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语录 >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来源:聊聊历史堂    阅读: 2.8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工党指的是英国政党,英国议会第二大党,英国左翼政党,外文名,Labour Party。成立时间1900年2月27日,意识形态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简介

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称工党。初期是工会组织与费边社、独立工党和社会民主同盟之间的联盟,只有集体党员,没有个人党员,也没有明确纲领,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以后费边社和独立工党的社会改良主义在党内影响不断增长。工党于1918年通过名为《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

历史

创党背景

工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在当时,成员不断增加的、刚刚得到选举权的城市无产阶级需要一个新的政党,来代表他们的利益和需求。一些工会成员有意进入政治领域,加上,在1867年和1885年,选民范围被扩大,自由党开始同意一些有着工会配景的人入党,并且参加竞选。另外,在同一时间,英国出现了几个小型的社会主义者群体,也有意影响政策。当中有独立工党(Independent Labour Party),由知识分子和广大中产阶级组成的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Social Democratic Federation)和苏格兰工党。

在这个时期,英国社会主义者开始进入地方政府。在1889年,一个由费边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组成的“进步党”(Progressive)控制了第一次举行选举的伦敦议会。这是英国第一个受社会主义者影响的议会,地方政府购买了一些提供公共服务的私人企业,兴建了英国第一批公共房屋,并且在公共服务(如消防队)上投入更多资源。另外,政府兴建了更多的公园和公共浴场,改善了伦敦市内的污水排放系统,平整拓宽了道路,更开凿了一条连接Dogs岛(DogsIsland)和格林威治的隧道。

女性劳工联盟(Women’s Labour League),活跃在社会政策领域的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在肯辛顿开办了一所儿童福利诊所。

1892年,独立工党党员弗雷德·乔伊特(Fred Jowett)成为了第一个入选布拉德福德议会的社会主义者。在当选议员几个月后,他在市内创办了独立工党支部。作为议员,他与几个重要改革有重大联系,这些改革最终得到其他地方政府效仿。比如说,在1904年,布拉德福德政府成为了第一个为学生提供免费午膳的地方政府,同时又铲除了城内的贫民区,并兴建新房屋安置贫民。同样地,乔伊特是1834年贫民法令(1834 Poor Law)的支持者,并在入选济贫局后,努力改善儿童膳食质量。

1895年大选,独立工党派出了28个候选人,但是只赢得了44,325张选票。党魁基卡·哈迪(Keir Hardie),相信要在大选中获得成功,加入到其他左翼团体中就是必须的。后来的党员也听从哈迪的话,1950年代,秘书长摩根·菲利普斯(Morgan Phillips)就说过:“不列颠社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成分多过马克思主义的成分。”

1898年,西汉姆议会(West Ham)成为第一个被工党把持过半数席位的议会。 新的管理层进行了一系列的公有化,以改善工作安全与环境、提高工资。西汉姆政府引入了最低工资和八小时工作制,而且每年有两个星期假期。但是在两年后,工党失去了强势地位。

劳工代表委员会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第2张

  Keir Hardie,工党创党人之一及其第一位党魁。

1899年,唐克斯特混合铁路职员协会(Amalgamated Society of Railway Servants)会员Thomas R. Steels建议工会联盟议会(Trade Union Congress)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整合所有左翼团体,好派出候选人争取国会议席。议案在议会的各阶段投票中均获得通过,而会议则在Farringdon St.纪念堂召开,由1900年2月26日开始,到第二日结束。会议有工人阶级和左翼团体出席,而协会则代表工会议会三个成员工会。

1900年,工党正式成立,同年大选,有2名议员成功晋身下议院。

20世纪初

工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大选中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在1924年第一次执政,1929年到1931年间第二次执政,两次执政都是少数派政府,由拉姆齐·麦克唐纳领导的工党政府处处受制于保守党及自由党,保守党是国会第一大党。1929年美国的华尔街股灾引发出经济大萧条,惟麦克唐纳政府却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作出应对,内阁在经济问题分裂,也招来工会的群起反对。一些资深阁员如亨德森则透过辞职相要胁,反对削减开支。由于内阁持续在此一议题陷入严重分裂,麦克唐纳在1931年8月24日提出辞呈,并在同日立即获英王乔治五世责成筹组国民政府,实行与保守党及自由党合组联合内阁。其后在麦克唐纳被工党开除,同年大选保守党取得压倒性胜利,主导联合政府的控制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时内阁中,工党更是备受保守党打压。

二战后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第3张

艾德礼领导工党在二战后成功组建首个多数派政府,任内最重要的政绩是成立国民保健署(NHS),其对不少公共事业的国有化政策,使英国逐渐成为福利国家。

二战后,在克莱门特·艾德礼的领导下,工党迅速崛起,取得压倒性胜利再次执政,成功组建首个多数派政府,至1951年倒台为止。1964年至1979年间,工党长期执政,四度赢得大选,首先由哈罗德·威尔逊两次担任首相,然后由詹姆斯·卡拉汉于1976年接任首相职位,直至1979年被保守党击败下台,开始长达18年的在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在历次大选均取得佳绩,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及1974-1979年执政。期间工党政府推动大力为公用事业和主要工业进行了国有化,并设立了国民保健署(NHS),推动免费医疗及教育,使英国逐渐走上福利国家的道路。保守党最初反对这种方针,但不久以后却又受到所有政党支持,并为历届政府所沿袭,因此产生了所谓的“战后共识”。“战后共识”的时代一直至撒切尔夫人在1970年代成为保守党党魁才走上终结。

1979年英国大选,工党下台,撒切尔夫人成为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上台后,开始推动部分企业私有化,为了使英国经济恢复活力,摆脱“英国病”的困扰,她抛弃了二战之后的所谓“共识政治”与凯恩斯主义政策,政府减少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大多数国营事业实行了私有化,劳动力市场也变得更具弹性,在财政上采用货币主义政策,英国经济最终走出了长期“滞胀”的局面。自1981年以后,其年实际增长率达3%以上,在当时是仅次于日本的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保守党鼓吹通过努力工作以创造财富,而非追求财富的再分配,这段期间,由于工党仍然鼓吹推动国有化,加上长期依赖庞大的工会势力支持,工党之后接连三次大选皆惨败告终,使工党不得不探索改革,如摆脱主要工会的影响。

1994年,托尼·布莱尔成为新任工党领袖,他以“第三条道路”作出竞选口号,工党放弃过往激进的左翼路线,重新定位,并修改涉及社会主义政策的党纲。

1997年英国大选,工党取得压倒性成为执政党,结束保守党18年的执政,取得执政权。布莱尔成为新任首相,他是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工党在1997年至2010年间再次执政,前十年由托尼·布莱尔领导,后来由戈登·布朗接手领导。起初工党在下议院以179席的差距领先其他党派及独立议员的总和,2001年英国大选之后,领先优势降为167席,2005年大选之后,领先优势更骤降为66席。在2010年大选中,工党取得了258个席位,成为官方反对党。

连任三届后,2007年5月11日,执政十年的布莱尔在其选区宣布将于6月27日辞任首相、工党党魁及下议院议员,并推荐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接任,6月27日,布朗正式就任首相。

2010年英国大选,选举结果,出现自1974年2月以来首个悬峙国会,最后保守党与自民党达成协议,组建65年首个和平时期的联合政府。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出任首相,自民党党魁尼克·克莱格出任副首相。卡梅伦成为英国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比布莱尔当选时更年轻5个月。工党再度在野。而戈登·布朗随即辞任党魁。

2010年9月25日,工党举行党魁选举,结果41岁的爱德华·米利班德击败其兄长戴维·米利班德,成为新任工党党魁、兼反对党领袖。

2013年2月5日,英国下议院议会举行投票以压倒优势通过英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在下院举行的二读投票中,这项法案以400票支持,175票反对获得通过。绝大多数支持票来自工党和自民党议员。

2015年英国大选,选举结果,工党再次落败,议席减至232席,降至1987年大选时的水平,其中工党在苏格兰的议席减至一席。选后爱德华·米利班德随即辞任党魁。

2015年9月12日,工党举行党魁选举,结果66岁的杰里米·科尔宾击败3名对手,成为新任工党党魁、兼官方反对党领袖。他在选前担任超过32年的下议院议员,但在之前从没有担任影子内阁成员及内阁成员的经历。

分裂与合并

工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追随自由党。在第一次大战中支持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加入战时联合政府。1924年1~10月,1929~1931年拉姆齐·麦克唐纳先后两次组织工党政府。1931年8月,第2届工党政府试图用削减失业补助金和其他社会事业费来应付严重的经济危机,遭到工人群众反对,被迫辞职。麦克唐纳及其追随者公开倒向资产阶级。工党发生分裂。

1932年独立工党退出,工党不得不改变纲领和更换领导人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间,工党同英国共产党和独立工党建立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威胁和国内反动势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党支持政府进行战争,于1940年加入战时联合政府。

1945~1951年,C.R.艾德礼组成第3届工党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被迫承认印度、缅甸等国独立。在国内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用对资产阶级提供补偿的办法将英格兰银行和一系列企业部门国有化,改革社会保险、卫生保健等项制度。第3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工党内部发生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以H.盖茨克尔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党章中有关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的条文,放弃国有化政策,左翼则主张实行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H.威尔逊领导的第4届工党政府和威尔逊与J.卡拉汉领导的第5届工党政府采纳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同保守党的国内政策的区别已越来越小。第5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党内主张国有化的左派与主张混合经济的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尖锐化。

1981年3月温和派退出工党另组英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又一次出现分裂。

1997年~2010年组织了连续四届内阁,成为了工党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次。

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英国工党重新成为在野党。

现今地位

1997年大选取得国会最多数,重掌政权;在2005年大选继续过半,已是连续三届执政。工党由于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而成为在野党。

党内代表人物

工党历史 工党历史百科 第4张

  戈登·布朗

麦唐纳(RamsayMacDonald,1866-1937)

艾特里(ClementAttlee,1883-1967)

卡拉(JamesCallaghan,1912-2005)

戈登布朗(Gedon Brown,1951-)

布莱尔(TonyBlair,1953-)

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1970-)