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古代为何把医生叫做“郎中”?又是怎么成了职业名称?

古代为何把医生叫做“郎中”?又是怎么成了职业名称?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3.5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古人为何把医生叫做“郎中”呢?任何一个民族的蒙昧时代,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总归是不发达的,医生与巫术也总是纠缠在一起,分不清什么为医、什么是巫,医与巫合称“巫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记载,唐代时,巫医的地位十分低下,但部分长期为皇室治病的御医却得到皇帝额外的封赏,人们为示尊重,就称有医道的巫医为郎中或大夫。到了宋代,郎中或大夫就替代了巫医而成了职业名称。不过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黄河以北大多称医生为“大夫”,而黄河以南又多称“郎中”。至于这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谁也讲不清了。

古代为何把医生叫做“郎中”?又是怎么成了职业名称?

汉初,官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按军功爵位的高低,选任各级官吏,二是选自郎官,即郎中令属下的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等。郎官的职责是守卫宫殿和做皇帝随从,经过一段时间,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即可由郎官中选用。军功地主到武帝时已经没落。郎官多出自“任子”或“赀选”,难于选拔真正的人才。

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

“医生”一词,始见于《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即指学习医学的人。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医生还有大夫、郎中、杏林等别称。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为业医生者之通称。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

古代为何把医生叫做“郎中”?又是怎么成了职业名称? 第2张

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坐堂医是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坐堂医源于汉。相传汉代名医张仲景曾作过长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医,并分文不取。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