找不到妻子,汉军向城内涌来,他只好自杀身亡。

符氏大难不死,神色并不仓皇,也不顾身为寡妇的悲惨现状,反而比之前更为镇定。

符氏从容淡定,据堂而坐。汉军一窝蜂冲进来,却见一个美丽女子从容地坐在堂上,一时色心大起,谁都想占点便宜。

情况十分危急,想凌辱她的,想杀她的,一时乱作一团。

符氏猛然站起来,头上的珠翠随着她的动作起起伏伏,她厉声呵斥道:“谁敢动我,我是符魏王之女,魏王与枢密使郭太尉的关系,虽兄弟也比不过,你们胆敢无礼,我定不轻饶!还不快去禀告郭威,就说我在此,快去快来!”

说完,面不改色,安然落座。

士兵们傻眼了,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进退。其中有机灵的,抱着不如试一试的方法,上前行军礼说:“夫人少惊,我等无礼,罪该万死,望夫人原谅,我们就去禀告太尉。”

符氏脸上不悲不喜,看不出表情。汉军一脸泄气,去抢东西去了。

其实在那种情境,做到这点非常不容易。乱军中一柄剑就可以让你霎时见阎王。那么多双眼睛看着,那么多对耳朵停着,哪怕你有一丝怯懦,声音有一丝颤抖,眼光有一丝犹疑,后果将不堪设想。

毕竟士兵们都是粗鲁的人,不是吃素的,如果露怯,被乱刀砍死也有可能。她焉能做的滴水不漏,面不改色,气不喘手不抖,连一丝慌乱也无?这气度,纵是男人也要自愧不如吧!

郭威最近心神不宁,老觉得有什么事会发生,刚好军士来报符氏的话,郭威一拍大腿,对了,是我老朋友的女儿,快去准备马车!郭威大喜,赶紧让人去把符氏带回来。就这样,不甘心死的莫名其妙的符氏,被囫囵个带回家,跟父母团聚了。

符氏拒绝殉节出家两嫁贵为皇后危难时力挽狂澜 第2张

母亲劝说她出家为尼,她认为一女不事二夫,再说,丈夫死了,你没殉节,这样真的好吗?出家,在外人那里还说的过去,会有人投赞成票。

符氏坚定地摇摇头说,不。

她说,宁死也不出家,女子的命运由得他们说三道四吗?我倒想好好过我的人生呢!

女儿如此有主意,母亲也不知说什么好,只好由得她。

郭威倒是个有主见的,不为世俗所左右,他听说这件事,说:“此姑娘如此性情,正该为天下之母啊!”

没想到,话音未落,他的预言竟实现了。郭威有一个养子,叫柴荣,后来他继承了王位。柴荣求娶符氏。符氏的父亲自然高兴,就去问女儿道理,女儿思忖一下,也点点头。

柴荣一顶花轿将姑娘抬到军中,在军帐内举办隆重的婚礼,洞房花烛夜,柴荣揭开新娘的面纱,看她双眸含情,仪态端庄大方,心里喜欢得不得了。

一代枭雄,往往是将天下翻云覆雨的人,他们内心没有陈腐的框架,不会被世俗所拘。一句话,爷喜欢就行,管你们议论什么!二婚的生活竟比头婚还好,柴荣对她极好。

虽然柴荣是粗人,脾气暴躁,但她温婉有礼,三言两语打开他的心结,当柴荣打骂军事,她又从旁为军士说好话,军士们都很感激她,柴荣也愈发敬重她了。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后周,是为太祖。

符氏拒绝殉节出家两嫁贵为皇后危难时力挽狂澜 第3张

公元954年,太祖郭威病逝,柴荣即帝位,是为世宗。

符氏被立为皇后。

符皇后不仅谦和有教养,在军事上也颇有见地,往往指出世宗不当之处,可惜世宗并未听进去。不过符皇后经常劝谏世宗爱护龙体,世宗颇为感动。

世宗要率兵征讨淮南,皇后以为不宜亲征,世宗不听,硬要前往。皇后只好同行,一路关怀备至,照顾饮食起居,犒赏将士,令世宗十分感动。正如符皇后所料,战果不佳。时值炎暑又遭暴雨,皇后身染重病,在回京的途中病情加重,没得到及时医治,竟然香消玉殒了,享年26岁。

世宗对符皇后之死十分悲痛,为她服丧七日,谥为“宣懿皇后”,安葬于新郑,其陵墓叫“懿陵”。(原文来自静说历史的头条号)

帝王将相
后宫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