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北宋时期为何会发生榜下捉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北宋时期为何会发生榜下捉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9.48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这是我国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科举制度下诞生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单是这一句,便已然能够体现出,考取功名后入朝为官正是光宗耀祖的一条通天大道。

在历朝历代中,由先祖传下来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可以看出,若是和平盛世时,文官的地位必然要高于武将的地位。尤其是在宋朝,文官的地位已然达到了历朝历代中的一个巅峰,更是提出了“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口号。

科举制度自隋唐时期开始,为天下人提供了一条走上名流社会的捷径。到了宋朝,文官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科举制度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完善的程度。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特别的奇葩的现象诞生了,那便是“榜下捉婿”奇观!

北宋时期为何会发生榜下捉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到了北宋时期,“榜下捉婿”这种奇观如此盛行呢?

究其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宋朝的科举制度以及文官的地位。

一、宋朝文官的地位

宋太祖时期,就曾经有“不杀文臣”的条训。一开始,治理天下定下的国策就是崇文抑武。因此,便决定了宋朝的文官地位是比较高的。而且,宋朝也是非常鼓励天下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因此,宋朝的士大夫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生活最滋润的一个时期了。

就连宋真宗赵恒都有这么一首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由此可见,宋朝对文人的态度有多看重。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大家应该了解一下,在唐代的时候,读书人考取功名之后,还要经过考试,等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担任官职。而宋朝但凡是读书人考中进士五甲以内,就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职。这样的制度对于读书人来说真的是太优待了。

苏轼的恩师陈襄就写过:“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世?”也就是说,只要是读书人,不论你家有多贫贱,若是能够榜上有名,那么光宗耀祖,成为富贵之家必然是指日可待。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北宋时期,便开始盛行“榜下捉婿”这一奇观。那么,所谓的“榜下捉婿”,要找到如意佳婿有多大的难度呢?

这一点从宋朝时期的“榜下捉婿”场景描写便可窥探一二。

二、榜下捉婿

北宋时期为何会发生榜下捉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第2张

在宋朝时期,若是读书人能够金榜提名的话,那么很可能福泽门墙,使得家族兴盛起来。因此在科举之后发榜之日,各地的富绅们都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来做女婿。全国各地富人为了攀上新科进士,不仅招对方为女婿,还会许下重金。

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有过这样一段描写:

“每次殿试结束,放榜已毕,状元与新科进士们一起登殿谢恩。自公卿以下的百官无不踮足观看,即便是皇帝本人亦为之注目……自东华门出宫后,围观者更是‘拥塞通街’。”

在这样的气氛中,那些富豪乡绅争相前往,想要钓上新科进士这样的金龟婿。如此,放榜之日,整条街都异常的热闹。北宋诗人王安石更是在《临津》一诗中这样写道:“临津艳艳花千树,夹径斜斜柳数行。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由此可以看出“榜下捉婿”的竞争激烈之处,更是写尽了进士们的风光之处。

这些场景描写,很明显写出了富豪乡绅们招婿的竞争场面有多激烈。那么,这就体现了“抢”到如意佳婿的难度吗?

三、其实不然,在北宋时期不止是富豪乡绅,就连朝中大员想要“榜下捉婿”也不一定能够如愿以偿。比如蔡京“捉”婿!

四、蔡京“捉”婿

在宋徽宗崇宁五年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傅察的十八岁少年,不仅相貌堂堂,才华也是非常出众。傅察在解试和省试中的成绩都非常不错,因此,吸引了当朝宰相蔡京的目光。

北宋时期为何会发生榜下捉婿的现象?真相是什么 第3张

蔡京一番考量之后,觉得可以将傅察招为自己的女婿,以后也可以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下了这个决定之后,蔡京便在举行殿试之前,让自己的儿子蔡鯈带着聘礼前往傅察那里登门求亲。

从时机上来看,蔡京“捉婿”选择的时机可以说是正好。以傅察前两次名列前茅的成绩来看,殿试高中应该不成问题。从程序上来看,蔡京派儿子携聘礼求亲,也并没有违背礼法。想来,蔡京这位大员进行“榜下捉婿”,应该可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吧。

然而,无论如何,傅察就是不同意成为蔡京的女婿。由此可见,蔡京虽然贵为当朝宰相,但是要“榜下捉婿”,也并非一帆风顺,难度依然非常大。

事实上,不只是傅察,还有“错把冯京作马凉”中的那个大名鼎鼎的冯京,也曾经在连中三元之后,拒绝了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的“捉婿”行动。

由此可见,“榜下捉婿”虽然在北宋时期极为盛行,但竞争程度相当激烈,就连当朝大员也不一定会“抢”到如意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